2018年6月24日 星期日

卓別林

卓別林
維基百科介紹:
查爾斯·史賓賽·「查理」·卓別林爵士,KBE(英語: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是一位英國喜劇演員及反戰人士,後來也成為一名非常出色的導演[1]。卓別林在好萊塢電影的早期和中期尤為成功活躍。他奠定了現代喜劇電影的基礎,與哈羅德·勞埃德和巴斯特·基頓並稱為「世界三大喜劇演員」,卓別林戴著圓頂硬禮帽和禮服的模樣幾乎成了喜劇電影的重要代表,往後不少藝人都模仿過他的表演方式。

「卓別林」重定向至此。關於「卓別林」的其他意思,見卓別林 (消歧義)。

Quick facts: 配偶, 網站 …

查爾斯·卓別林爵士
Sir Charles Chaplin
KBE

約1920年的卓別林

男演員出生查爾斯·史賓賽·卓別林
Charles Spencer Chaplin
1889年4月16日
 英國英格蘭倫敦沃爾沃斯(未證實)逝世1977年12月25日(88歲)
 瑞士沃州沃韋上科爾西耶職業

演員

導演

作曲

編劇

製片

剪輯

配偶

米爾德里德·哈里斯(英語:Mildred Harris)(1918年結婚;1920年離異)

麗泰·格雷(1924年結婚;1927年離異)

波萊特·戈達德(1936年結婚;1942年離異)

烏娜·奧尼爾(1943年結婚)

兒女11名子女親屬見戀愛及婚姻活躍年代1899年–1976年簽名網站charliechaplin.com

Close

卓內心則一副紳士氣度、穿著一件窄小的禮服、特大的褲子和鞋、戴著一頂圓頂硬禮帽、手持一根竹拐杖、留著一撇小鬍子的形象。在無聲電影時期卓別林是最有才能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他自己編寫、導演、表演和發行他自己的電影。從在英國的大劇院作為孩童演員登台演出,到他88歲逝世為止,他的職業生涯超過70年。從狄更斯式的倫敦童年一直達到了電影工業的世界頂端,卓別林已成為了一個文化偶像。

早年

1910年代的卓別林

查爾斯·史賓賽·卓別林於1889年4月16日出生,為漢娜·卓別林和老查理·卓別林之子。卓別林本人並無出生證明,但自認生於南倫敦沃爾沃思東街[2]。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分居,查理與他的同母異父的哥哥西德尼·卓別林隨他們的母親漢娜·卓別林生活。1894年漢娜因嗓子突然失聲而失業,家境每況愈下,之後兄弟兩人被送入倫敦蘭貝斯區的一個貧童習藝所。幾周後他們又被送入一個收養孤兒的學校。卓別林12歲半時,父親老查理·卓別林酗酒去世,母親患精神病,最後被送入一個精神病院。當時西德尼和查理不知道他們還有一個被父親撫養大的同母異父的兄弟,後來這個兄弟在查理·卓別林位於好萊塢的製片廠中工作。7年後,他離開了孤兒學校,成了一名流浪兒。他當過報童、雜貨店小夥計、玩具小販、醫生的小傭人、吹玻璃的小工人,還在遊藝場掃過地。1920年查理·卓別林將他的母親接到美國,1928年漢娜·卓別林在好萊塢逝世。

舞台生涯

1894年1月,四歲的卓別林(還未過生日)在倫敦的大劇院代替他的母親首次登台表演。他小時候曾生過一次大病,數星期躺在病床上,晚上他的母親便會在窗前給他表演外面發生的事情。1900年,他的哥哥為他在倫敦競技場上演的默劇《灰姑娘》中扮演一隻戲劇性的貓的角色。1903年他獲得了一個新角色,後來不久他獲得了他的第一個正式角色,扮演《夏洛克·福爾摩斯》中的一個報童。直到1906年他扮演這個角色。此後他在一個雜技團里工作,次年在弗萊德·卡爾諾(Fred Karno)的喜劇團里扮演小丑。

美國

《謀生之路》(1914),卓別林首次出演電影

根據美國移民紀錄,查理·卓別林於1912年10月2日隨同卡爾諾默劇劇團進入美國。當時卡爾諾默劇劇團的成員還包括斯坦·勞雷爾,卓別林和勞雷爾在旅店同房。後來勞雷爾回到英國,而卓別林則留在美國。當時電影導演麥克·塞納特看到卓別林的表演後雇用卓別林。卓別林在那裡與喜劇演員瑪布爾·諾曼德合作。1914年到1923年間,卓別林拍攝了大量的短片,以精湛的默劇技巧、完美的銀幕形象成為聞名世界的喜劇演員——事實上他可以說是第一名世界明星。卓別林成立了自己的電影公司,這樣他便可以控制自己的電影。卓別林於1914年首次出演電影《謀生之路》[3]。

初探電影導演

卓別林的經典流浪漢形象

1918年卓別林創建了他自己的好萊塢公司,在藝術與經濟方面對自己的電影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控制。在此後的35年中,他憑藉著自己的獨立優勢創造了許多不朽的傑作,這些作品至今不失其娛樂價值和影響力。其中包括短喜劇《狗的生活》(1918年)和《發餉日》(1922年)。長的作品有《從軍記》(1918年)和《朝聖》(1923年)。此外還有他的無聲電影經典,其中包括《尋子遇仙記》(1921年)、《巴黎一婦人》(1923年)、《淘金記》(1925年)和《馬戲團》(1928年)。
有聲電影被發明後他還拍了兩部他最著名的無聲電影《城市之光》(1931年)和《摩登時代》(1936年),此後他開始轉向有聲電影。在卓別林的無聲電影中他自己製作配音和音效。《城市之光》中卓別林喜劇因素與情感交配的完美表現,使該片後來成為了美國國會圖書館指定永久典藏的電影作品。詹姆士·艾吉1949年寫道,這部片子的結束部分是電影史上最偉大的一段表演。
卓別林的有聲電影包括《大獨裁者》(1940年)、《凡爾杜先生》(1947年)和《舞台生涯》(1952年)。
《摩登時代》雖然是一部無聲電影,但是實際上它包含聲音,比如收音機和電視機的聲音。卓別林以此來幫助1930年代已經不習慣看無聲電影的觀眾來熟悉沒有對白的無聲電影。在該片的一個情節中,卓別林的上司觀察他在衛生間裡偷偷地抽菸。這個情節比喬治·歐威爾於1948年所寫的《一九八四》中的一個類似的情節早了十多年,而同樣諷刺。《摩登時代》也是第一部可以聽得到卓別林本人的聲音的電影。電影結束時他哼的那支歌是他自己親自哼的。雖然如此,這部電影一般依然被看作是一部無聲電影。

聯美公司

聯美公司


1919年卓別林與瑪麗·畢克馥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戴維·沃克·格里菲思等人一起組織成立了一個電影發行公司聯藝電影公司。他們的意圖在於逃避好萊塢正在形成的製片公司系統中發行公司和資助人不斷增強的權力。聯美公司的成立和他自己的製片公司保障了卓別林對自己的作品的完全控制,保障了他的獨立地位。直到1950年代初他任聯美公司的理事。

雖然從1927年開始有聲電影出現後就很快占據了電影主流,但是在整個1930年代內卓別林始終拒絕拍有聲電影。卓別林本人多才多藝,他為他1952年的《舞台生涯》編排舞蹈,為1928年的《馬戲團》寫了主題歌。他的著名的歌包括《微笑》,後來納京高演唱這首歌非常出名,此外《舞台生涯》的主題歌也是他自己寫的。

大獨裁者


《大獨裁者》(1940),這是玩弄地球儀的場景。


卓別林的第一部有聲電影《大獨裁者》,是專門針對阿道夫·希特勒納粹主義所製作。在當時的政治氣候下,這部影片的訴求相當大膽。它生動地寫明納粹主義的醜惡,並塑造一個生動的猶太角色,描寫他遭受到的迫害。卓別林在這部電影中同時扮演了一位類似(包括面目形狀上的類似)希特勒的納粹獨裁者和一位受納粹主義殘酷迫害的猶太理髮師。

政治爭議和離美


卓別林的政治觀點始終左傾。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他的政治見解相當溫和,但是在1940年代的美國(加上他的影響力、他的知名度以及作為一個外國僑民),許多人認為他的政治觀點非常極端、非常危險。在大蕭條前卓別林的無聲電影的政治性不強,他的流浪漢的角色只不過是貧困,有時會犯一下法。卓別林1930年代的電影就非常政治化了。《摩登時代》描述了工人和窮人在工業社會中的不幸狀態。1940年的《大獨裁者》最後的一段演講批評了民族主義受到了強烈的反對。卓別林於1942年公開要求幫助蘇聯在歐洲開闢一個第二戰場也是一個非常受爭議的事件。原本懷疑他是共產黨人的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曾指示也給他建立秘密檔案,在40年代後半期更是險些將他叫到國會聽證,1947年的《凡杜爾先生》使用黑色幽默的手段批評資本主義,在許多美國城市裡發生了抗議這部影片的事件。儘管卓別林非常成功,而且從1914年至1952年始終住在美國,但他是一直保持著他的英國國籍。在麥卡錫主義時期,他被指責從事「非美行為」,並懷疑傾向共產黨。胡佛下令聯邦調查局秘密收集卓別林的情報並建立了一個秘密檔案,胡佛還試圖將卓別林驅逐出境。據2012年公開的檔案,聯邦調查局曾向英國軍情五處要求提供能用於將他驅逐出美國的資料。[4] 1952年卓別林離開美國,他本來打算短暫訪問英國家鄉。胡佛聽到這個消息後與美國移民及歸化局商議取消卓別林的再入境許可。卓別林得知後,發出聲明: 「自從上次大戰以來,我就成了強勢反動團體製造的謊言和宣傳的目標,他們有影響力,有美國黃色媒體的幫助,創造了一種氛圍,纔讓有自由意識的人都被凸顯,並受到迫害。因此我決定我已無法進行我的電影工作,我將放棄在美國的居留權。」[5] 他決定留在歐洲,定居瑞士沃韋。期間遊歷各國,受到了畢卡索伊莉莎白二世戴高樂赫魯雪夫周恩來等人的接見[來源請求]。1957年卓別林在歐洲拍攝了《紐約王》,使用幽默的手段來諷刺五年前導致他被迫離開美國的政治事件和對他傾向共產主義人心惶惶的多疑。拍了這部影片後卓別林失去了拍公開的政治性電影的興趣,他說喜劇演員和小丑應該不需要政治性,應該「站在政治之上」。 1972年他與他的夫人短暫回訪美國來領取奧斯卡榮譽獎。儘管他是受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邀請回到美國的,美國當局只給他發了一個為期兩個月的一次性入境簽證。不過此時美國公眾裡反對卓別林的政治情緒已經消失了,他的回訪非常成功。


奧斯卡金像獎


卓別林兩次獲得奧斯卡榮譽獎。在1929年5月16日奧斯卡金像獎首次被頒發時還沒有今天的投票程序,而且各項獎勵之間的區別也非常模糊。卓別林本來因他的電影《馬戲團》被提名為最佳男演員和最佳喜劇導演,但後來他的提名被撤回,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決定因他在「《馬戲團》片中在表演、協作、導演和製片各方面表現出來多樣性和天才」而授予他特殊獎。另一部獲得特殊獎的影片是《爵士歌手》。

44年後,卓別林於1972年末為他對「本世紀的電影藝術所做出的不可估量的貢獻」獲得了第二次榮譽獎。卓別林重返美國,除了獲獎外他還獲得了奧斯卡金像獎歷史上最長的起立致敬。在明星群聚的會場內觀眾整整起立鼓掌了五分鐘。
卓別林還因為《大獨裁者》被提名為最佳電影、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因為《凡杜爾先生》被提名為最佳原創劇本。在卓別林本人拍電影的時期里他對奧斯卡金像獎表示小看。他的兒子小查理寫道卓別林開玩笑將他1929年獲得的金像獎當作制門器使用,因此在1930年代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的人對他非常不滿。
卓別林最後的兩部電影是《紐約王》(1957年),以及和索菲亞·羅蘭馬龍·白蘭度上演的《香港女伯爵》(1967年)。
人們往往忽視卓別林還獲得過一次奧斯卡金像獎,1973年他為他1952年與克萊爾·布盧姆一起拍的《舞台生涯》獲得了最佳原創音樂獎。片中巴斯特·基頓也登場,這是這兩位大喜劇家唯一的一次同時露面。由於卓別林當時面臨的政治困難,這部電影始終未在洛杉磯上演,而這是被提名的條件之一。這個條件直到1972年才達到。

戀愛及婚姻


埃德娜·普文斯(Edna Purviance)


埃德娜·普文斯是卓別林電影中的第一位主要女演員。兩人在1916年到1917年間有過一段浪漫關係,這段關係可能在1918年就中止了。1918年末卓別林與米爾德里德·哈里斯結婚後兩人關係恢復的可能性就消失了。到1923年為止,普文斯依然是卓別林電影中的主要女演員。兩人說到對方時始終感情非常好。


米爾德里德·哈里斯(Mildred Harris)


米爾德里德·哈里斯


1918年10月23日,29歲的卓別林與16歲的《綠野仙蹤》系列中的女角米爾德里德·哈里斯結婚。婚姻是在哈里斯謊報說她懷孕後達成的。兩人有一個孩子,但他在嬰兒時期就死了。1920年兩人離婚。離婚時卓別林稱哈里斯與以勾引年輕女演員著稱的Alla Nazimova有女同性戀關係,而哈里斯則稱卓別林嗜性成癮。

寶拉·納格瑞(Pola Negri)


1922到23年間卓別林與女演員寶拉·納格瑞之間有過一段很公開的關係。納格瑞當時剛剛從波蘭到達好萊塢。這段時好時壞的關係在九個月後結束了。它有點像現代好萊塢影星的關係的前例。與他的其它關係相比卓別林與納格瑞非常特殊,非常公開。


麗泰·格雷(Lita Grey)


在準備拍攝《淘金記》時35歲的卓別林與16歲的麗泰·格雷發生了關係。格雷懷孕後導致電影在拍攝六個月後必須更換女主角人選,並且兩人於1924年11月26日結婚。他們有兩個兒子:小查理·卓別林(1925年-1968年)和西德尼·厄爾·卓別林(1926年-2009年)。1928年兩人離婚非常痛苦。卓別林必須向格雷付當時破紀錄的82.5萬美元。這場公眾矚目的離婚,加上一場稅收上的糾紛使得卓別林的頭髮都變白了。後來公開的法庭記錄顯示,當中有許多隱密的細節,這導致了一場反對卓別林的運動。卓別林的傳記作者喬斯·米爾頓在卓別林的傳記中寫道說這場婚姻是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洛麗塔》的靈感來源。


保利特·戈達德(Paulette Goddard)


從1932年到1940年卓別林與女演員保利特·戈達德之間有一段浪漫的和職業的關係。戈達德在這段時期的大多數時間裡住在保利特·戈達德在比佛利山莊的家裡。卓別林「發現了」戈達德並讓她在《摩登時代》和《大獨裁者》中演女主角。據說由於戈達德拒絕闡明她與卓別林之間的關係是她沒有獲得扮演《亂世佳人》中郝思嘉的角色的主要原因。兩人關係於1940年結束後兩人公開說他們於1936年秘密結婚。後來卓別林在私下裡說他們從未正式結婚。不論怎麼說兩人之間的婚姻關係友善地於1942年正式結束。戈達德與卓別林正式離婚,戈達德還獲得了一筆離婚費。


瓊·巴里(Joan Barry)


卓別林與瓊·巴里有過一段短暫的關係。本來卓別林想讓巴里飾演主角,但是過了不久巴里就開始對卓別林糾纏不休並有瘋狂的表現。兩人的關係因此終止。1943年5月巴里稱因卓別林懷孕。血液測試表明卓別林並非孩子的父親,但是法庭拒絕允許血液測試作為證據,因此卓別林被判直到孩子21歲為止每月要給孩子付75美元。


烏娜·奧尼爾(Oona O'neill)


此後不久卓別林遇到了劇作家尤金·奧尼爾的女兒烏娜·奧尼爾。兩人於1943年6月16日結婚,當時卓別林54歲,而奧尼爾只有18歲,此後奧尼爾的父親沒有再與他女兒說過話。兩人的婚姻生活非常長,也非常幸福,兩人在對方身上似乎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奧尼爾找到了一個愛自己的父親角色,而卓別林則找到了一個忠實於自己,並在他在公眾中的信譽不斷降落的時候安慰自己的人。兩人共有八個孩子,三個兒子克里斯多福、尤金和麥可和五個女兒傑拉爾丁、約瑟芬、簡、維多利亞和安娜特-埃米利。卓別林逝世後烏娜還活了十四年,但是她對卓別林之死非常悲痛以至開始酗酒。其女兒維多利亞·卓別林現為著名馬戲藝人,創立「隱形馬戲」,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


封爵


1975年3月9日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授予卓別林KBE勳銜,由此將他提升為爵士。1931年和1956年就已經有人提名將卓別林封為爵士了,但當時的保守派政府反對此舉。


逝世


卓別林(右)與其夫人烏娜·奧尼爾的墓。


1977年聖誕節卓別林在瑞士沃韋中風(酒後服用鎮靜劑)逝世,享年88歲。他被葬在沃州沃韋上科爾西耶的墓地中。1978年3月1日有人盜走了卓別林的遺體並以此試圖向他的遺屬要錢。但是盜墓者被捕,十一周後他的遺體在日內瓦湖附近被尋回。如今他被葬在六英尺的水泥下面以防再發生類似的事件。

其它爭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