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 星期四

商鞅

商鞅
H:20171227W3大秦帝國之裂變I在緯來育樂放演17至18,以秦孝公與商鞅變法為主軸。
維基百科介紹: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中國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註 1]代表人物。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3]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註 2]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Quick facts: 衛鞅(公孫鞅), 別稱 …

衛鞅(公孫鞅)

商鞅像

別稱商鞅、商子、商君姓姬氏公孫、衛、商名鞅時代戰國國家衛國→魏國→秦國官位(魏國)中庶子→(秦國)左庶長→大良造→商君爵位商君出生日期前390年出生地點衛國(今河南內黃縣梁莊鎮)逝世日期前338年逝世地點彤地學派法家法派著作商君書

Close

More information: 法家系列條目 , 法家人物 …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布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通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軍收復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最終身亡。

商鞅及其變法對法家學派有著深遠的影響,法家學派後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後學著作彙編成《商君書》[註 3]。司馬遷著《史記》時,為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此外,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尸佼合立於《公孫鞅傳》。[6][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