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5日 星期三

江文也

江文也
維基百科介紹:
江文也(1910年6月11日-1983年10月24日),作曲家聲樂家教師。出身日本時代臺北廳三芝地區客家人,大哥江文鍾,小弟江文光,是首位享譽國際樂壇的東方作曲家。作品蘊含著濃厚台灣故土、宗教聖樂與中國古典文化情感,奠定了臺灣與中國的現代音樂風貌[1]。一生際遇於日本中國間,貢獻巨大。


Quick facts: 出生, 逝世 …

江文也出生
1910年6月11日
 日治臺灣臺北廳
滬尾支廳小基隆區逝世1983年10月24日(73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國籍
 大日本帝國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知名於其管弦樂及鋼琴作品知名作品管弦樂作品《台灣舞曲》、《孔廟大成樂章》,鋼琴組曲作品《北京萬華集》、《鄉土節令詩》

Close

江文也曾與其他日本作曲家代表日本參與1936年柏林奧運的藝術競技(項目包含文學,雕刻,建築,音樂,繪畫共五類),獲得前三名以外的等外佳作獎牌與證書(金,銀,銅牌分別為德國,義大利,捷克斯拉夫的作曲家,佳作則為日本,義大利的作曲家),是奧運藝術競賽得獎紀錄唯一的東方人,也是首位在奧運獲得獎牌的台灣人。[2]

生平


江文也本名文彬,1910年6月11日出生於日治台灣臺北廳滬尾支廳小基隆區[3](今新北市三芝區),祖籍福建永定客家人,父親江溫均、母親鄭氏。1914年舉家遷居廈門。1918年江文也進入廈門旭瀛書院求學,1922年母親病故,轉往日本,進入長野縣上田中學校就讀。1928年中學畢業後,遵照父親遺囑進入武藏高等工業學校(今東京都市大學)電氣科就讀,由於喜愛音樂,課餘時間前往東京音樂學校御茶之水分校夜間部進修,選修聲樂與音樂基礎理論等課程,作曲老師是橋本國彥。1932年工業學校畢業後,隨即到一家印刷工廠當排版學徒,工作之餘拜日本名音樂家山田耕筰學習聲樂及作曲。同年秋天,參加日本第一屆音樂比賽,獲得聲樂獎入選;1933年再度獲獎,並獲藤原義江歌劇團團長賞識,聘為該團藝員,擔任男中音。

俄國革命後流亡法國的音樂家齊爾品於1934年進行環球演奏計畫,來到日本與中國,多次演奏兩國音樂家作品,參考東方風格創作新曲,並在東京認識江文也。江文也拜在齊爾品門下,亦師亦友,以空檔時間學習歐美現代派音樂語彙。齊爾品邀請江文也前赴中國,1936年首度踏臨北京與上海,埋下江文也未來羈留中國的因緣。
1930年代,江文也在日本樂壇逐漸展露過人的才華,在各項音樂比賽中屢獲大獎。1934年3月管絃樂《白鷺的幻想》獲得日本全國第三屆音樂比賽作曲組第二名,1934年6月7日至8日,參加藤原義江歌劇團第一次公演,演出普契尼的《波希米亞人》。由於江文也在音樂方面的出色表現,獲得當時上田市望族小姐瀧澤乃ぶ的芳心,而結為連理。1934年8月11日至19日,參加留學日本的台灣習樂學生組成的「鄉土訪問音樂團」赴台公演,並特別為闊別已久的故鄉創作管絃樂曲《台灣舞曲》。1935年管絃樂《盆踴主題交響曲》獲日本全國第三屆音樂比賽作曲祖第三名;1936年《台灣舞曲》在德國柏林舉辦的第11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文藝競賽中,獲得音樂類管弦樂作品組佳作獎[4]
1937年管絃樂曲《賦格序曲》榮獲日本全國第六屆音樂比賽作曲組第二名;1938年《鋼琴斷章小品集》在威尼斯舉行的第四屆國際音樂節榮獲作曲獎。
1938年秋天,在前輩音樂教育家柯政和的邀請下,江文也轉往北京(日本在佔領北平後改名北京),在北京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理論作曲課程,課餘從事中國古代和民俗音樂之研究。
1939年初江文也認識北京第二女師音樂系學生吳蕊真,兩人極為投緣,江文也甚至為其改名為「吳韻真」。之後,兩人不顧家人反對而結為連理。
1938年至1945年是江文也創作產量最多的時期,先後創作了許多富有中國民族風格、旋律優美的作品,如《春曉》、《靜夜思》、《春夜洛城聞笛》、《漁翁樂》等。1940年,舞劇《香妃傳》在東京高田舞蹈團演出;管絃樂曲《孔廟大成樂章》,由江文也親自指揮日本新交響樂團,分別在3月及8月在東京放送局中國南洋美國等地廣播。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江文也喪失日本國籍,因為對日抗戰時期曾為親日組織「華北新民會」工作而被視為「文化漢奸」,被逮捕入獄;出獄後,短暫在北平郊區一所回民中學任教,此時,創作了大量的中國調式天主教聖歌。1950年,江文也轉往中央音樂學院擔任作曲系教授,課餘勤奮創作。此後政治災難一再襲來。1957年在反右運動中被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批鬥,打成右派,教學、演奏、出版的權利盡被剝奪;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被批鬥,打入牛棚;在1969年被送往河北清風店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8軍部隊接受勞改。1976年四人幫垮台,江文也在1978年終於獲得平反,恢復原教職;但因為多年勞改生活,歷經兩次吐血、數次中風而癱瘓在床。晚年生活漸趨安穩之時,仍勉力創作交響樂《阿里山的歌聲》,然而在1983年10月24日因腦血栓逝世於北京而成為最後遺作。

作品


樂曲曲目


管絃樂曲目


台灣舞曲


白鷺的幻想


盆踴主題交響組曲


第一組曲


兩個日本節日的舞曲


節日時遊覽攤販


田園詩曲


俗謠交響練習曲


賦格序曲


北京點點


孔廟大晟樂章


第一交響曲


為世紀神話的頌歌


碧空中鳴響的鴿笛


第二交響曲──北京


一宇同光


紀念台灣二二八武裝起義的交響曲


汨羅沉流


第三交響曲


第四交響曲──紀念鄭成功收復台灣三百週年


俚謠與村舞


阿里山的歌聲 (未完成)


鋼琴曲目


台灣舞曲


鋼琴短品


五月


五首素描


小素描


譚詩曲


木偶戲 (人形芝居)


十六首斷章小品


北京素描 (北京萬華集)


小奏鳴曲


第一鋼琴協奏曲


鋼琴敘事詩《潯陽月夜》


第三鋼琴奏鳴曲《江南風光》


第四鋼琴奏鳴曲《狂歡日》


鋼琴套曲《鄉土節令詩》


鋼琴奏鳴曲《典樂》


鋼琴綺想曲《漁夫舷歌》


鋼琴奏鳴曲(中級用)


兒童鋼琴教本


杜甫讚歌


白鷺的幻想


三舞曲


舞劇、歌劇曲目


一人對六八


交流無涯


潯陽江


大地之歌


香妃


西施復國記 (歌劇)


高山族之戀 (歌劇)(未完成)


人面桃花 (歌劇)(未完成)


器樂、室內樂曲目


四首高山族之歌(原名生番之歌)──為女高音及室內樂


五首高山族之歌(原名生番之歌)──為男中音及室內樂


曼陀林奏鳴曲


南方紀行


大提琴奏鳴曲 (未完成)


祭典奏鳴曲


大提琴組曲


小交響曲


小提琴奏鳴曲《頌春》


鋼琴三重奏《在台灣高山地帶》


管樂五重奏《幸福的童年》


木管三重奏二首


室內交響曲


合唱曲目


潮音


南薰歌


漁翁樂


駐馬聽


鳳陽花鼓


平沙落雁


望月


清平調


佛曲


真實的力量只有在行動裡產生


更生曲


台灣山地同胞歌(原名生番之歌)


北京讚歌


獨唱曲目


台灣山地同胞歌(原名生番之歌)


話流浪者之歌


中國名歌集第一卷


中國名歌十五首


唐詩「五言絕句篇」九首


唐詩「七言絕句篇」九首


宋詞「李後主篇」


宋詞「蘇軾篇」


宋詞「李清照篇」


宋詞「吳藻篇」


元曲集


唐詩「古詩篇」


明清詩詞曲集


唐詩「律詩篇」


聖詠歌曲集第一卷


聖詠歌曲集第二卷


第一彌撒曲


兒童聖詠曲集


林庚抒情詩曲集十首


歷代詩詞曲一百一十首


改編台灣民歌百首


兒童歌集《啊!美麗的太陽》


新民會會歌等九首


生前樂譜的出版情況


管絃樂曲


Op.1 台灣舞曲:1936年1月11日由東京春秋社出版。


室內樂


Op.17 長笛奏鳴曲《祭典奏鳴曲》:1936年由東京齊爾品出版。


Op.18 鋼琴三重奏《在台灣高山地帶》:1983年由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