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4日 星期三
王文仁
2022年7月1日 星期五
天行者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紐瑩姗
2022年6月19日 星期日
林智妹
2022年5月19日 星期四
佩斯科夫
2022年5月16日 星期一
李河東老師小傳
2022年5月7日 星期六
吳影
2022年4月14日 星期四
李左車
2022年4月7日 星期四
文夏
2022年2月28日 星期一
林冠良
2022年2月27日 星期日
蕾菈
2022年2月25日 星期五
宋朝人名錄
宋朝人名錄
網路資料
北宋名人
目录一(来 源:http://www.yubobo.com/lsmr/13song/03.html )
北宋名人赵匡胤杨业佘赛花赵普赵匡义包拯寇准王安石司马光欧阳修范仲淹岳飞秦桧韩世忠梁红玉毕升辛弃疾李师师宋江方腊宋徽宗李清照苏轼苏辙苏洵石守信呼延赞折太君狄青杨延昭刘豫李全张浚毕再遇张弘范李显忠李庭芝李继隆潘美张叔夜韩琦虞允文文天祥陆秀夫陈宜中贾似道蔡京陆游沈括王全斌范质薛居正慕容延钊王彦超巨然李成王溥郭京孙傅王审琦李昉高怀德韩令坤石守信曹彬吕端毕士安赵光义宋太宗王怀隐王继恩王小波李顺张余王均曹利用吕蒙正柳开李沆向敏中郑文宝王禹偁王旦宋钦宗陈尧叟丁谓王钦若陈尧佐林逋赵恒宋真宗杨亿刘筠穆修吕夷简夏竦庞籍明镐赵桓钱惟演张海郭邈山王伦王则种世衡范中立折可存晏殊宋庠宋祁文彦博曾公亮梅尧臣富弼范镇苏舜钦侬智高李邦彦赵抃李觏赵祯宋仁宗杨文广柳永庞安时钱乙邵雍陈升之王拱辰韩绛吕诲曹太后周敦颐文同吕公著刘敞曾巩王珪李若水张载苏颂吴充王令冯京郑獬刘攽种谔吕大防范纯仁邓绾王韶刘挚赵曙宋英宗刘恕程颢高太后吕惠卿程颐王安礼章惇曾布郏亶王安国赵挺之范祖禹郑侠吕大临张商英王雱何执中黄庭坚欧阳澈赵顼宋神宗刘安世秦观李公麟种师道谢良佐米芾郭煕种师中陈师道晁补之游酢杨时张耒侯蒙周邦彦蔡卞李廌郑居中李诫尹焞贺铸李格非朱彧唐庚胡安国朱勔赵煕宋哲宗王黼童贯杨戬梁师成高俅李彦张邦昌赵佶宋徽宗杨震陈东方腊吕师囊张觉马植蔡攸张择端朱彧
南宋名人
李唐邵伯温韩驹宗泽黄潜善杜充汪伯彦刘豫米友仁陈旉王渊史斌钟相王宗石范汝为彭友陈颙杨幺杨太夏诚叶梦得吕颐浩黄龟年朱胜非苗傅李纲万俟卨赵昺吕本中宋恭帝朱弁赵鼎李弥逊张俊牛皋洪皓刘光世赵显宋度宗王彦马扩赵禥张九成吴玠李彦仙邵兴刘师勇范宗尹吴璘胡铨娄钤辖杨再兴郑樵胡宏史浩赵构宋高宗汤思退李显忠虞允文李焘汪应辰岳云张宪王十朋洪迈尤袤陆游陆放翁范成大周必大徐梦莘王淮赵眘宋孝宗杨万里耿京赖文政陆九韶留正朱熹袁枢张孝祥陆九龄薛季宣吕祖谦陈傅良京镗陆九渊赵汝愚辛弃疾辛稼轩杨简刘光祖陈亮赵惇宋光宗叶适周去非李嵩刘松年马远夏圭陈自明韩侂胄丘崈姜夔乔行简吴曦徐玑史弥远李心传赵扩宋宁宗赵汝适彭义斌李全杨妙真史嵩之郑清之真德秀魏了翁赵葵岳珂宋慈晏梦彪陈三枪吴潜孟珙余玠向士璧王坚洪天锡董宋臣丁大全秦九韶杨辉吕文德谢方叔夏贵赵昀宋理宗谢道清谢太后贾似道陈宜中陈文龙张珏董震李庭芝马廷鸾王应麟谢枋得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张顺张贵牛富范天顺边居谊姚訔姜才李芾马塈
目录二( 来源:http://www.diyifanwen.com/tool/songchaomingren/index.html )
岑参
陈元靓
郑氏
郑樵
镇海
章惇
曾巩
曾布
曾公亮
钟绍京
钟相
宗泽
折可适
张柔
张世杰
张浩
张浚
张珏
赵炅
赵汝适
赵秉文
赵眘
赵恒
赵昰
赵显
赵曙
赵禥
赵惇
赵扩
赵顼
赵祯皇后曹氏
赵炅
赵佶
赵煦
赵昀
赵祯
赵构
赵芾
赵普
赵匡胤
周去非
周邦彦
周密
周敦颐
晏殊
野利仁荣
薛稷
岳飞
朱熹
耶律隆绪
耶律德光
耶律楚材
耶律延禧
耶律大石
耶律乙辛
耶律余暏
耶律阿保机
耶律休哥
耶律斜轸
耶律亿
余玠
虞允文
移剌窝斡
元好问
元宪宗
元明宗
元昊
杨政
杨延昭
杨文广
杨业
杨业
杨沂中
杨万里
叶适
叶绍翁
徐梦莘
宣宗
宣仁太后
辛弃疾
斜卯阿里
萧观音
萧韩家奴
萧仲恭
萧太后
萧挞凛
萧绰
杨幺
文天祥
文彦博
魏胜
完颜阿骨打
完颜银术可
完颜宗望
完颜娄室
完颜宗翰
完颜拔速离
完颜撒离喝
完颜翰鲁
完颜阇母
完颜亮
完颜昌
完颜希伊
完颜昂
完颜宗雄
完颜宗弼
完颜赛不
窝阔台
汪德臣
王应麟
王象之
王若虚
王小波
王观
王蒙
王全斌
王坚
王彦
王安石
吴氏
吴玠
翁卷
吴自牧
吴璘
吴均
拖雷
徒单合喜
徒单克宁
徒单克宁
石守信
述律皇后
宋敏求
宋祁
宋江
苏舜钦
苏辙
苏洵
苏轼
司马光
沈括
施耐庵
任得敬
秦观
潜说友
秦桧
丘处机
仆散忠义
蒲寿庚
蒲鲜万奴
仆散忠义
潘美
欧阳修
米芾
梅尧臣
木华黎
孟氏
孟宗政
孟元老
孟珙
慕容延钊
吕惠卿
梁太后
陆秀夫
陆游
陆九渊
罗贯中
刘祁
刘克庄
刘豫
刘裕
刘义隆
刘廷让
李昉
刘锜
李通
李石
李纲
李继迁
李元昊
李乾顺
李仁孝
李存勖
李显忠
李庭芝
李焘
李铉
李谅祚
李宝
李筠
李重进
李清照
柳永
林逋
寇准
金太祖完颜
姜夔
蒋捷
贺铸
忽必烈
黄庭坚
黄道婆
韩世忠
韩琦
骨勒茂才
纥石烈志宁
纥石烈子仁
纥石烈执中
关汉卿
高太后
高怀德
郭威
郭茂倩
郭子仪
富弼
范仲淹
方腊
狄青
杜杲
承天皇太后
成吉思汗
蔡京
程颐
程颢
赤盏晖
曹彬
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張牧野
2022年2月17日 星期四
石春美小傳
2022年2月10日 星期四
帝王人名錄
網路資料:
中國歷史對照年代表
上古
黃帝,女媧,神農,唐堯、虞舜
夏朝
禹 -> 啟 -> 太康 -> 仲康 -> 相 -> 少康 -> 予 -> 槐 -> 芒 -> 泄 -> 不降 -> 扃 -> 廑 ->孔甲 -> 皋 -> 發 -> 履癸(桀)
商
成湯->太乙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袓乙 -> 袓辛 ->沃甲 -> 袓丁 -> 南庚 -> 陽甲 -> 盤庚 -> 小辛 -> 小乙 ->武丁 -> 袓庚 -> 袓甲 -> 廩辛 -> 武乙 -> 太丁 -> 帝乙 ->帝辛(紂王)
西周
文王-> 武王 -> 成王 -> 康王 -> 昭王 -> 穆王 -> 共王 -> 懿王 -> 孝王 ->夷王 -> 厲王 -> 共和行政 -> 宣王 -> 幽王
東周朝
平王宜臼 -> 桓王林 -> 莊王佗 -> 釐王胡齊 -> 惠王閬 ->襄王鄭 -> 頃王壬臣 -> 匡王班 -> 定王瑜 ->簡王夷 -> 靈王泄心 -> 景王貴 -> 悼王猛 ->敬王□ -> 元王仁 -> 貞定王介 -> 哀王去疾 ->思王叔 -> 孝王嵬 -> 威烈王午 ->安王驕 ->烈王喜 -> 顯王扁 -> 慎靚王定 -> 赧王延
春秋五霸
齊國 齊桓公 姜小白
晉國 晉文公 姬重耳
秦國 秦穆公 嬴任好
楚國 楚莊王 羋侶
吳國 吳王 闔閭
戰國
趙武靈王,秦孝公,魏文侯,楚懷王
秦朝
始皇帝嬴 -> 二世胡亥 -> 秦王子嬰
西楚
熊心 楚王義帝 郴縣(今湖南郴縣)
項羽 魯公 西楚霸王 彭城(今江蘇徐州)
劉邦 沛公漢王 南鄭(今陝西漢中)
章邯 秦降將雍王廢丘(今陝西興平南)
司馬欣 秦降將塞王
西漢
(1) 漢高祖 劉邦 (前206-前195)
(2) 漢惠帝 劉盈 (前194-前188)
(3) 漢高后 呂雉(漢少帝 劉恭,漢少帝 劉弘) (前187-前180)
(4) 漢文帝 劉恆 (前179-前157)(竇皇后)
(5) 漢景帝 劉啟 (前156-前141)
(6) 漢武帝 劉徹 (前140-前87)
(7) 漢昭帝 劉弗陵 (前86-前74)
(8) 漢宣帝 劉詢 (前73-前49)
(9) 漢元帝 劉爽 (前32-前7)
(10) 漢成帝 劉驁 (前32-前7)
(11) 漢哀帝 劉欣 (前6-前1)
(12) 漢平帝 劉衍 (1-5)
(13) 孺子 劉嬰 (6-8)
新
王莽篡漢 新朝 (8-23)
東漢
(1) 漢光武帝 劉秀 (25-57)
(2) 漢明帝 劉莊 (58-75)
(3) 漢章帝 劉炟 (76-88)
(4) 漢和帝 劉肇 (89-104)
(5) 漢殤帝 劉隆 (105-106)
(6) 漢安帝 劉祜 (107-125)
(7) 漢順帝 劉保 (125-144)
(8) 漢衝帝 劉炳 (145)
(9) 漢質帝 劉纘 (146)
(10) 漢恆帝 劉志 (147-167)
(11) 漢靈帝 劉宏 (168-188)
(12) 漢少帝 劉辯 (189)
(13) 漢獻帝 劉協 (189-220)
魏
武帝曹操
文帝曹丕(220-226)
明帝曹睿(227-239)
廢帝曹芳(240-254)
廢帝曹髦(254-260)
元帝曹奐(260-265)
蜀漢
(1) 昭烈帝 劉備 (221-223)
(2) 後主 劉禪 (224-264)
吳
(1) 大帝孫權 (229-252)
(2) 廢帝孫亮 (252-258)
(3) 景帝孫休 (258-264)
(4) 末帝孫皓 (264-280)
西晉
(1) 晉武帝 司馬炎 (265-290)
(2) 晉惠帝 司馬衷 (290-306)
(3) 晉懷帝 司馬熾 (307-313)
(4) 晉愍帝 司馬鄴 (313-317)
五胡 十六國
成漢帝國 李雄
漢趙帝國 劉淵
後趙帝國 石勒
前涼王國 張茂
前燕帝國 慕容皇光
冉魏帝國 冉闅
前秦帝國 符健
後燕帝國 慕容垂
西燕帝國 慕容泓
後秦帝國 姚萇
西秦王國 乞伏國仁
後涼王國 呂光
南涼王國 禿髮烏孤
北涼王國 段業
北涼王國 沮渠蒙遜
南燕帝國 慕容德
西涼王國 李暠
西蜀王國 譙縱
胡夏帝國 赫連勃勃
北燕帝國 高雲
北燕帝國 馮跋
南北
東晉
(1) 元帝 司馬睿 (317-323)
(2) 明帝 司馬昭 (323-325)
(3) 成帝 司馬衍 (325-342)
(4) 康帝 司馬岳 (342-344)
(5) 穆帝 司馬聃 (344-361)
(6) 哀帝 司馬丕 (361-365)
(7) 廢帝 司馬奕 (365-371)
(8) 簡文帝 司馬昱 (371-372)
(9) 考武帝 司馬曜 (372-396)
(10) 安帝 司馬德宗 (396-403)
(11) 恭帝 司馬德文 (418-420)
南朝
公元420年,東晉大將劉裕即帝位,國號宋,為南朝開始,建都建康,史稱劉宋.
宋 (420 - 479)
1 武帝 劉裕 (420-422)
2 少帝 劉義符 (422-424)
3 文帝 劉義隆 (424-453) 太子 劉劭 (453)
4 孝武帝 劉駿 (453-464)
5 前廢帝 劉子業 (464-465)
6 明帝 劉彧 (465-472)
7 後廢帝 劉昱 (472-477)
8 順帝 劉準 (477-479)
公元479年,蕭道成廢劉准即帝位,國號齊,定都建康.史稱南齊.
齊 479 - 502
1 高帝 蕭道成 (479-482)
2 武帝 蕭賾 (482-493)
3 鬱林王 蕭昭業 (493-494)
4 海陵王 蕭昭文 (494)
5 明帝 蕭鸞 (494-498)
6 廢帝 蕭寶卷 (498-501)
7 和帝 蕭寶融 (501-502)
公元502年,蕭衍即帝位,國號梁,定都建康.史稱南梁.蕭衍在位48年,由於他的失策,導致侯景之亂,使梁朝國土失去大半.557年,梁敬帝蕭方智被迫讓位與陳.
梁 502 - 557
1 武帝 蕭衍 (502-549) 臨賀王 蕭正德 (548-549)
2 簡文帝 蕭綱 (549-551) 豫章王 蕭棟 (551-552) 武陵王 蕭紀 (552-553)
3 元帝 蕭繹 (552-554)
4 敬帝 蕭方智 (555-558)
5 閺帝 蕭淵明 (555-556)
公元557年,陳霸先即帝位,國號陳,定都建康.陳國日益衰弱,其疆域也逐一縮小,公元578年,北周軍攻佔淮南,陳朝江北之地盡失.公元589陳被隋滅.
陳 557 - 589
1 武帝 陳霸先 (557-559)
2 文帝 陳蒨 (559-566)
3 廢帝 陳伯宗 (566-568)
4 宣帝 陳頊 (569-582)
5 後主 陳叔寶 (582-589)
北朝
公元439年,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為北魏,結束了十六國的割亂,使北魏和南方的劉宋形成南北對峙的局面,為南北朝之開始.
北 魏 (386 - 534)
1 道武帝 拓跋珪 (386-409)
2 明元帝 拓跋嗣 (409-423)
3 太武帝 拓跋燾 (423-452)
4 文成帝 拓跋睿 (452-465)
5 獻文帝 拓跋弘 (465-471)
6 孝文帝 元宏 (471-499)
7 宣武帝 元恪 (499-515)
8 孝明帝 元詡 (515-528)
9 孝莊帝 元子攸 (528-530)
10 長廣王 元曄 (530-531)
11 節閔帝 元恭 (531)
12 安定王 元朗 (531-532)
13 孝武帝 元修 (532-534)
東魏
孝靜帝 元善見 (534-550)
西魏
1 文帝 元寶炬 (535-551)
2 廢帝 元欽 (551-554)
3 恭帝 拓跋廓 (554-557)
公元550年,高歡次子高洋篡東魏自立,國號齊,建都鄴(今河南安陽縣),據有今山東、山西、河南各省及遼寧西部。初期實力在北周之上,其後諸帝驕淫,寵信小人,終為北周所滅,史稱為北齊。共三世六主﹑二十八年。
北 齊 (550 - 577)
神武帝 高歡 , 文襄帝 高澄
1 文宣帝 高洋 (550-559)
2 廢帝 高殷 (559-560)
3 孝昭帝 高演 (560-561)
4 武成帝 高湛 (561-565)
5 後主 高緯 (565-576)
6 幼主 高恆 (577)
公元557年, 魏恭帝禪位于周,宇文覺即天王位(599改稱皇帝),建都長安,號周,稱北周
北 周 557 - 581
1 孝閔帝 宇文覺 (556-557)
2 明帝 宇文毓 (557-560)
3 武帝 宇文邕 (560-578)
4 宣帝 宇文贇(578-579)
5 靜帝 宇文闡 (579-581)
隋
1 隋文帝 楊堅 (581-604)
2 隋煬帝 楊廣 (604-618)
3 隋恭帝 楊侑 (617-618)
4 隋泰帝 楊侗 (618-619)
唐
(1)唐高祖 李淵 (618-626)
(2)唐太宗 李世民(626-649)
(3)唐高宗 李治(649-683)--------------------(6)武則天曌(684-704)
|
(4),(7)唐中宗 李顯(683-684,705-710), (5),(9)唐睿宗 李旦(684;710-712)
| |
(8)唐殤帝 李重茂 (710) (10) 唐玄宗 李隆基 (712-756)
(11) 唐肅宗 李亨 (756-762)
(12) 唐代宗 李豫 (762-779)
(13) 唐德宗 李適 (779-805)
(14) 唐順宗 李誦(805)
(15) 唐憲宗 李純 (762-779)
(16) 唐穆宗 李恆(820-824) (20)唐宣宗 李忱 (846-859)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17)唐敬宗 李湛 (824-826), (18)唐文宗 李昂 (826-840); (19)唐武宗 李燄(840-846)
(21)唐懿宗 李漼 (859-873) (宣宗子)
(22) 唐僖宗 李儇(873-888) (23) 唐昭宗 李曄(888-904)
(24)唐昭宣帝(哀帝) 李祝 (904-907)
五代
後梁帝國 開封 朱溫(全忠)
後唐帝國 洛陽 李存勗
後晉帝國 開封 石敬瑭
後漢帝國 開封 劉知遠
後周帝國 開封 郭威
十國
岐王國 鳳翔府 李茂貞 歧王,鳳翔節度使 907-924
南楚王國 長沙府 馬殷 楚王.武安節度使 907-951
吳越王國 杭州 錢鏐 吳越王.鎮海節度使 907-978
前蜀帝國 成都 王建 蜀王.西川節度使 907-925
南吳王國 江都府 楊渭 吳王.淮南節度使 910-937
桀燕帝國 幽州 劉守光 燕王.盧龍節度使 911-913
南漢帝國 興王府 劉岩 南海王.清海節度使 917-971
南平帝國 江陵府 高季興 南平王,荊南節度使 924-963
閩帝國 長樂府 王延鈞 閩王,威武節度使 933-945
後蜀帝國 成都府 孟知祥 蜀王.西川節度使 934-965
南唐帝國 江寧府 李昇 齊王.鎮海節度使 937-975
北宋
(1) 宋太祖 趙匡胤 (960-976)
(2) 宋太宗 趙匡義 (977-997)
(3) 宋真宗 趙恆 (998-1022)
(4) 宋仁宗 趙禎 (1023-1063)
(5) 宋英宗 趙曙 (1064-1067)
(6) 宋神宗 趙頊 (1068-1085)
(7) 宋哲宗 趙煦 (1086-1100)
(8) 宋徽宗 趙佶 (1101-1125)
(9) 宋欽宗 趙桓 (1126-1127)
遼
(1) 太祖 耶律阿保機 (916-926)
(2) 太宗 耶律德光 (927-947)
(3) 世宗 耶律沅 (947-951)
(4) 穆宗 耶律璟 (951-969)
(5) 景宗 耶律賢 (969-983) 后 蕭綽(953-1009)
(6) 聖宗 耶律隆緒 (983-1037)
(7) 興宗 耶律宗真 (1031-1055)
(8) 道宗 耶律弘基 (1055-1101)
(9) 天祚帝 耶律延禧 (1101-1125)
南宋
1. 宋高宗 趙構 (1127-1162)
2. 宋孝宗 趙眷 (1162-1189)
3. 宋光宗 趙惇 (1189-1194)
4. 宋寧宗 趙擴 (1194-1224)
5. 宋理宗 趙昀 (1224-1264)
6. 宋度宗 趙基 (1264-1274)
7. 宋恭宗 趙顯 (1274-1276)
8. 宋端宗 趙日正 (日上正下) (1276-1278)
9. 衛王 帝昺 (1278-1279)
金
(1) 金太祖 完顏阿古打 (1115-1123)
(2) 金太宗 完顏吳乞買 (1123-1135)
(3) 金熙宗 完顏亶 (1135-1149)
(4) 海陵王 完顏亮 (1149-1161)
(5) 金世宗 完顏雍 (1161-1189)
(6) 金章宗 完顏璟 (1189-1208)
(7) 金衛紹王 完顏允濟 (1208-1213)
(8) 金宣宗 完顏珣 (1213-1223)
(9) 金哀宗 完顏守緒 (1223-1234)
(10) 金末帝 完顏承麟 (1234)
西夏
(1) 景宗 李元昊 (1032-1048)
(2) 毅宗 諒柞 (1048-1067)
(3) 惠宗 秉常 (1067-1086)
(4) 崇宗 乾順 (1086-1139)
(5) 仁宗 仁孝 (1139-1193)
(6) 桓宗 李純祐 (1193-1206)
(7) 襄宗 李安全 (1206-1211)
(8) 神宗 李遵頊 (1211-1223)
(9) 獻宗 德旺 (1223-1226)
(10) 末帝 李晛 (1226-1227)
元
(1) 元太祖 成吉思汗 (Genghis Khan,1206-1227)
拖雷監國 (1227-1229)
(2) 元太宗 窩闊台汗 (1196-1241)
乃馬真監國 (1241-1246)
(3) 元定宗 貴由汗 (1246-1248)
海迷失監國 (1248-1251)
(4) 元憲宗 蒙哥汗 (1251-1259)
(5) 元世祖 忽必烈 (Kublai Khan 1260-1294)
(6) 元成宗 鐵穆耳 (1294-1307)
(7) 元武宗 海山 (1307-1311)
(8) 元仁宗 愛育 (1311-1320)
(9) 元英宗 穎德八刺 (1320-1323)
(10) 元泰定帝 也孫鐵木兒 (1323-1328)
(11) 元明宗 和世敕 (1329)
(12) 元文宗 圖帖睦爾 (1328-1332)
(13) 元寧宗 懿璘質班 (1332)
(14) 元順帝 妥灌帖睦爾 (1333-1370)
明
(1) 明太祖 朱元璋 (洪武 1368-1398)
(2) 明惠帝 朱允炆 (建文 1399-1402)
(3) 明成祖 朱棣 (永樂 1403-1424)
(4) 明仁宗 朱高熾 (洪熙 1425)
(5) 明宣宗 朱瞻基 (宣德 1426-1435)
(6) 明英宗 朱祁鎮 (正統 1436-1449; 天順 1457-1464)
(7) 明景帝 朱祁鈺 (景泰 1450-1456)
(8) 明憲宗 朱見深 (成化 1465-1487)
(9) 明孝宗 朱祐樘 (弘治 1488-1505)
(10) 明武宗 朱厚照 (正德 1506-1521)
(11) 明世宗 朱厚熜 (嘉靖 1522-1566)
(12) 明穆宗 朱栽垢 (隆慶 1567-1572)
(13) 明神宗 朱翊鈞 (萬歷 1573-1620)
(14) 明光宗 朱常洛 (泰昌 1620)
(15) 明熹宗 朱由校 (天啟 1621-1627)
(16) 明思宗 朱由檢 (崇禎 1628-1644)
清
清太祖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太宗皇太極 孝莊皇后
入關後 (1) 清世祖 福臨 (順治 1644-1661)
(2) 清聖祖 玄燁 (康熙 1662-1722)
(3) 清世宗 胤禛 (雍正 1723-1735)
(4) 清高宗 弘曆 (乾隆 1736-1795)
(5) 清仁宗 順埮 (嘉慶 1796-1820)
(6) 清宣宗 旻寧 (道光 1821-1850)
(7) 清文宗 奕濘 (咸豐 1850-1861)
(8) 清穆宗 載淳 (同治 1861-1875) 慈禧太后
(9) 清德宗 載湉 (光緒 1875-1908)
(10) 溥儀 (宣統 1908-1912)
2022年2月9日 星期三
明金成
常楓
黄文耀
2022年2月6日 星期日
張藝上
張藝上
維基百科介紹:
張藝上(1996年3月4日-),女,重慶人,中國大陸演員,代表作有電影《鐵道飛虎》、網絡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唐人街探案》。[1][2][3]
快速預覽 張藝上, 女演員 ...
張藝上女演員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漢族出生1996年3月4日(25歲)
 中國重慶市職業演員語言普通話母校中央戲劇學院代表作品《玉昭令》端木翠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關閉
電視劇
首播年份片名角色備註2016年鬼吹燈之精絕古城英子2018年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張瑤瑤2020年唐人街探案薩莎網絡劇2021年玉昭令(第一季)端木翠網絡劇2021年玉昭令(第二季)端木翠網絡劇2021年
張藝上
張藝上,1996年3月4日出生於重慶,中國內地女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2014級表演系本科。
2012年,參加中澳國際旅遊小姐大賽並獲得季軍[1]。2015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鐵道飛虎》,以“龍女郎”的身份進入娛樂圈[2]。2016年,出演改編自天下霸唱同名小説的網絡季播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飾演英子一角;同年,搭檔吳磊主演玄幻電影《阿修羅》[3]。2017年,出演現代都市劇《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及愛情喜劇電影《就想和陌生人説話》。
2021年3月30日,主演的古裝愛情網劇《玉昭令第一季》播出[23][4]。
百度百科介紹:
中文名:張藝上
外文名
Yishang Zhang[26]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重慶
參演電影
參演電視劇
早年經歷
張藝上9歲開始學習舞蹈,16歲時就獨自到北京舞蹈學院學習民族舞[7] 。為了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張藝上每天早上6點半便開始練早功,然後去上舞蹈課、文化課、個人劇目,除了吃飯時間,一直練到晚上10點才會結束。2014年,張藝上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並最終以專業全國第四的成績被中戲表演系錄取[5] 。
2015 ,張藝上參加了電影《鐵道飛虎》的試戲,並最終以身高優勢獲選,成為片中成龍的“女兒”杏兒的扮演者,這也是張藝上的首部電影作品[8] 。
2016年,張藝上出演由孔笙執導,靳東、陳喬恩等主演的網絡季播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在劇中飾演鄂倫春族嚮導英子[9] ;6月,受邀出席“成龍動作電影周之夜”[10] ;同年,玄幻電影《阿修羅》啓動拍攝,張藝上從100多位備選演員中突圍而出,成為女主角華蕊的扮演者[3] ;12月23日,由丁晟執導的動作戰爭題材電影《鐵道飛虎》正式上映,張藝上在片中以短髮造型亮相,與成龍、黃子韜等上演對手戲[11] [12] 。
2017年,與羅晉合作主演都市情感劇《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在劇中飾演張長弓的妹妹張瑤瑤,是一個熱情爽朗、大膽追求愛情的京滬小妞[13] [14] ;同年,與餘少羣領銜主演都市愛情喜劇電影《就想和陌生人説話》,飾演實習女醫生任雅雅[15] 。
2019年8月30日,與梁家輝、魏晨等合作主演的電影《深夜食堂》上映,她在劇中飾演都市追夢人思思[16] 。10月,公佈參演網劇《唐人街探案》[17] 。
2020年9月26日,由林德祿執導,主演的電影《掃黑行動》在深圳舉辦開機發佈會[18] 。
2021年3月30日,由鄭偉文執導,主演的古裝愛情劇《玉昭令第一季》播出,在劇中飾演端木翠[23] [22] ;5月10日,主演電視劇《玉昭令第二季》播出[25] ;12月15日,主演的古裝勵志劇《雪中悍刀行》在央視八套和騰訊視頻聯合播出,在劇中飾演身手矯健、內力不凡的女俠舒羞[32] [19] [31] 。12月,入選2021年度電影頻道“星辰大海”青年演員優選計劃。[33]
2022年2月5日 星期六
詹慶齡
2022年2月2日 星期三
廖正豪
周樹人
關勇
2022年1月30日 星期日
媒體人名錄
2022年1月29日 星期六
1967年出生的人名錄
2022年1月15日 星期六
古之大才三國時代
2021年12月22日 星期三
林許換女土
林許換女士---臺北內山姑娘的故事(1931~ )H0263
林許換女士出生於台北縣鶯歌阿南坑。
家庭狀況:父母親是淳樸的農民,父親家族有五兄弟,一生為養兒育女奔波勞碌,以種山維生,耕作山地三甲、田一甲,生活艱辛但很踏實。家有七姊妹及一弟,一養女。林許換女士排行第五,因家中人口眾多,食指浩繁,除了大姐、三姐、林許換女士與小弟、妹外其餘分給人當養女。家庭是屬於傳統性農家。
求學階段:從八歲開始求學,讀鶯歌公學校(鶯歌國小前身),每天從山上步行一小時風雨無阻的求取知識。在光復前幾年,早晚躲空襲警報,上課雖不完整,但也由小學畢業。日語能聽懂與簡單書寫,也是人生學習的啟蒙。
內山耕田種山階段:小學畢業後,與父親共同種山與耕田。從小刻苦耐勞鍛鍊出農家女的本事,自豪不輸男丁。隔壁坑山上有三甲,除了種竹筍外,尚有一甲田,全部屬租用。阿南坑有茶山屬家庭擁有,也常去幫忙採摘賺點零用金。其母親也很辛苦,白天採筍晚上清洗整理,隔日清晨搭火車至台北市市場轉賣,以賺取微薄生活費。內山生活從國小畢業十三歲至二十歲出嫁為止,屬農家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舉凡種竹筍、種蕃薯、種菜、採茶及農田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都達精練純熟的境界。
內山姑娘出嫁篇:二十歲(約民國三十九年)嫁入台北縣樹林柑園林氏家族當媳婦,丈夫是一位勤勞誠懇、心地敦厚、工作踏實的油漆師父。公婆待林許換女士如親生女,讓其有家的感覺。接著開始相夫教子的平凡主婦生活,生兒育女教養子女,快樂做為人妻、人母的傳統角色。剛開始因結婚花費借貸,生活清苦,但也養成勤儉習性,苦撐多年度過人生的難關。丈夫因常年忙於刷油漆工程,工作繁忙,因此家中大小事,都由自己一肩挑起重擔。農暇時賣衣服、插花、電子零件加工等,賺起貼補生活費用。
教養觀:因子女有七人,教育子女以嚴厲為主。兒女不乖即予懲罰,希望兒女能成龍成鳳,是屬恨鐵不成鋼的嚴母。
生命觀:四十幾歲因家族遺傳性糖尿病上身,長期與糖尿病共同生活,控制得宜,未嘗因病而影響生活。生命的美好在於活著,雖然身體也曾遭遇疾病侵襲,但是已經慢慢調適復健,不影響過著美好的老年生活。滿足、舒適、平安勝過一切。
生活態度:平日生活儉樸,嫁入夫家當媳婦,新娘衣服也是自己親手裁製,手藝精良。平日打扮化妝依當年一般女孩子的習慣,擦「克林母」、胭脂及簡易化妝品。穿著喜好洋裝,以儉樸漂亮為主。外表淳樸,對算命並不感興趣,因為命運永遠掌握在自己手中。生平不賭博,因賭對家庭之危害甚大。對金錢秉持該用則用,該省則省,儲蓄並加以投資的理財觀。對政治不熱衷,但是社會活動卻常參與。鄉間常組進香團及旅遊團,只要有空即報名參加。足跡遊遍高雄、台南、花蓮、台東等,最遠到過澎湖。平日休閒是看看報紙、唱歌(國、台語、流行歌)、歌仔戲、黃梅調等,甚至布袋戲都是喜歡的項目。
學習進修:1982年(53歲)深感小學日本教育所學到的日語,聽懂與簡單的文字書寫,不足以應付台灣社會所需。兒女也長大成人故而於1982年7月2日開始參加台北縣樹林鎮(現升格為市)農會家政國語補習班,學習國語課程,直到1986年1月15日(民國75年1月15日)結業。因為教育學習識得國字,人生也有了改變與希望。日本與國語聽懂,平常在鄉間以閩南語為主要溝通語言,看報紙無障礙。
土地仲介領域:1987年(民國76年)鑒於當時土地買賣,在鄉間與都市都很頻繁,當起土地仲介的工作,靠著人緣、信用與紮實的服務,以賺少許的佣金貼補家用,並累積家庭的貲財,如此持續多年,也有一些成果。
親戚友朋的維繫:娘家姊妹分散樹林、山佳、阿南坑及台北等,並與姊妹相約,每年舉辦姊妹會以聯絡感情,傳為鄉里美談。近年年紀大身體不像以往硬朗,故僅選擇性舉辦。長女最早於1972年(民國六十一年)年22歲時嫁人,雖心有不捨,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也是人生的過程。其他兒女也陸續娶妻、婚嫁,並且生子,可謂內孫外孫十九人,金玉滿堂,也是人生最足以自豪和滿意。雖然丈夫與長子於近年往生,有所遺憾。但是天地萬物有時終,凡事樂觀以面對生命的安排與殘缺,只求過好每一個今天。每年生日兒女都有返回祝壽,拉近親人間的感情,因為都是一家人。兒女回娘家也是每年的一件大事!
未來生活的期許:人生七十才開始,古有明訓。老年階段是人生的黃昏,看著兒女的成長,所經歷得都是人生的盛宴,也是人生所追求的目標。勤勞努力工作,平安度過每一天,這是最積極的人生態度。旭日充滿朝氣,夕陽更是無限美好。檢視每一個生命過程,好好的過老年黃金歲月。內山艱苦生活的鍛鍊,永遠是林許換女士的人生最大寶藏。
2021年9月13日 星期一
三毛
2021年9月11日 星期六
王金井
2021年7月12日 星期一
王尚義
王尚義
H:王尚義是早逝的作家,其妹妹還是李敖的女友。
維基百科介紹:
王尚義(1936年9月25日-1963年8月26日),臺灣作家,河南汜水人。
生平
1948年,王尚義隨家人自河南輾轉逃難到香港調景嶺,又遷往高雄、澎湖,就讀員林實驗中學。王尚義之後考入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1]王尚義是醫學系學生,但真正的興趣是哲學與文學,會拉小提琴、會畫油畫、會刻印,多才多藝,還經常在校刊中寫稿。跟當時台大才子李敖走得很近,其妹王尚勤曾為李敖女友,李敖的非婚生女兒李文即王尚勤所出。王尚義在大二時想轉哲學系,但被父親拒絕。[2]又和表妹胡建華談起戀愛,卻受到兼任國大代表的姑媽強烈反對,轉而學佛。曾在獅頭山專心著作。課業輒常借同學筆記應付充數,因此留級兩年。[3]醫學系畢業不久,便因肝癌而英年早逝。[4]墓碑上刻有他自己生前寫的一首小詩:「像那山忘記那雲,像那樹忘記那風,像那橋忘記那水底幽情。明天的路上,有水、有雲、有風。讓生命在今天沈默吧!」
身後,家人、朋友整理出版他的遺稿,出版了六本著作;最著名的著作是《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及《野鴿子的黃昏》,文星書店出版《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1966年水牛出版社出版《野鴿子的黃昏》,熱賣數十萬本。有人評其作品太過陰鬱,有女學生因為讀其遺作《野鴿子的黃昏》而自殺身亡。[5]
作品
《狂流》
《深谷足音》
《落霞與孤鶩》
《荒野流泉》
《從異鄉人到失落的一代》
《野鴿子的黃昏》
《野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