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L,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L,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8年2月19日 星期一

潤娥

潤娥
維基百科介紹:
林潤妸[1](朝鮮語:임윤아/林潤妸 Lim Yoon-a[3],1990年5月30日-),藝名潤娥(朝鮮語:윤아 Yoon A,英语:YoonA),在華語地區常被稱為允兒,韓國女歌手、演員及主持人,為韓國女團少女時代成員。

快速預覽: 唱片公司, 髮色 …

潤娥

攝於2017年7月22日,潤娥出席H:CONNECT的活動

女艺人本名林潤妸[1]原文名임윤아罗马拼音Lim Yoon-a昵称小鹿允、允佛洛狄忒、國民理想型、年糕女神、三秒允、允少国籍 韩国出生1990年5月30日(27歲)
 韩国首爾特別市永登浦區汝矣洞(朝鲜语:여의동)职业歌手、演員、主持人语言韓語、日語、中文、英語、少許闽南語、少許泰語、少許菲律賓語教育程度東國大學戲劇電影學系學士母校東國大學
大永高等學校 (首爾)(朝鲜语:대영고등학교 (서울))
嶺南中學校 (首爾)(朝鲜语:영남중학교 (서울))
首爾新英初等學校(朝鲜语:서울신영초등학교)音乐类型K-pop、J-pop、Hip hop、R&B、Electronica(英语:Electronica)出道地点 韩国首爾市(演員、少女時代)
 中国(個人)出道日期

演員個人:2007年7月22日,​10年前少女時代:2007年8月5日,​10年前

出道作品

《9局下2出局》(演員)《Into The New World》(少女時代)

活跃年代2007年至今唱片公司

SM娛樂(韓國)環球唱片(日本)Avex Asia(亞洲)

经纪公司SM娛樂网站SM Town (Girls' Generation)相关团体

少女時代SM Town

朝鲜语名称谚文임윤아汉字林潤妸[1]文观部式Im Yun-a马-赖式Im Yun-a藝名谚文윤아汉字潤娥文观部式Yun-a马-赖式Yun-a血型B型身高168 cm(5英尺6英寸)髮色棕色、黑色、金色[2]

關閉

2002年,潤娥參加SM娛樂在首爾市舉辦的Saturday Open Casting Audition試鏡會,獲得甄選合格,進入該公司當練習生。出道前在前輩東方神起的MV首次亮相。接着她先後在前輩天上智喜、Super Junior等的MV亮相。2007年7月23日,潤娥在MBC連續劇9回末2出局中,以演員身份先行出道[4]。2007年8月5日以女子組合少女時代出道,在隊內擔任主領舞、副唱、副Rapper、門面擔當與形象擔當。由於潤娥是少女時代的門面擔當,潤娥通常會被安排站在隊內的中間位置,被喻為「少女時代的中心」[5][6] 。

2008年,因主演家庭情感劇《你是我的命運》而獲得了第45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劇類最佳新人女演員獎和人氣女演員獎[7]。2009年,主演了勵志愛情劇《男版灰姑娘》,憑藉該劇獲得了《第46屆百想藝術大賞》電視劇類人氣女演員獎[8]。2010年,加入SBS綜藝節目《家族誕生 2》,擔任固定主持人。2012年,主演了愛情劇《愛情雨》。2013年,憑藉愛情劇《總理與我》獲得了《KBS演技大賞》迷你係列劇女子部門優秀演技賞 。2016年3月11日,公開首張個人單曲《德壽宮石牆路的春天》[9] ;4月3日,主演的古裝劇《武神趙子龍》 播出。2016年,演出tvN電視劇《THE K2》。2017年,因出演動作電影《機密同盟》而獲得了《第53屆百想藝術大賞》電影部門最佳人氣女演員[10] 。

除了音樂表演領域,潤娥還涉足電視節目、典禮主持。自2008年起先後主演電視劇《你是我的命運》、《男版灰姑娘》、《愛情雨》、《總理與我》、《武神趙子龍》、《THE K2》及《戀愛中的王》,並獲得多個人氣獎及演藝大獎[11][12][13][14]。亦因有接不完的廣告代言而被稱為「CF Queen」[15][16] 。另外,潤娥被多位男藝人選為理想型,所以獲得「國民理想型」之稱,亦被稱為「國民情人」[17] 。

2018年2月7日 星期三

李毓芬

李毓芬
維基百科介紹:
李毓芬(Yu-Fen Lee,1985年05月11日-),台灣女藝人,畢業於稻江護家,曾為女子團體Dream Girls的一員。

Quick facts: 女藝人, 羅馬拼音 …

李毓芬女藝人羅馬拼音Lee Yu Fen英文名Tia暱稱阿昏、芬老大國籍 中華民國出生1985年5月11日(32歲)
 臺灣新北市蘆洲區職業歌手、模特、演員語言國語、台語、英文、韓語教育程度稻江護家美容科音樂類型華語流行音樂出道日期2006年代表作品

《小資女孩向前衝》
《螺絲小姐要出嫁》
《愛上兩個我》
《我和我的四個男人》

《是我還不夠好》 (音樂)活躍年代2006年至今經紀公司宏將多利安(2011年至今)網站臉書網頁相關團體《Dream Girls 》

Close

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呂丹芸

呂丹芸
博客來介紹:
呂丹芸

  輔大日文系畢,曾留學日本兩年。現為兼職譯者。譯有《在寂寞中靠近》、《只想好好結個婚》、《過敏,先認識再根治》、《超高層大樓建築奧秘》、《世界絕美宮殿蒐藏》等。

盧芳

盧芳
百度百科介紹:
https://wapbaike.baidu.com/item/%E5%8D%A2%E8%8A%B3/64879
盧芳
卢芳,毕业于中国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内地女演员。

卢芳是演员胡军的妻子,曾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工作,两人也因对话剧的钟情走到一起,也在2012年初加入“李六乙·中国制造”戏剧计划,除了卢芳的《安提戈涅》外,胡军也因主演《原野》获得话剧界的金狮奖,此外未来还会加盟另一部话剧《格萨尔王》。

中文名

卢芳

外文名

LuFang

国籍

中国

职业

话剧演员

毕业院校

中央戏剧学院

人物关系

胡军

丈夫

胡皓康

儿子

胡宝善

公公

个人生活

胡军和卢芳都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演员,而且他们还是中戏的校友,两人在担任了话剧《军用列车》的男女一号,两人合作非常默契。随后暗生情愫。

共10张

卢芳及其家人

1999年初,胡军和卢芳与同事去意大利参加戏剧节,在举世闻名的罗马广场,胡军单膝跪地,像骑士一样手捧着怒放的红玫瑰,众目睽睽之下向卢芳求婚[1]。

1999年5月1日,卢芳和胡军结婚。

2001年9月9日,卢芳生下一个聪明、健康、可爱的女婴。胡军亲自给女儿取名叫“九九”[2]。

2007年1月下旬,胡军的太太卢芳从幕后走上前台,让他们的十年婚姻浮出水面。

2008年,再添一子,取名胡皓康。

主要作品

——《茶馆》中的小丁宝、《赵氏孤儿》中的公主、《白鹿原》中的白灵、《家》中的瑞珏、《推销员之死》中的琳达等。在《蓝宇》中扮演陈捍东的妹妹。

共4张

《安提戈涅》人艺热演 卢芳领衔惊艳全场

2012年11月23日晚,“李六乙·中国制造”戏剧计划的首部面试作品《安提戈涅》在人艺剧院隆重登场,实力演员卢芳领衔主演,苏茂洋、林熙越、张培、苗驰等联袂演绎了这部经典的古希腊悲剧,纯白色的舞台风格,充满戏剧张力的表演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获奖记录

电影类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2001第9届中国电影童牛奖优秀成人演员[3]欢乐的公主获奖

人物评价

被誉为中国版“英格丽·保曼”的卢芳将灵魂献给舞台,把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丝丝入扣[4]。曾在人艺舞台上塑造过多个性格迥异的形象。虽然她的台词不是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硬朗“范儿”,但却是有感染力,听起来绵软舒服的独特风格。

参考资料[1]  霸道总裁胡皓康人气旺 揭胡军与妻子卢芳20年情史.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5-08-09][2]  胡军鲜为人知幸福婚姻:与妻子卢芳生活美满.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5-07-13][3]  第九届中国电影童牛奖(2001年 江苏南京)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官网 [引用日期2017-04-22]

2018年2月1日 星期四

羅福助

羅福助
維基百科介紹:
羅福助(1943年7月2日-),現名羅付祝,綽號大貓[1][2],生於臺灣臺中州北斗郡田尾莊(今彰化縣北斗鎮),過去曾是著名地下組織天道盟的首任盟主(1987年-1996年)。歷任中華民國第三屆及第四屆立法委員,亦曾涉及多起議會暴力與議會外之相關案件。目前是一名中華民國政府通緝犯,化名「付祝」,躲在中國大陸深圳的大友鋼鐵公司擔任董事,並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3]

Quick facts: 羅付祝, 天道盟首任盟主 1987年-1996年 …

羅付祝天道盟首任盟主
1987年-1996年個人資料性別男出生1943年7月2日(74歲)
 日治臺灣臺中州北斗郡田尾庄籍貫彰化縣田尾鄉國籍 中華民國政黨無 無黨籍配偶大房、二房兒女(子):羅明旭、羅明才(國民黨)、(女兒):羅紹綺、羅祥綺親屬羅慶堂

經歷

天道盟首任盟主
(1987年-1996年)福佳國際貿易公司董事長立法院(第三屆)委員
(1996年-1999年)立法院(第四屆)委員
(1999年-2002年)

Close

李善長

李善長
維基百科介紹:
李善長(1314年-1390年7月6日),字百室。濠州定遠(今屬安徽)人。明朝開國功臣,曾任中書省丞相。

Quick facts: 爵位, 族裔 …

李善長

李善長像,取自清代上官周《晚笑堂畫傳》

大明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左丞相韓國襄愍公

爵位韓國公族裔漢族字號百室諡號襄愍出生延祐元年(1314年)
元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安豐路濠州定遠縣逝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
明應天府親屬李祺(子)
李芳(子)
李茂(子)著作

監修《元史》
《太祖訓錄》、《大明集禮》

Close

李善長早年投靠朱元璋,跟隨征戰。曾擔任掌書記、帥府都事、江南行中書省平章、參知政事、吳國左相國,被比肩蕭何。明朝建立後,任中書省左丞相,受封韓國公,並位居開國功臣之首。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因捲入胡惟庸案,被朱元璋賜死。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李善長從小喜愛讀書,有智慧和謀略,通曉法家學說,預計事情大多說中,被鄉里推為祭酒[1]。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經略滁陽(今安徽滁州)時,經丁德興引薦隨之起義,留為掌書記(軍政機要秘書)。朱元璋曾問李善長:「天下之亂什麼時候才能平定呢?」他回答說:「秦末戰亂之時,漢高祖從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達大度,知人善任,不胡亂殺人,五年成就了帝王的基業。現在元朝綱常已經混亂,國家四分五裂。倘若效法漢高祖,天下便可輕易平定!」朱元璋稱讚他言之有理,此後參預機謀,負責後勤供應,甚得朱元璋信任[2]。

朱元璋威名日益顯著,諸將前來投靠的,李善長考察他們的才能,稟告給朱元璋。李善長又替朱元璋對投誠者表達誠摯情意,使他們能夠安心。有人因為某些事情相互意見不合,產生矛盾,李善長便想方設法從中調解。郭子興因聽信流言而懷疑朱元璋,逐漸剝奪他的兵權。又想從朱元璋身邊把李善長奪過來輔佐自己,李善長堅決謝絕。朱元璋在和陽駐軍時,親自率軍前去進攻雞籠山寨,只留少量兵力幫助李善長留守。元軍將領得知後,前來偷襲和陽,李善長設伏打敗了元軍,朱元璋認為他很有本事[3]。

隨軍征戰

朱元璋獲得巢湖水師後,李善長極力贊成渡江。攻克采石後,朱元璋率軍直趨太平,李善長事先寫下榜文,嚴禁士兵違反軍紀。攻占太平後,李善長馬上張貼榜文,軍中秩序井然。朱元璋為太平興國翼大元帥時,任命李善長為帥府都事[4]。不久隨軍攻克集慶路。在將要進攻鎮江時,朱元璋擔心諸將約束不了部下,便佯裝發怒,要懲罰他們,經李善長力救,此事才得以解決。鎮江攻下之後,百姓都不知道有軍隊到來[5]。朱元璋為江南行中書省平章,以李善長為參議。當時宋思顏、李夢庚、郭景祥等都為幕僚,但軍機進退和賞罰章程多由李善長決定。朱元璋改樞密院為大都督府,命李善長兼領府司馬,晉升為行省參知政事[6]。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自立為吳王,以李善長為右相國。李善長曾請求專賣兩淮之鹽,設立茶法,都是在再三斟酌元朝制度、去其弊端之後提出來的。恢復製錢法,開礦冶鐵,制定魚稅,國家財富日益增長,百姓也不再貧困[7]。吳元年(1367年)九月,朱元璋論平吳之功,封李善長為宣國公、左相國。朱元璋渡江時,經常使用嚴刑峻法。有一天,他對李善長說:「法有連坐三條,不是太過分了嗎?」李善長因此請求除大逆之罪外,全部免去連坐之罪。朱元璋於是命令他與御史中丞劉基等裁定律令,頒示朝中內外[8]。

明朝建國後

朱元璋稱帝後,追封自己祖先及冊立后妃、太子、諸王,都由李善長擔任大禮使。朱元璋設置東宮官屬,以李善長兼太子少師,授為銀青榮祿大夫、上柱國,參與決定國家大政,其他仍然如故。不久,率禮官制定郊社宗廟之禮。李善長請求按照元朝制度,由皇太子兼任中書令,但未被朱元璋批准[9]。朱元璋巡視開封時,由李善長留守,一切事情李善長都可以不經請示靈活處理。不久,李善長上奏確定六部官制,商議官民喪服及朝賀東宮禮議,奉命監修《元史》,編寫《太祖訓錄》、《大明集禮》等書。確定天下山川神癨封號,封立諸王,爵賞功臣,事無巨細,朱元璋都委託李善長與諸儒臣商議執行[10]。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冊封功臣,說:「李善長雖無汗馬功勞,但跟隨我多年,供給軍糧,功勞很大,應當晉封大國。」於是授他為開國輔運推誠守正文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中書省左丞相,封為韓國公,年祿四千石,子孫世襲。並授予丹書鐵券,免除李善長二死,其子免一死。當時被封公者,李善長位居首位,詔書中將他比作蕭何,對他褒獎備至[11]。李善長外表寬厚溫和,卻為人嫉妒,待人苛刻。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只是稍微冒犯了他的權威,李善長馬上將其罪上奏朱元璋,黜免二人。李善長與劉基爭論法令,以至於辱罵劉基,劉基內心不安,便請求告老還鄉。李善長權勢地位到了頂點,心裡慢慢變得傲慢起來,朱元璋開始對他有所反感。洪武四年(1371年),李善長因病辭官歸居,朱元璋賜臨濠地若干頃,設置守墳戶一百五十家,賜給佃戶一千五百家,儀仗士二十家。一年後,李善長病癒,朱元璋便命他負責修建臨濠宮殿,將江南富民十四萬人遷徙到濠州耕種,讓李善長管理他們,留在濠州數年。洪武七年,朱元璋提升李善長之弟李存義為太僕丞,李存義之子李伸、李佑都為群牧所官[12]。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以臨安公主下嫁其子李祺,授為駙馬都尉。李家受寵顯赫,時人極為羨慕。李祺與公主結婚一個月後,御史大夫汪廣洋、陳寧上疏說:「李善長恃寵自縱,陛下因病幾乎十日不能上朝,他不來問候。駙馬都尉李祺也六日不來朝見,召他至殿前,又不認罪,這是對陛下極大的不敬。」李善長因此獲罪,被削年祿一千八百石。不久,朱元璋又命李善長與曹國公李文忠一起統領中書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議軍國大事,監督圜丘之工程[13]。

獲罪身死

胡惟庸早年任寧國知縣,因為李善長的推薦,被擢為太常寺少卿,後升任左丞相,兩人因此互相往來。而李善長的弟弟李存義之子李佑,又是胡惟庸的侄女婿。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案發生,受牽連而處死者甚多,但李善長仍然如故。此時御史中丞空缺,李善長暫時管理御史台事務,多次向朱元璋提出建議。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發李存義父子實為胡惟庸的黨羽,朱元璋下詔免死,將他們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長沒有表示感謝,朱元璋因而懷恨在心[14]。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李善長曾想建造府宅,從信國公湯和處借衛士三百人,湯和悄悄告訴朱元璋他所聽到的事[15]。四月,應天府有百姓受株連而被發配到邊疆,李善長屢次請求赦免其親戚丁斌等。朱元璋大怒,將丁斌治罪。丁斌以前在胡惟庸家做事,他供出李存義等過去與胡惟庸互相交往的情況。於是朱元璋下令將李存義父子逮捕審訊,他們的供詞牽連到李善長,供詞上說:「胡惟庸企圖謀反,派李存義暗地裡勸說李善長。李善長驚叱道:『你這麼說到底為了什麼?你們一定要慎重,否則九族都要被滅。』不久,又派李善長的老友楊文裕去勸他說:『事成之後,當以淮西之地封你為王。』李善長驚駭不已,仍不同意,卻又頗為心動。胡惟庸於是親自去勸說李善長,仍然不同意。過了一段時間後,胡惟庸又派李存義去勸說,李善長嘆道:『我已經老了。我死之後,你們好自為之。』」[16]

有人又告發李善長說:「將軍藍玉率軍出塞,到捕魚兒海時,俘獲胡惟庸私通沙漠使者封績,李善長卻匿而不報。」於是,御史競相上奏彈劾李善長。而李善長的奴僕盧仲謙等,也告發李善長與胡惟庸之間互相賄贈,經常偷偷私語。證據確鑿,說李善長雖是皇親國戚,知道有叛逆陰謀卻不揭發檢舉,而是徘徊觀望,心懷兩端,大逆不道。當時正好有人說將要發生星變,會有災禍發生,占卜的結果是災禍應當降臨在大臣身上。於是,朱元璋便將李善長賜死,將其妻女弟侄等全家七十餘人一併處死[17][18]。朱元璋親自下詔羅列他們的罪狀,加在獄辭裡面,纂成《昭示奸黨三錄》,布告天下。李善長之子李祺與公主被遷徙至江浦,過了一段時間後死去。李祺之子李芳、李茂,因公主之恩未被牽累判罪。李芳任留守中衛指揮,李茂任旗手衛鎮撫,但被取消世襲韓國公的權利[19]。

李善長死後第二年,虞部郎中王國用上書為之辯冤,認為李善長「謀反」的罪名難以成立,他指出李善長與朱元璋同心協力,出生入死開國平天下,功居勛臣第一,生得封公,死得封王。他的兒子李祺被朱元璋招為駙馬,眾多的親戚也紛紛拜官封爵。作為一位人臣,他已安享了萬全富貴,其榮譽已臻於極致,絕不會冒險謀反以圖僥倖。再者來說,倘若有人說他要圖謀不軌,自立為帝,這一罪名或許還能成立;但現在竟說他要襄助胡惟庸謀反,則大謬不然。李善長與胡惟庸只是侄兒、侄女輩的親家,而與朱元璋卻是兒女親家。不僅兩家的親疏不可同日而語,而且,即使李善長幫助胡惟庸謀反成功,他至多也不過仍是個「勛臣第一」罷了,其地位絕對不會比他在朱元璋手下更高。王國用的這些話說的句句在理,連朱元璋也被駁得啞口無言,不再罪責王國用[20]。崇禎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追諡其為「襄愍」[21]。

參考文獻

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林正從

林正村—豪爽勤奮之人憶往(2007.01.12)H0152
林正村先生為臺北縣樹林市柑園人氏,2006.12.31病逝於臺北三峽,得年六十七歲。
林正村先生生於1940.09.30,是一個勤奮工作,樂於生活的人。
2007.01.12擇訂星期五12:30家祭後公祭。舉行告別式於三峽介壽路三段247號。三峽火葬場山下起點路邊。
告別式場,以佛教禮儀佈置,檢樸雅致。
其生前親戚,友人,家族及鄉里友朋,專程前往送他最後一程,其家人哀感謝!

林正村先生小傳
姓名:林正村。
小名:木那。
出生地:臺北縣樹林市柑園人氏。
卒年:2006.12.31病逝於臺北三峽,得年六十七歲。
生日:林正村先生生於1940.09.30。
生活哲學:勤奮工作,樂於生活。
經歷:早年曾投入商賈買賣,後購買貨車,載貨賺取傭金,累積財富。
嗜好:曾習得中草藥之術,略懂中醫。
生活情趣:品茶飲酒,談天說地。
人生觀:年輕耐苦耐勞,並廣結善緣,友朋遍及鄉里。
家屬:妻賢子孝,鄉里列為美談。
晚年:年老生活愜意,含飴弄孫。
病因:後因糖尿病肆虐,常年臥病。
皈依:2006.12.31安詳往生,皈依佛門。
告別式日期地點:2007.01.12擇訂舉行告別式於三峽介壽路三段247號。三峽火葬場山下起點路邊。告別式場,以佛教禮儀佈置,檢樸雅致。
告別式場門輓:上聯「佛力超薦林正村居士法會會場」面對右聯「聲聲阿彌陀佛」,左聯「處處觀世音菩薩」。
儀式:12:30分家祭,親戚家族一同祭拜。接著公祭,佛光教友,鄰里友人祭拜。
隨即牽引三峽火葬場火化,再奉祀由法師接引西方,得享極樂世界。
安樂:家人安居樂業,林正村先生可無憂無慮,實為人生嘉話。功德圓滿,在天可庇祐子孫,萬世福壽雙全,財金滿庫。
綜觀其一生:勤奮工作,精於理財。豪爽待人,忠於承諾,俯仰無愧於親朋好友,足為柑園鄰里之典範。

李敖

李敖
H:李敖大師是我學習的對象之一。
維基百科介紹:
李敖(1935年4月25日-),字敖之,台灣作家、政治評論員、文化批評者、中國近代史學者。生於滿洲國哈爾濱特別市,籍貫吉林扶餘。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肄業。1960年代在《文星》雜誌上力主西化,為胡適辯護,掀起中西文化論戰。1970年代曾因捍衛台灣的思想自由並揭發政治犯名單而成為政治犯判刑10年,於5年8個月後出獄。李敖除研究、寫作、教學外,積極從事公開演講。近年重心逐漸轉往中國大陸發展。

Quick facts: 羅馬拼音, 字 …

李敖

李敖在中國北京法源寺(2005年)

羅馬拼音Li Ao字敖之性別男出生1935年4月25日(82歲)
 滿洲國哈爾濱特別市居住地 中華民國臺北市陽明山[1]國籍 中華民國籍貫中國吉林省扶餘縣語言中文、英文教育程度臺中市立臺中第一中學(肄業)
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肄業)母校國立台灣大學
臺中市立臺中一中職業教授、作家、政治家、評論家、主持人、作詞人研究領域歷史(世界史、中國近代史)、政治電視節目《李敖笑傲江湖》
《李敖有話說》
《李敖語妙天下》
《再見李敖》等政黨新 新黨(2000年)
無 無黨籍(2004年─)
親 親民黨(2011年─)運動白色恐怖入獄配偶胡茵夢(1980年結婚;1980年離婚)
王志慧(1992年結婚)兒女長女:李文(約54歲)
長子:李戡(25歲)
次女:李諶(23歲)父母父親:李鼎彝呼號李大師網站哈囉李敖 facebook

經歷

東吳大學歷史學系客座教授(1994年─1996年)中華民國立法院第六屆立法委員(2005年─2008年)

寫作生涯創作時期1963年─體裁小說、詩歌、小品文、時事評論主題思想、文化、歷史、時事文學運動中西文化論戰(1960年代)代表作著書:
《李敖大全集》
《傳統下的獨白》
《北京法源寺》
《李敖風流自傳》等
作詞:
〈忘了我是誰〉[2](1979年)
〈只愛一點點〉[3](1998年)等

受影響於

影響於

Close

2017年初被診斷出罹患腦癌,該年五月底因接受放射性治療導致身體抵抗力下降而感染急性肺炎,一度病危,所幸最後康復。李的經紀人鄭乃嘉在2017年6月13日公開一封李敖親筆信,李敖在信中坦言想在人生最後時間,和家人、友人與仇人再見一面做個告別。[4]

生平

早年

1935年,剛剛出生不久的李敖。

1935年4月,李敖出生於滿洲國的哈爾濱特別市,父親李鼎彝、母親張桂貞,李敖在八個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五。因其父就讀北京大學時拿的是吉林省的公費,當時便改籍貫為吉林扶餘縣,後來全家的籍貫便被官方統一改為吉林扶餘,李敖則自認為其祖先可能是中國雲南苗族[5]。

1939年,李敖全家福。

1947年,李敖全家福。

1941年,小學時期的李敖。

1949年,李敖隨父母從上海遷至台灣,在台中落腳後,進入省立台中第一中學二年級就讀,由於對於學校體制反感,並於高二下開始休學,在家自修。曾與恩師(地下中國共產黨員)嚴僑密謀叛逃,高三時他的老師嚴僑(福州市市長嚴琥之子,作家華嚴的兄長,2005年由中國共產黨追認「烈士」)被捕,李則因年紀尚輕,加上其師長各方奔走而獲得緩刑。因此還是學生的李敖省下家裡給的零用錢救濟落魄的師母和三個小孩。

1954年,以同等學力資格,考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專修科(台大法律學系司法組前身),因興趣不合,主動退學,重考進入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結果沒有畢業。

文星雜誌時期

主條目:中西文化論戰

1957年,原中央通訊社社長蕭同茲之子蕭孟能創辦自由主義月刊《文星》。胡適去世時,《文星》雜誌紀念胡適的專號賣了三版,從那時起,《文星》就成為台灣最重要的文化刊物之一;1961年,26歲的李敖以中華民國國軍預官退伍,蕭大膽啟用,委以重任。當年蕭孟能、朱婉堅、李敖三人可稱為文星鐵三角。當時,李敖的文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他強調反封建和西化,其《老年人和棒子》、《傳統下的獨白》等頗有影響,開始聞名於台灣,在學生圈造成很大的震撼,也對時人的思想形成衝擊。李敖自1961年《給談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一文始,與立法委員胡秋原所創辦的《中華雜誌》、文化大學教授史紫忱發行的《陽明》及導演鄒郎所發行的《文化旗》等雜誌長期筆戰,以一個初出茅廬青年的形象偕同《聯合報》、中央研究院學者、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多名學者、媒體人力抗多位學者,從此成為文化界的知名人物;1963年,李敖接掌《文星》總編輯。1965年,《文星》雜誌及李敖捲入賣國控訴事件,此事件涉及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費正清的親共陰謀;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蕭同茲自請文星書店停業,債權人盈門,蕭孟能不得不逃往島外暫避,行前他將超過新台幣2,000萬元(以當時價值而言,可以買下半條街)的家產託付最受信任的李敖代為保管(即蕭與李之間的「君子協定」)。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殷海光被迫離職、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傑為此屢提辭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郭廷以赴美不歸,及《聯合報》之備受抨擊。因控訴牽涉費正清、太平洋學會及福特基金會(以費正清為核心的福特基金會後捲入零八憲章事件,遭中國大陸部分人士指控與共濟會陰謀有關),中美關係因此波瀾甚多,惟李敖全身而退。

早年李敖是一個舊文化批評者,少談當代政治、經濟與社會議題;他對中國舊文化的批判,基本上是站在現代化、西化的角度,當然這個現代化裡面有不少自由主義成份;故他在《文星》上的影響,主要限於文化領域。後來在《李敖千秋評論》中才出現較多的政治批評。

1955年,就讀台大時期的李敖。

牢獄之災

第一次入獄

時值蔣介石政府實行威權統治。1966年,李敖發表《歷史與人象》《教育與臉譜》《上下古今談》《烏鴉又叫了》《孫悟空和我》等書,為當權者所查禁,並未因此坐牢,但把他1953年與嚴僑合謀偷渡大陸一事翻出來,並於1967年4月8日以妨礙公務提起公訴;後被法庭判刑1年,但由其大學師長多方奔走,獲得緩刑。白色恐怖期間,李敖為護人權協助台獨人士彭明敏逃亡,避免其受迫害;1970年彭外逃後,遭謝聰敏和魏廷朝供出。另外,李敖拿到台灣受迫害被關的政治犯名單(內有共產黨、台獨人士等等),並要把這份名單送到聯合國與人權組織去告發。李敖把名單轉給國際特赦組織馬汀;但在日本被台獨人士拿走,並且不得李敖同意即刊登在其台獨刊物上,以致李敖亦被牽連判刑。1971年3月19日,李敖被捕,並於1972年2月28日因「台獨」罪名被以中華民國刑法第一百條之「內亂罪」判處十年徒刑、褫奪公權6年;法庭一審判決後,李敖沒有提出上訴;後逢蔣中正逝世大赦,改為八年六個月。1976年11月19日,李敖被釋放。實際被監禁日期,總計五年零八個月。[6]

第二次入獄(1981年8月—1982年2月)

記錄為普通刑事案件,即「李敖侵占蕭孟能家產」與「蕭孟能誣告李敖」案。一開始,台北地方法院法官判李敖無罪;到了台灣高等法院後,改判李敖入獄半年定讞。

李敖出獄後,開始追究並報復蕭孟能。終得最高法院以六件判決書(七十二年度台上字第二四○○號。七十二年度台抗字第二四七號。七十三年度台上字第四五○二號。七十三年度台上字第四六四七號。七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二五號。七十三年度台上字第四五一一號)。另一方面,蕭孟能且以誣告罪入獄。一九八七年一月十四日,在高等法院法庭上,蕭孟能當庭同意願以「自承懷疑之錯誤,並向老友李敖表示道歉」等文字登報。李敖:刑事告訴狀。

另外,由於蕭孟能未於勝訴時提出附帶之民事賠償,蕭孟能託付予李敖管理並清償債務(文星雜誌破產)之所有家產(含及字畫、書籍、骨董、家具,不包含文件、信函)時僅有口頭協定(即蕭孟能與李敖間的「君子協定」),口頭協定並不具法律效力。自李敖勝訴後,蕭孟能之全數超過新臺幣2000萬元之家產(依當時市值計算)即歸李敖所有。

而盡失家產的蕭孟能最終仍面臨兩次刑期,並入監服刑;後為逃避債權人盈門,逃往海外,病逝於上海。

1980年代,李敖已然成為台灣知名的黨外政論家,不但與黨外人士合作,以批評時政的雜誌文章活躍於文界,試圖挑戰國民黨政府當時的言論限制政策,還把黨外雜誌匯集成的文章出版一系列書籍,批評國民黨政權或講述歷史[7]。不過因觸犯《出版法》等法令,因此通常為禁書。這一段時間長達十年,李敖稱為「筆伐」時期,主要作品是《李敖千秋評論叢書》、《萬歲評論叢書》。

2018年1月23日 星期二

林進豐

林進豐
博客來介紹:
林進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391294
現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電機工程系助理教授 
學歷:國立交通大學電信工程博士 
經歷:工研院電通所工程師

榮譽:ASIA/PACIFIC WHO's WHO(vol.VII)[亞太地區名人錄](2007) 
   Asian/American WHO's WHO(vol.V)[亞洲人/美國人名人錄](2007) 
   Marquis 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世界科學與工程名人錄](2008)

劉伯温

劉伯溫
H:20180122W1於晚上21:00在緯來育樂上演神算劉伯温,故查之。
維基百科介紹:
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溫,浙江青田縣人,祖籍陝西保安(志丹),南宋抗金將領劉光世的後人。元末明初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明太祖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保持國家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授資善大夫、上護軍,封誠意伯。正德時追贈太師,諡文成。

本文介紹的是明朝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劉基(劉伯溫)。關於三國的劉基,請見「劉基 (三國)」。

Quick facts: 劉基, 爵位 …

劉基

劉基像,顧見龍繪

大明開國翊運守正文臣資善大夫上護軍御史中丞

爵位誠意伯籍貫陝西保安縣(「志丹縣」)族裔漢族字號伯溫諡號文成出生元至大四年六月十五日(1311年7月1日)
元江浙等處行中書省處州路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文成縣)逝世明洪武八年四月十六日(1375年5月16日(63歲))
明浙江行省處州府青田縣南田鄉親屬子 劉璉、劉璟出身

元 元統元年(1333年)癸酉科進士

著作

《郁離子》《覆瓿集》、《寫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經》《百戰奇略》、 《時務十八策》、《火龍神器陣法》《滴天髓》、《多能鄙事》

Close

2018年1月19日 星期五

羅浥薇

羅浥薇薇
http://okapi.books.com.tw/article/3970
八○年代出生。台灣苗栗人、左營長大。 
現職為幼兒電視轉播與保育員、不自由創作者,未來不詳。 著有小說《騎士》。

2018年1月18日 星期四

林皎碧

林皎碧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4456
博客來介紹:
淡江大學東語系畢業,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文學碩士,專攻日本近代文學。譯有《心:夏目漱石探究人性代表作》、《羅生門:闇黑人性的極致書寫,芥川龍之介經典小說集》、《從此以後:愛與妥協的終極書寫,夏目漱石探索自由本質經典小說》、《彼岸過迄》等。
  
  

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李再立

李再立
https://udn.com/news/story/7323/2926627
李再立
摘錄自聯合新聞網
北市府發布人事公告體育局長由現任國立體育大學教授李再立接任,預定於1月26日上任。
接任北市府體育局長的現任國立體育大學教授兼任主任秘書李再立,為英國羅浮堡大學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運動免疫學。

2018年1月14日 星期日

李安世

李安世
H:20180113於0000至0100緯來育樂長城第5集介紹北魏大國。李安世建立均田制,土地制度改革。
李安世(443-493),趙郡平棘縣(今河北省趙縣)人,李祥之子。

十一歲為文成帝招為中書學生。歷任主客令,南齊劉纘出使北魏,李安世負責接待。劉纘很欣賞李安世,稱「不有君子,其能國乎?」。後官給事中,太和九年(485年),感於貧富不均,上疏建議實行均田制。孝文帝依李安世之議,頒布均田令。出京為相州刺史。

又設計除廣平人李波等地方豪強。百姓有云:「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馬如捲蓬。」表示李波家族連女性都擅長騎射武術,可見當時亂世中鄉里命運都把持在地方豪強手中。

2018年1月10日 星期三

龍賈

龍賈
百度百科
龙贾

龙贾,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军。魏惠王时期与公子昴领兵与秦国作战。

中文名

龙贾

出生地

魏国

职业

将军

主要成就

魏惠王时期曾出任将军,筑长城于西边

战役

雕阴之战

公元前358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

雕阴之战

《大秦帝国》的龙贾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秦惠文王任命阴晋人犀首(即公孙衍)为大良造,次年魏国献阴晋给秦,与秦修好。未久,公孙衍率兵攻魏上郡重地雕阴(今陕西省甘泉县南),魏将龙贾集中兵力迎战。经二年激战,至三十八年(前330年),全歼魏军,斩首四万五千人(此据《史记·魏世家》,《秦本纪》记载为八万)。此役魏国防卫西河、上郡的主力全军覆没,主将龙贾被俘,魏惠王被迫于次年将西河郡全部献给秦国。至此,秦全部收复了被魏夺占的河西地区。

維基百科介紹:
龍賈,生卒年不詳,戰國時期魏國人。魏惠王時期曾出任大將軍。曾與為公子昴領兵與秦人商鞅在河西大戰,戰敗,被罷官。後魏惠王徐州相王時臨危受命,領兵三萬與齊人大戰,戰敗,被齊將田忌射殺。

2018年1月9日 星期二

李慈銘

李慈銘
維基百科介紹:
李慈銘(1830年-1895年),字㤅伯(㤅,音ㄞˋ,愛之古字),號蓴客(蓴,音ㄔㄨㄣˊ),浙江省紹興府會稽縣(今紹興)人,五十二歲始中進士(二甲賜進士出身第八十五名),又因性情清高狂放,官止於御史。因讀書於越縵堂,稱越縵先生。自號越縵老人。清末著名詩人。

生平

自幼好學,「為文沉博絕麗,詩尤工,自成一家」[1],嗜書成癖,「於書無所不窺」[2],承乾嘉漢學之餘緒,治經學、史學,蔚然可觀。光緒六年(1881年)進士。同年五月,授戶部郎中[3],光緒十六年,官至山西道監察御史,文廷式指責李慈銘當御史時,多明哲保身,對李鴻章這等大人物「不敢置一詞」,「觀其日記,是非亦多顛倒」。[4]周祖培曾說他「能讀書而不能做官」。[5]

李慈銘曾與表妹珠嬰私訂終身。但十四歲時祖母病重,為了沖喜延壽,家人強迫他娶大他五歲的表姐馬淑人為妻,不料祖母仍在大婚當日過世,至此對表姊耿耿於懷,夫妻感情不睦。婚後無子,為傳宗接代,先後納了三名小妾,但都未能有後,因此常流連於風月場所,據說因為常到妓院可看盡天下美女,與當時名伶朱霞芬、梅蕙仙、傅芷秋、時琴香等都交往甚密,還記在日記里。《孽海花》中的李純客,便是以李慈銘為原型的。李慈銘過慣官場糜爛的生活,又「戌削善病」,[6]光緒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戰敗,聞訊憂懼,咯血而死。

著作

《越縵堂日記》大抵是李慈銘生前認定的傳世之作,因此在字裡行間都不能苟且,1920年,由生前好友蔡元培助其出版。一生著作等身,有《越縵堂日記》、《越縵堂文集》、《越縵堂詩集》、《湖塘林館駢體文鈔》、《白華絳跗閣詩集》、《後漢書集注》、《北史補傳》、《歷史論讚補正》、《歷代史》等。

《越縵堂日記》是清代著名的日記,文字達數百萬言,從1854年起前後記載41年的生活經驗,有大量的治學札記,文學價值很高。《越縵堂日記》很早便列入台灣國中國文教材之一。[7]

評論

魯迅在《怎麼寫———夜記之一》一文中說道:「《越縵堂日記》近來已極風行了。我看了卻總覺得他每次要留給我一些很不舒服的東西。為什麼呢?一是鈔上諭,……二是許多墨塗,……三是早給人家看,鈔,自以為一部著作了。我覺得從中看不見李慈銘的心,卻時時看到一些做作」。清人劉體智在《異辭錄》評《越縵堂日記》:「蒓客記所讀之書全無宗旨,嫌其太雜。經史子集,無一不有,讀之未畢,隨手札記,難免首尾不貫。」、「在他人畢生精力所在,僅看一序,以一日了之,便加評語」,意指李慈銘讀書常不及深審,即筆記批評他人之著作。[8]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