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安妮蘿絲伯克利

安妮蘿絲伯克利
H:大夢想家飾演PL崔克斯的幼年時代金
安妮·羅絲·巴克利 飾 小時候的P·L·崔佛斯,簡金蒂(Ginty)

安妮·蘿絲·伯克利Anniene
https://www.famousbirthdays.com/people/annie-buckley.html
Annine
Annie Rose Buckley

MOVIE ACTRESS

# 38236

most popular

 Boost

BIRTHDAY

August 4, 2001 (age 18)

BIRTHPLACE

Sydney, Australia

約翰周約翰趙

約翰周約翰趙
百度百科介紹:
約翰·周約翰·趙(John Cho、조요한),1972年6月16日出生於韓國首爾,美籍韓裔影視男演員,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1997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人海奇花》,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1999年,參演愛情喜劇電影《美國派》 。2001年,其主演的劇情電影《庭院裡的女人》在中國內地上映 。2004年,其主演的喜劇電影《尋堡奇遇》上映 ,他與卡爾·潘憑藉該片入圍了第14屆MTV電影獎最佳歌舞場面獎、最佳銀幕搭檔獎 。2007年,其主演的犯罪電影《西32大街》在美國上映 。2009年,在科幻冒險電影《星際迷航》中飾演蘇魯,從而受到關注 ;同年,其主演的科幻劇《未來閃影》首播 。2011年,主演動作電影《全面回憶》 。2013年,其主演的科幻冒險電影《星際迷航:暗黑無界》上映 。2016年,其主演的科幻冒險電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上映 。2018年,在懸疑電影《網路謎蹤》中飾演男主角大衛·金 。

基本信息

中文名:約翰·周

英文名:John Cho

籍貫:首爾

國籍:美國

職業:演藝 演員

畢業院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代表作品:《美國派》 《醜女貝蒂》

早年經歷

約翰·趙出生於韓國首爾,6歲時隨家人移民美國,並在洛衫機定所 。小時候,約翰·趙在電視上看到了演員喬治·竹井出演的電視劇《星際迷航》,由於對方扮演的是一個英雄角色,加上他們都是亞裔的緣故,因此他受到了鼓舞和很大的影響 。
約翰·趙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英語學位後,回到南加州教了一陣子英文 。而在成為演員之前,他還組過一支名為Left of Zed的樂隊,並擔任了主唱 。

演藝經歷

約翰·趙
1997年,主演由林詣彬、李孟熙聯合執導的劇情電影《人海奇花》,這是他的首部電影作品,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 ;12月17日,其參演的劇情電影《搖尾狗》 (又名《作大英雄》)上映。1998年,完成了個人首部電視劇作品,參演了凱麗·拉塞爾主演的校園劇《大學生費莉希蒂》。
1999年,參演賈森·比格斯、托馬斯·伊恩·尼古拉斯、克里斯·克萊因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美國派》 ,在片中飾演整天把俚語“milf”掛在嘴上的壞小子約翰 ;8月13日,其參演的喜劇電影《包芬格計畫》上映。2000年4月25日,其參演的喜劇電影《石頭族樂園2:賭城萬歲》首映。
2001年2月12日,與克里斯·威茨、保羅·韋茨共同出演的奇幻愛情喜劇電影《重返人間》上映;4月20日,由威廉·達福、羅燕領銜主演的劇情電影《庭院裡的女人》在中國內地上映,約翰·趙在片中飾演革命青年吳鳳慕,這是他首次在影視作品中嘗試中國人的角色 ;8月10日,其出演的愛情喜劇電影《美國派2》上映。
2002年1月12日,其出演的劇情電影《明日好運到》上映;2月8日,與弗蘭奇·莫尼茲、保羅·吉亞瑪提、阿曼達·貝尼斯共同出演的喜劇電影《大謊言家》上映;11月9日,與喬治·克魯尼、娜塔莎· 麥克艾霍恩共同出演的科幻愛情電影《飛向太空2002》首映。2003年8月1日,其參演的愛情喜劇電影《美國派3:美國婚禮》首映。
2004年7月30日,與卡爾·潘、尼爾·派屈克·哈里斯、安東尼·安德森聯合主演的喜劇電影《尋堡奇遇》上映,在片中飾演性格內向的韓裔美國人哈羅德·李 ,他與卡爾·潘憑藉該片入圍了第14屆MTV電影獎最佳歌舞場面獎、最佳銀幕搭檔獎 ;12月6日,其參演的劇情電影《大公司小老闆》上映。2005年3月27日,其參演的醫療劇《實習醫生格蕾》首播。
2006年4月14日,與休·格蘭特、丹尼斯·奎德、曼迪·摩爾共同出演的喜劇電影《美國夢》上映。2007年4月28日,與金俊成、鄭俊浩合作主演的犯罪電影《西32大街》在美國上映,在片中擔綱男主角,飾演年輕有為且野心勃勃的律師約翰·金 ;隨後,客串亞美莉卡·費雷拉主演的現代喜劇《醜女貝蒂》,在劇中飾演愛聽八卦又愛耍帥的肯尼 ;同年,客串喬什·拉德諾、傑森·席格爾主演的愛情喜劇《老爸老媽的浪漫史》 。
John Cho
2008年4月25日,其主演的喜劇電影《尋堡奇遇2》上映 ;10月3日,與麥可·塞拉、凱特·戴琳斯共同參演的愛情喜劇電影《愛情無限譜》上映。2009年,出演由J·J·艾布拉姆斯執導的科幻冒險電影《星際迷航》,在片中飾演有著豐富經驗的企業號舵手蘇魯 ;9月24日,與約瑟夫·費因斯領銜主演的科幻劇《未來閃影》首播,在劇中飾演洛杉磯FBI警員、馬克·本福特的搭檔迪米特利·諾,這是他首次出演帶有悲情色彩的正劇角色 ;同年,被美國雜誌《人物》評為“全球最性感男士”第11名,成為唯一入選榜單的亞裔演員 。
2011年11月4日,其主演的喜劇電影《尋堡奇遇3》上映。2012年4月6日,其參演的愛情喜劇電影《美國派4:美國重逢》上映;10月20日,由柯林·法瑞爾、凱特·貝金賽爾聯袂主演的動作電影《全面回憶》上映,約翰·趙在片中飾演繪憶公司老闆邁克萊恩 。
2013年2月8日,與傑森·貝特曼、梅麗莎·麥卡西聯袂主演的犯罪喜劇電影《身份竊賊》首映;5月,其主演的科幻冒險電影《星際迷航:暗黑無界》上映 ;9月16日,與湯姆·米森、妮可兒·貝海爾聯合主演的懸疑劇《斷頭谷》播出。
2014年,與凱倫·吉蘭搭檔主演情景喜劇《再造淑女》 (又名《自拍》),在劇中飾演外冷內熱、懂得隱忍的男主角Henry 。2015年9月18日,與莉莉·湯姆林、朱莉婭·加納共同出演的劇情電影《與外婆同行》上映。
2016年7月22日,與西蒙·佩吉、克里斯·派恩、扎克瑞·昆圖聯合主演的科幻冒險電影《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上映 。2017年8月4日,與海莉·路·理查森、帕克·波西聯袂主演的愛情喜劇電影《在哥倫布》在北美上映,飾演在韓國出生長大的男主角Jin ;同年,出演伊克·巴里霍爾茲執導的驚悚電影《誓言》 。
2018年3月3日,作為頒獎嘉賓出席美國電影獨立精神獎頒獎典禮 ;8月24日,與黛博拉·梅辛、米切爾·拉聯袂主演的懸疑電影《網路謎蹤》在北美上映,在片中飾演與女兒瑪格相依為命的男主角大衛·金 。

約翰·周約翰·周約翰·周

個人生活

約翰·趙的父親是一位牧師。他的妻子是美國女演員凱麗·希古奇 (Kerri Higuchi),二人育有一個兒子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2018-08-24網路謎蹤David Kim阿尼什·查甘蒂黛博拉·梅辛2017-08-04在哥倫布JinKogonada海莉·路·理查森2017誓言伊克·巴里霍爾茲蒂凡尼·哈迪斯2016-7-22星際迷航3:超越星辰蘇魯克里斯·派恩, 扎克瑞·昆圖2016-3-25求職記--安娜·肯德里克, 邁爾斯·特勒2015-8-21與外婆同行Chau莉莉·湯普琳2014拉鏈EJ琳娜·海蒂, 迪安娜·阿格隆2014That Burning FeelingRoger Whitacre泰勒·拉拜2013-5-16星際迷航:暗黑無界蘇魯克里斯·派恩, 扎克瑞·昆圖, 佐伊·索爾達娜2013-2-8身份竊賊Daniel Casey傑森·貝特曼, 梅麗莎·麥卡西2012-8-3全面回憶McClane科林法瑞爾, 凱特·貝金賽爾, 傑西卡·貝爾2012-4-6美國派4:美國重逢MILF Guy#2賈森·比格斯, 艾麗森·漢妮根2011-11-4尋堡奇遇3Harold卡爾·潘2010-1-29賭城聖約翰--史蒂夫·布西密, 羅曼尼·馬爾可2009-5-8星際迷航Sulu克里斯·派恩, 扎克瑞·昆圖, 佐伊·索爾達娜2008-10-3愛情無限譜Hype Man麥可·塞拉, 凱特·戴琳斯2008-4-25尋堡奇遇2Harold卡爾·潘2008-1-25我呼吸的空氣Banker#3凱文·貝肯, 朱麗·德爾比2007-11-15西32大街John Kim金俊成2007-1-21笑臉--安娜·法瑞絲, 亞當·布羅迪2007強龍能敵地頭蛇Albert克里斯·克萊因, 胡凱莉2006-4-14美國夢--曼迪·摩爾, 朱迪·格雷爾2006-3妙想天書--派屈克·福吉特, 奧利維亞·王爾德2004-12-6大公司小老闆Petey丹尼斯·奎德, 托弗·戈瑞斯2004-8-8G-Phoria 2004Himself-Presenter白靈2004-5-20尋堡奇遇Harold Lee傑米·甘迺迪2003-8-1美國派3John賈森·比格斯, 西恩·威廉·斯科特2002-11-19飛向太空2002DBA Emissary#1喬治·克魯尼, 娜塔莎·麥克艾霍恩

P.L.崔佛斯

P.L.崔佛斯
維基百科介紹:
P·L·崔佛斯
P. L. Travers出生1899年8月9日
 昆士蘭殖民地瑪麗伯勒逝世1996年4月23日(96歲)
 英國倫敦職業小說家受影響於W·B·葉芝、J·M·巴里爵士

Close

海倫·林登·戈夫,OBE[?](英語:Helen Lyndon Goff,1899年8月9日-1996年4月23日),筆名P·L·崔佛斯(P. L. Travers),全稱潘蜜拉·林登·崔佛斯(Pamela Lyndon Travers),來自澳洲的英國作家,以20世紀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撰寫的一系列《瑪麗·包萍》小說聞名,小說其後於1964年被改編成為華特迪士尼音樂劇電影《歡樂滿人間》。
崔佛斯早年在澳洲生活,自少已在報章發表詩文和在巡迴劇團從事演藝工作。她在1924年移居英國,結交不少愛爾蘭文人,多年來在一些雜誌和周刊發表戲劇評論、詩詞和旅遊見聞,也有不少小說作品,但以《瑪麗·包萍》小說系列最廣為人知。《瑪麗·包萍》小說系列共有八集,故事主角瑪麗·包萍以一身傳統英式褓姆打扮,運用魔法為班克斯一家解決困難,形象深入民心,使作品成為20世紀英國兒童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不過,崔佛斯從不認為《瑪麗·包萍》是兒童文學,她視作品為自己童年的倒影,故事內容也包含不少陰暗面和神秘元素,與後來迪士尼電影版本那種充滿歡樂和樂韻悠揚的氣氛,顯得大相逕庭。儘管崔佛斯憑藉電影《歡樂滿人間》在商業上的成功賺取豐厚的回報,但她始終十分不滿迪士尼對故事的處理手法,並作出不少批評。電影在1964年上演後,她終身拒絕好萊塢提出拍攝電影續集的建議。
除了寫作以外,崔佛斯對神秘主義和民俗學擁有濃厚的興趣,涉足過基督宗教、禪宗和伊斯蘭教密契主義下的蘇菲派分支等領域。終身不婚的她在生前有多段男女感情關係,後於1940年領養一名男嬰作為養子。

生平

早年生涯

崔佛斯本名海倫·林登·戈夫,1899年8月9日生於昆士蘭殖民地(澳洲昆士蘭省前身)瑪麗伯勒,[1][2]父親名叫崔佛斯·羅伯特·戈夫(Travers Robert Goff,1863年-1907年),生於英國倫敦,具有愛爾蘭血統,原本在倫敦任職文員,隨後移民昆士蘭,曾經在蔗糖農場工作,後來又當上一家銀行的經理。[3]崔佛斯的母親名叫瑪格麗特·阿格尼絲·莫爾黑德(Margaret Agnes Morehead,1874年-1928年),[4][5]具有蘇格蘭和愛爾蘭血統,[6]其祖父羅伯特·阿奇博爾德·莫爾黑德(Robert Archibald Morehead)在1841年由蘇格蘭移民澳洲擔任蘇格蘭澳洲公司經理;[7]叔父博伊德·鄧洛普·莫爾黑德(Boyd Dunlop Morehead)曾任昆士蘭省總理。[8]


崔佛斯的舅公博伊德·鄧洛普·莫爾黑德

崔佛斯在家中排行最大,家人都愛以她的中間名「林登」簡稱她作「金蒂」("Ginty")。[2]她有兩名胞妹,分別取名芭芭拉·「比迪」(Barbrar "Biddy",1902年-1979年)和西塞莉·瑪格麗特·「莫亞」(Cicely Margaret "Moya",1905年-1987年)。[9][10][11][12]崔佛斯童年家境富裕,居於市內洋房,而且擁有傭人和馬車。[13]可是,父親有酗酒問題,加上銀行業務欠佳,他在1902年被調往布里斯本降職為文員,一家被迫遷到當地市郊的村屋,而且不得不依賴親戚接濟。[9]到1907年,崔佛斯的父親在她只有七歲半的時候病逝,一家生活更是陷入困頓,[14]結果她跟隨母親和兩名胞妹搬到新南威爾斯省雪梨南面郊區鮑勒爾(Bowral),與她富有的外姑婆海倫·克里斯蒂娜·莫爾黑德(Helen Christina Morehead)同住。[1][15]
崔佛斯10歲以前在鮑勒爾的文法學校接受教育,隨後升讀雪梨的諾曼赫斯特私立女子學校(Normanhurst Private Girls School)過寄宿生活。[1][16]她從少便喜愛撰寫詩句和仿傚新聞報導文筆的文章,詩詞風格受到W·B·葉芝的影響,[1]在學期間她還開始在澳洲不同的雜誌和報章發表作品,當中包括《公告雜誌》(The Bulletin)和《三合雜誌》(The Triad)等。[1]她也曾經有兩年時間為雪梨一份地方報紙執筆撰寫人物特寫欄位。[1]
從學校畢業後,崔佛斯在外姑婆的穿針引線下獲安排到澳洲煤氣照明公司的出納部任職秘書,但她很快就厭倦處理文書和數字的刻版生活。[1]辭工後,她在1921年加入新南威爾斯的艾倫·威爾基莎士比亞巡迴劇團(Allan Wilkie Shakespearian Touring Company),擔演她喜愛的戲劇、演藝和舞蹈角色。[1][16]在此以前,她讀書的日子已參與過不少戲劇表演,並曾得到來自英國的戲劇導師勞倫斯·坎貝爾(Lawrence Campbell)指導。[16]崔佛斯在巡迴劇團中以「P·L·崔佛斯」之名登台,這個名字在她早年於雜誌和報章發表作品的時候已開始使用作為筆名,取名自與她關係十分要好和對她影響很大的父親,除了作為對父親的紀念,同時希望以筆名保持低調和保障隱私。[17]

海外發展

雖然崔佛斯的父親是在倫敦出生,也沒有純正的愛爾蘭血統,[3]但受到父親的影響,她認定自己是一名從母系繼承蘇格蘭血統的愛爾蘭人,她特別喜愛自己具愛爾蘭色彩的中間名「林登」,也很嚮往到愛爾蘭生活。[2][13][18][19]她從少就希望離開那個她視作化外之地的澳洲,又認為自己在澳洲出生是一個「錯誤」。[18]在這種背景驅使下,聲稱身上「只帶著10英鎊」的崔佛斯在1924年隻身前往英國倫敦,[13]並很快得到《愛爾蘭政治家周刊》(Irish Statesman)的編輯喬治·羅素(George Russell,筆名「A.E.」)賞識,邀請她由1924年至1928年間在周刊發表詩詞。[1]


喬治·羅素(A.E.)

透過羅素的人脈關係,崔佛斯很快融入了倫敦文藝界的社交圈子,她除了在倫敦結識愛爾蘭小說家喬治·摩爾(George Moore),[20]又跟隨羅素遊歷愛爾蘭,在都柏林結交W·B·葉芝等詩人和作家,這些遊歷和交往使她對凱爾特民俗和東方神秘主義產生濃厚的興趣,對其日後的寫作風格帶來深遠的影響。[20]在二十年代中期,崔佛斯還曾經遊歷法國楓丹白露,在那裡追隨俄羅斯神秘主義者喬治·葛吉夫,其後又到瑞士跟卡爾·榮格學習心理學。[1]
隨著《愛爾蘭政治家周刊》在1930年停刊,崔佛斯在羅素引薦下於三十年代在A·R·柯理奇(A. R. Orage)主編的《新英文周刊》(The New English Weekly)發表戲劇評論、詩詞和旅遊見聞,並於1934年出版《莫斯科短途旅行》(Moscow Excursion)一書。[1][20]這時期的崔佛斯繼續與羅素維持緊密的聯繫,直到羅素在1935年逝世為止。[21]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崔佛斯在1940年前往美國逃避戰亂,到1945年二戰結束後才返回英國。[22]僑居美國期間,她曾在紐約曼哈頓受聘於英政府資訊部,[23]另外又以兩名兒童在二戰時從英國撤退到美國的故事為題材,在1941年出版小說《從海路去、從陸路去》(I Go by Sea, I Go by Land),[22]以及在1941年、1943年和1944年分別發表《薩斯嬸嬸》(Aunt Sass)、《阿黃》(Ah Wong)和《強尼·德拉尼》(Johnny Delany)三本故事書作為私人禮物轉贈與親友,[22]這三本書都以她的生活背景為題材,頭一本的靈感源自與她少時同住的外姑婆,後兩本書的靈感則分別來自她小時候的家廚和僕人。[22]
在美期間,崔佛斯在任職美國政府印第安事務專員的朋友約翰·科利爾(John Collier)邀請下,曾到美國西部遊歷,分別與納瓦霍族、霍皮族和蒲蘆族的印第安人生活,學習他們的神話和民俗。[22]她與蒲蘆族人告別時,還特別獲族人頒授一個屬於她的蒲蘆族秘密名稱。[22]崔佛斯認為這個名稱十分有意義,因為「名稱不單是人的一部份,而且對每人而言是非常私人的事」。[22]

《瑪麗·包萍》

創作靈感

崔佛斯多年來撰寫不少小說作品,但最廣為人知的,要算她的《瑪麗·包萍》小說系列。[21]故事以愛德華時代的英國倫敦為背景,講述一名叫瑪麗·包萍的褓姆,擔著黑色的雨傘乘東風從天而降,來到櫻樹里17號班克斯一家,[21]運用魔法為他們打理好家務,管教好家中頑皮的子女,還帶來很多神奇的經歷,把原來亂成一團的班克斯家恢復秩序,一向埋首專注銀行工作的父親也重拾父愛,不再忽略家中孩子。[21][24][25]就在一切都處理妥當後,包萍褓姆在故事尾聲乘著風勢轉變,擔著傘子飛向空中,與班克斯一家道別。[18][21]
崔佛斯憑藉在1934年出版《瑪麗·包萍》而一舉成名,該書銷量除了高達數百萬本以外,還被翻譯上20多種語言;[6][21]此外,瑪麗·包萍一身傳統英式褓姆打扮、時刻打著一把黑色的鸚鵡手柄雨傘和手提一個舊式氈製旅行包的形象,在各地更是深入民心,被視為英國近代童畫故事的代表作之一。[1][20][26]繼1934年的《瑪麗·包萍》以後,[20]崔佛斯又先後發表多本續集,當中包括在1935年出版的《瑪麗·包萍回來了》(Mary Poppins Comes Back)、[20]1944年出版的《瑪麗·包萍開門了》(Mary Poppins Opens the Door)、[1]1952年的《瑪麗·包萍在公園》(Mary Poppins in the Park)、[20]1963年的《瑪麗·包萍A到Z》(Mary Poppins from A to Z)、[22]1975年的《瑪麗·包萍在廚房》(Mary Poppins in the Kitchen)、[22]1982年的《瑪麗·包萍在櫻樹里》(Mary Poppins in Cherry Tree Lane)、[20]以及最後在1989年出版的《瑪麗·包萍與鄰家》(Mary Poppins and the House Next Door)。[20]
雖然《瑪麗·包萍》系列被廣泛視作一部成功的兒童文學作品,但崔佛斯不喜歡作品被標籤為兒童文學,認為難以為一般文學和兒童文學訂下分界,並強調《瑪麗·包萍》從不是為兒童而寫。[20][22]兒童文學評論家約翰·羅爾·湯森(John Rowe Townsend)認為《瑪麗·包萍》成功展示一種似是而非的幽默感,但認為故事扭曲了英國傳統家庭生活的實貌;[22]另一位兒童文學作家珍·約倫(Jane Yolen)則讚揚崔佛斯筆下的瑪麗·包萍構造了一個浩瀚的奇幻世界,並將之透過文學展現在年輕讀者眼前。[22]事實上,故事的細節含有不少陰暗面和奇幻元素,配合富詩意和神秘色彩的筆觸,構造一個從不過時的空間,並融入活生生的角色,使成人和小童都被故事內容所吸引;[6]崔佛斯還曾經指出《瑪麗·包萍》的故事也滲入了禪宗的元素。[20]
崔佛斯沒有確切解釋《瑪麗·包萍》的靈感來源,她表示過故事靈感源於一場大病過後,感覺到「她走來逗我開心」,而且「陪伴我的時間長得可以把她寫下來」。[13][20]她又指作品是上帝賜予的禮物,並引用C·S·路易斯的說法認為「世上只有一位造物主,我們只是把祂給我們的材料混合在一起」。[20]不過,崔佛斯也曾表示「瑪麗·包萍就是我一生的故事」,[19]「就像風吹窗簾一樣,在我的一生中瑪麗·包萍的念頭在我的腦海中徘徊」;[6]研究崔佛斯生平的傳記作家瓦萊麗·羅遜(Valerie Lawson)相信,《瑪麗·包萍》是崔佛斯童年生活的寫照,故事中任職銀行的班克斯,其實就是她的父親;[19]透過在故事投射她不愉快的童年經歷,她創造了包萍褓姆這個角色來改寫結局。[19][21]
羅遜又指出,現實中的包萍褓姆可能就是少時與她同住的外姑婆海倫·莫爾黑德;[26]海倫終身不婚,[27]形象也與故事中包萍褓姆的造形相似,再加上崔佛斯少時與外姑婆關係要好,一家人愛稱呼她為「埃莉姨姨」("Aunt Ellie"),由此可見包萍褓姆未必是完全虛構出來的角色。[19][26]至於瑪麗·包萍為何會從天而降,羅遜提到崔佛斯小時候曾給胞妹作了一個故事,內容關於一隻沒有翼也會飛的白馬,在天空飛翔的情節可能就是由此萌生。[19][28]此外,也有研究《瑪麗·包萍》的評論認為,崔佛斯喜愛J·M·巴里爵士筆下《小飛俠》的奇幻元素,因此《瑪麗·包萍》或多或少也受到《小飛俠》的啟發。[28]

搬上銀幕

《瑪麗·包萍》小說系列也引起了美國影視大亨華特·迪士尼的注意。[25]早在1945年,華特迪士尼公司已開始與當時身在美國的崔佛斯接洽,商討向她取得版權把故事拍成電影;[25]可是,崔佛斯一向對好萊塢電影不感興趣,因此多年來都沒有接受迪士尼方面的建議。[25]一直到1961年,隨著她的小說銷量見頂,收入倒退,開始無法維持高尚的生活,崔佛斯才勉強地接受與華特·迪士尼合作,到美國加州洛杉磯與迪士尼洽談細節。[25]
雖然迪士尼方面提出向崔佛斯支付10萬美元購買電影版權,額外讓她取得電影總收益的5%和劇本內容的決定權,但她面對極為優厚的條款卻是不為所動。[25]在前後兩星期與劇組的商討中,她對劇本內容和構思作出不少批評和挑剔,她除了堅持反對電影版本加入任何動畫元素,對電影中的歌曲顯得負面,劇本對白也被她改動不少,全部商討過程更在她的要求下被錄音。[21][25]她還常執著於一些電影細節,例如堅持瑪麗·包萍在電影中的購物清單絕不可以有「木薯澱粉」等。[25]經過長時間的交涉,崔佛斯最終還是接受了劇本,但她此後後對電影劇本仍有很多不滿,例如她反對電影情節「美國化」,又堅持主要角色都要由英國人擔演等。[25]


華特·迪士尼


電影《歡樂滿人間》中的瑪麗·包萍和班克斯一家居住的櫻樹里
搬上銀幕

《瑪麗·包萍》小說系列也引起了美國影視大亨華特·迪士尼的注意。[25]早在1945年,華特迪士尼公司已開始與當時身在美國的崔佛斯接洽,商討向她取得版權把故事拍成電影;[25]可是,崔佛斯一向對好萊塢電影不感興趣,因此多年來都沒有接受迪士尼方面的建議。[25]一直到1961年,隨著她的小說銷量見頂,收入倒退,開始無法維持高尚的生活,崔佛斯才勉強地接受與華特·迪士尼合作,到美國加州洛杉磯與迪士尼洽談細節。[25]
雖然迪士尼方面提出向崔佛斯支付10萬美元購買電影版權,額外讓她取得電影總收益的5%和劇本內容的決定權,但她面對極為優厚的條款卻是不為所動。[25]在前後兩星期與劇組的商討中,她對劇本內容和構思作出不少批評和挑剔,她除了堅持反對電影版本加入任何動畫元素,對電影中的歌曲顯得負面,劇本對白也被她改動不少,全部商討過程更在她的要求下被錄音。[21][25]她還常執著於一些電影細節,例如堅持瑪麗·包萍在電影中的購物清單絕不可以有「木薯澱粉」等。[25]經過長時間的交涉,崔佛斯最終還是接受了劇本,但她此後後對電影劇本仍有很多不滿,例如她反對電影情節「美國化」,又堅持主要角色都要由英國人擔演等。[25]


華特·迪士尼


電影《歡樂滿人間》中的瑪麗·包萍和班克斯一家居住的櫻樹里


電影《歡樂滿人間》中任職銀行的班克斯先生

另一方面,華特·迪士尼也被崔佛斯不合作的作風嚇倒,因此當電影《歡樂滿人間》在1964年拍成上演的時候,迪士尼方面只打算邀請崔佛斯出席英國的首映禮,以免她到好萊塢的正式首映禮造成更多尷尬。[25]不過,崔佛斯知悉事件後卻是十分不滿,表明要親自出席好萊塢的首影禮,結果使迪士尼方面大感尷尬,最後要由迪士尼一名董事親自把請柬送到倫敦,才能平息事件。[25]1964年8月27日,崔佛斯、華特·迪士尼夫婦和主要演員茱莉·安德魯斯等人出席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中國戲院舉行的正式首映禮;[25]在電影放映期間,崔佛斯不知何故哭泣,以及在電影放映完畢後質問華特·迪士尼為何電影中還有動畫情節,並要求即時刪走動畫部份,再次令迪士尼大感尷尬。[21][25]面對她的質問,華特·迪士尼只能幽默地回應「潘蜜拉,船已經開走了」,然後再接受其他嘉賓和觀眾的歡呼和道賀。[21][25]
《歡樂滿人間》在上映當年是一部空前成功的音樂劇電影,電影不單止廣受好評,而且還在奧斯卡頒獎典禮囊括五個獎項,也是1965年最賣座的電影之一。[25]儘管如此,電影的成功沒有改變崔佛斯的看法,她認同電影版本的劇情大致上符合原著情節,[20]但她討厭好萊塢電影對故事的處理手法,不滿電影配上悅耳歡樂的音樂,抹去原著所有陰暗面和神秘元素;[20]由茱莉·安德魯斯飾演的瑪麗·包萍樣子甜美、溫婉善良和擁有動人的歌喉,與原著版本嚴苛和間中令人望而生畏的老婦形象,更是大相逕庭。[19]由於電影版本在她的眼中與原著落差太大,她批評電影版本「令她相當不快」。[25]在1981年接受《泰晤士報》的專訪當中,她表示自己「需要極大的意志力才能夠忍受那部電影」,[24]她說自己雖然相當欣賞華特·迪士尼,但強調「那部電影活在自己的世界,而各部原著也活在他們自己的世界。兩者的世界互不相干」。[24]
繼1964年上演的《歡樂滿人間》後,崔佛斯終身都堅拒應好萊塢方面的建議為《瑪麗·包萍》小說系列拍攝續集,[17]但她倒在臨終前的1995年批准英國音樂劇製作人卡梅倫·麥金塔爵士把《瑪麗·包萍》改編成為音樂劇,條件是不可以有任何美國出生的編劇參與製作;[17][19][20]經過多年籌備後,《瑪麗·包萍》音樂劇最終在2004年和2006年分別在倫敦西區和美國紐約百老匯公演(紐約百老匯版後於2013年落畫)。[21]有關崔佛斯與迪士尼方面商討《瑪麗·包萍》電影版權的事蹟,則由華特迪士尼公司在2013年拍成電影《大夢想家》(Saving Mr. Banks)。[19][25]


電影《歡樂滿人間》在1964年8月27日於好萊塢星光大道中國戲院舉行正式首映禮


在美國紐約上演的《瑪麗·包萍》音樂劇

晚年生涯

《歡樂滿人間》在商業上甚為成功,歷年來衍生的總收益高達9,000萬英鎊,獲分得5%收益的崔佛斯連帶獲得鉅額財富,也頓時解決她面對的財政問題。[13][25]此後,崔佛斯在1965年再一次前往美國,獲聘到麻省劍橋的拉德克利夫學院擔任駐院訪問作家,翌年改往北安普敦的史密斯學院擔任同一教職,[22]復於1970年轉到加州克萊蒙特的斯克里普斯學院擔任克拉克講師(Clarke lecturer),至1977年才退休返回英國。[22]
僑居美國期間,崔佛斯不單開班講授和分享寫作心得,還繼續撰寫多部小說。[22]除《瑪麗·包萍》小說系列以外,她在1963年出版小說《馬槽中的狐狸》(The Fox at the Manger)、[20]1971年又以印度神猴哈奴曼為靈感出版三部小說《猴子朋友》(Friend Monkey)、1975年出版《關於睡公主》(About the Sleeping Beauty),以及在1980年出版小說《兩對鞋》(Two Pairs of Shoes),但這些小說都不如《瑪麗·包萍》系列成功和為人所知。[20][22]為表揚她多年來在文學創作方面的表現,崔佛斯在1977年獲英廷頒授OBE勳銜,[29]美國賓夕凡尼亞州匹茲堡的查塔姆學院也在翌年向她頒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2]
崔佛斯也沉醉於研究神祕主義,並由1976年起不時在以該領域為主題的美國期刊《拋物線》(Parabola)發表文章。[22]這些文章後來結集成書,收錄到在1989年最後出版的《蜜蜂知道甚麼》(What the Bee Knows)一書中。[22]晚年的崔佛斯身體狀況倒退,[20]1996年4月23日卒於倫敦切爾西豪宅區蕭菲爾德街29號(29 Shawfield Street)寓所,終年96歲,當天正好是聖喬治日;[22]她的葬禮隨後於同年5月1日五朔節在切爾西的基督教堂舉行。[22]根據她的遺願,其遺體經火化後被安葬於一處秘密地點,以免《瑪麗·包萍》小說系列的讀者前往憑弔。[22]有關她生前的私人書信和相關文獻,主要存放於澳洲新南威爾斯省立圖書館米切爾分館。[21]

個人生活

崔佛斯終生不婚,但曾經有多段男女感情關係。[13][19]後人的研究指出,她早年有可能先後與她的戲劇導師勞倫斯·坎貝爾和《愛爾蘭政治家周刊》編輯喬治·羅素兩名有婦之夫發展婚外情。[13]她後來經羅素介紹又認識劇作家法蘭西斯·伯南德爵士(Sir Francis Burnand)的女兒瑪奇·伯南德(Madge Burnand),兩人曾經在倫敦一個單位共賦同居,[19]到1932年還一起搬到薩塞克斯郡一所茅頂別墅同住,而崔佛斯就是在那裡寫成第一本《瑪麗·包萍》小說。[19]與瑪奇同居約10年後,崔佛斯改為與傑茜·柯理奇(Jessie Orage)一起,傑茜的已故丈夫正是曾經與崔佛斯合作的《新英文周刊》主編A·R·柯理奇(A. R. Orage)。[19]不久以後,她再與愛爾蘭男詩人法蘭西斯·麥克納馬拉(Francis McNamara)發展感情關係;[19]可是,麥克納馬拉的感情關係與崔佛斯同樣複雜,兩人最終在1937年分手。[13][19]
崔佛斯多段感情都沒有結果,但年紀漸大的她卻一直渴望擁有孩子。[13]1940年,已年滿40歲的崔佛斯在前度男友麥克納馬拉安排下來到愛爾蘭都柏林基勒尼(Killiney),希望領養一個擁有愛爾蘭血統、而且來自具文藝家庭背景的男孩。[13][19]崔佛斯看中了文學家約瑟夫·蒙塞爾·霍恩(Joseph Maunsel Hone)一家,由於年老的霍恩與妻子無力撫養兒子與媳婦離家出走後遺下的七名子女,所以打算讓崔佛斯領養一對剛剛在1939年出生的雙生兒安東尼(Anthony)和卡美盧斯(Camillus)。[13]然而,沉迷神秘主義的崔佛斯卻根據加州一名占星師從塔羅牌得出的建議,決定只領養較年輕的卡美盧斯。[19]
崔佛斯視自己為卡美盧斯的「瑪麗·包萍」,對他視如己出,除了帶他回倫敦供書教學外,又不時一起到國外四處遊歷,他後來還考上牛津大學新學院。[13]可是,卡美盧斯的雙生兄長安東尼在他17歲那年親自走到他的倫敦寓所相認,使兩母子的關係產生極大的變化。[13]這次相認使卡美盧斯首次得悉自己的真正身世,也明白崔佛斯其實不是他的生母,所以受到很大的打擊。[13]自此以後,卡美盧斯因為多次曠課而被迫從牛津大學退學,其後又沉迷酗酒,更因為酒後危險駕駛曾被判監六個月。[13]雖然卡美盧斯後來成家立室,而且在生活上得到崔佛斯的接濟,但兩人關係疏離。[13][19]長年酗酒的卡美盧斯在2011年逝世,終年72歲;[13]而同樣有酗酒問題的雙生兄長安東尼則在2005年逝世。[13]

個人風格

崔佛斯對神秘主義和民俗學擁有濃厚的興趣,早年的她愛研究基督宗教,其後把興趣轉到禪宗,並曾多次前往日本學習。[19][22]步入晚年,她又對伊斯蘭教密契主義下的蘇菲派分支產生興趣。[22]另一方面,崔佛斯十分重視隱私和著意把自己的個人生活保密,她認為正如很多古典詩詞都是由「無名氏」撰寫一樣,以「P·L·崔佛斯」為筆名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不希望讀者知道她的真實姓名和背景。[6][20]
源於對個人隱私的重視,崔佛斯也對傳記文學感到厭惡。[20]她說過「濟慈先生在早餐吃過哪一種麥片粥是毫不重要的」,[20]並質疑「傳記根本毫無用處」。[22]終其一生,她都堅信搜集傳記資料毫無意義,對探究文學意義也沒有作用。[22]因此她每當接受訪問的時候,往往十分抗拒在訪問中談及她的個人生活和家庭背景,即使要談及的時候,也常常提供虛構和不實的答案,例如把自己的出生年份說成1906年而非1899年。[6][19][20][20][28]
在文學風格方面,不論是《瑪麗·包萍》系列小說,抑或是其他作品,崔佛斯都展露出一種用詞精準而且富有情感的文筆,並充滿神秘和密契的元素,背後代表人類經驗之間的緊密聯繫,以及對真理的無盡追求。[6]她曾說「很多詞句對我來說就像每天吃的麥片粥,但他們往往慢慢的開展生命,正如我後來所知,被引用到一首詩詞當中、或是成為一齣芭蕾舞的其中一個片段」。[6]崔佛斯在她的小說中還追求E·M·福斯特提出「只有聯繫」("Only Connect")的觀念,認為要透過聯繫自己的心靈和思想,才可以把生活的片段拼湊在一起;[6][22]也就是說只有生活充滿聯繫,才可以形容她的世界和她在這個世界的位置。[22]

部份著作

《瑪麗·包萍》系列

Mary Poppins. London: Gerald Howe, 1934.

(直譯:《瑪麗·包萍》。倫敦:傑拉德·何奧,1934年。)

Mary Poppins Comes Back. London: L. Dickson & Thompson Ltd. 1935.

(直譯:《瑪麗·包萍回來了》。倫敦:L·迪克遜及湯普森公司,1935年。)

Mary Poppins Opens the Door. London: Peter Davies, 1944.

(直譯:《瑪麗·包萍開門了》。倫敦:彼得·戴維斯,1944年。)

Mary Poppins in the Park. London: Peter Davies, 1952.

(直譯:《瑪麗·包萍在公園》。倫敦:彼得·戴維斯,1952年。)

Mary Poppins from A to Z. London: Collins, 1963.

(直譯:《瑪麗·包萍A到Z》。倫敦:科林斯,1963年。)

Mary Poppins in the Kitchen. New York & London: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1975. ISBN 978-0-15252-898-0

(直譯:《瑪麗·包萍在廚房》。紐約及倫敦:哈科特·布雷斯·祖雲奴域,1975年。)

Mary Poppins in Cherry Tree Lane. London: Collins, 1982. ISBN 978-0-00181-112-6

(直譯:《瑪麗·包萍在櫻樹里》。倫敦:科林斯,1982年。)

Mary Poppins and the House Next Door. New York: Delacorte Press. 1989. ISBN 978-0-38529-749-3

(直譯:《瑪麗·包萍與鄰家》。紐約:德拉科特出版社,1989年。)

其他作品

Moscow Excursion.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1934.

(直譯:《莫斯科短途旅行》。紐約:雷納爾及希契科克,1934年。)

I Go by Sea, I Go by Land. London: Peter Davies, 1941.

(直譯:《從海路去、從陸路去》。倫敦:彼得·戴維斯,1941年。)

Aunt Sass.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1941.

(直譯:《薩斯嬸嬸》。紐約:雷納爾及希契科克,1941年。)

Ah Wong.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1943.

(直譯:《阿黃》。紐約:雷納爾及希契科克,1943年。)

Johnny Delaney.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1944.

(直譯:《強尼·德拉尼》。紐約:雷納爾及希契科克,1944年。)

The Fox at the Manger. London: Collins, 1963.

(直譯:《馬槽中的狐狸》。倫敦:科林斯,1963年。)

Friend Monkey. London: Collins, 1972. ISBN 978-0-00195-240-9

(直譯:《猴子朋友》。倫敦:科林斯,1972年。)

About the Sleeping Beauty. London: Collins, 1975. ISBN 978-0-00216-027-8

(直譯:《關於睡公主》。倫敦:科林斯,1975年。)

Two Pairs of Shoes. New York: Viking Press, 1980. ISBN 978-0-67073-677-5

(直譯:《兩對鞋》。紐約:維京出版社,1980年。)

What the Bee Know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9. ISBN 978-0-14019-466-1

(直譯:《蜜蜂知道甚麼》。倫敦:企鵝圖書,1989年。)

榮譽

殊勳

以下列出榮譽全稱及縮寫:^

英帝國官佐勳章(O.B.E.) (1977年元旦授勳名單[29])

榮譽學位

榮譽文學博士

查塔姆學院 (美國,1978年[22])

相關條目

瑪麗·包萍

歡樂滿人間

華特·迪士尼

神秘主義

民俗學

大夢想家

2020年3月8日 星期日

陳麗芳

陳麗芳
H:母因子而貴,陳麗芳為周潤發母親,死後備受榮光。
生卒:生於1922,卒於20200213於香港家中,享耆壽98歲。

家庭:丈夫周容允,兒子周潤發,媳婦陳薈蓮。4名兒女中,以周潤發最孝順,經常陪伴她,即使在母親節當天必須前往北京拍戲,也要先與母親喝早茶再出門。發哥家中有四個兄弟姊妹,在家中排行老三。大八歲的攝影師姐姐周聰玲言及<發哥很早已送給兄弟姐妹物業,讓家人不用為住屋煩惱,相當顧家>。
喪禮:低調進行,發媽生前對周潤發叮囑後事一切從簡,不要搞風光大葬。20200306在沙田寶福山設靈,20200308早上舉行大殮儀式,遺體隨即移奉歌連臣角火化,骨灰將安放在家鄉南丫島。發哥向來做事低調,一切事宜很低調和簡單,只邀請了周家至親出席。周潤發的胞姐周聰玲也表示,母親雖然有氣管問題,但絕對不是肺炎。

榮譽:行事低調,2008年9月獲得<世界傑出慈愛母親獎>。

陳玉蓮被問到分手原因,她向《中時》坦言年輕時性格剛烈、說話直,常惹得發媽不高興。

2020年3月7日 星期六

候西泉

侯西泉
侯西泉
http://www.ntutana.org.tw/?p=878
侯西泉畢業年限/科系:民國 57 年,工業設計科建築設計組
現職:寬泉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高雄漢來大飯店董事長、高雄漢神百貨董事長
☼給學弟妹的良言:
懷著感恩的心,保持隨時反省自己的能力。

陳美儒

陳美儒
台灣文學網介紹:
https://tln.nmtl.gov.tw/ch/m2/nmtl_w1_m2_c_2.aspx?person_number=K24095

陳美儒
本名陳美儒筆名曉儒老師性別女字號曉儒老師別號曉儒籍貫臺灣臺北出生地出生日期1952-5-28來臺時間-生或卒生辭世時間--

學經歷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曾任國中老師、《新生報》兒童版、青少年版主編、師範大學語文中心兼任講師、實踐設計管理學院講師,曾多次代表國家前往歐美各國擔任「海外華文教師研習營」巡迴講座。現任臺北市建國中學教師。文學風格陳美儒創作文類以散文為主。因教學的關係,多年來始終堅持以關懷青少年成長、提倡親子EQ、兩性和諧情愛為主題,作品對於迷惑的年輕一代頗有助益。陳美儒將中國文學與心理輔導諮商做一個美麗的交集,是一位充滿感染力的教育者。文學成就曾獲中華語文獎章、教育部研究著作獎、十大傑出女青年。

博客來介紹:
陳美儒

  知名作家、親子教育專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畢業,曾任台北市建國中學

  資深高三國文教師兼導師,於2017年退休。

  春風化雨任教建中近40年,她是許多父母師長最信任的人,也是許多年輕心靈最想傾訴心事的大朋友。

  「美儒老師」是許多讀者、聽眾對她的稱呼,致力於關懷青少年的成長、以提倡親子EQ為寫作主題,著作逾三十部。

陳美儒

Follow Author

0 followers

兒童青少年心理親子教育家‧兩性專欄作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國文研究所畢業。
1992年以現代生活教育家 榮獲 第14屆 中華民國十大傑出女青年。

任教建國中學逾三十年,資深高三國文教師兼導師;建國中學國文科召集人,大學學測,大學指考國文科試題檢視委員;師大國語中心、實踐大學兼任講師等。

建中紅樓春風化雨,教育弟子數千人;如今許多學生,已成為海內外各行各業傑出菁英。她是一位充滿影響力與感染力的作家教師,也是許多人信任的親子大師美儒老師。

侯明峰

侯明鋒
出生: 台灣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

姪子/外甥: 侯乃維

姪女/外甥女: 侯乃嘉

兄弟姊妹: 侯友宜
高醫網頁介紹
現任職稱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 院長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院長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 院長   專科執照與學會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醫學會會員
台灣消化系外科醫學會
美國臨床腫瘤學會
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乳房醫學會常務理事
中華民國醫用超音波學會理事
歐洲乳癌學會   專長  乳癌診斷、手術及化學治療、分子腫瘤學     備註說明

嘉工校友會中區人名錄

嘉工校友會中區人名錄
中區校友
  
中區會長   羅高明  善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
中區總幹事  江耀仁  笠屋營造股份有限公司&
                                              佳園豐業有限公司
中區常務理事 陳武桓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三區
                                              管理處前經理
中區常務理事 李添榮  宇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中區理事   許丁鑫
中區理事   陳肇欽  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第四區
                                              管理處主任
中區理事   黃文福
中區理事   羅萬枝       鉅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中區理事   陳瑞吉
中區理事   郭文賓       景富莊 柚木傢俱
中區理事   曾靜柱       三可德冷凍空調(股)公司
中區校友   蕭瑛星       國立彰師大附工 校長
中區校友   黃川桂  國立彰師大工教系副教授  
中區校友   許丁鑫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
                                              台中分處分處長
中區校友   林徵庸  PROSUN保聖偏光太陽膜
中區校友   李坤達  李雙手專業藝術工作室
中區校友   王培堂  勁祥空調有限公司 經理
中區校友   林清利  義和營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長
中區校友   楊適槐  楊適槐建築師事務所建築師
中區校友   張春田  遠東科大光電工程系副教授
中區校友   黃啟三  建國科大機械工程系教授
中區校友   林界甫  德光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協理
中區校友   林啟芳  恒域營造有限公司
中區校友   張永福  台灣電力公司中區施工處
中區校友   蔡建興  大城建設(股)公司研展
                                              設計部經理
中區校友   田明旗  
中區校友   嚴敏川
中區校友   凌佑全  家揚不鏽鋼有限公司
中區校友   張克明  佳昌油墨股份有限公司
中區校友   陳增天       21世紀不動產台中市政中心
                                              加盟店  經理
中區校友   翁錦松       北宏企業有公司 負責人
中區校友   周文軒  

侯友宜

侯友宜
維基百科介紹:
侯友宜新北市第2任市長

現任

就任日期
2018年12月25日副職謝政達
陳純敬
吳明機前任朱立倫新北市第1-2屆副市長任期
2010年12月25日-2018年3月6日[2]市長朱立倫前任首任繼任呂衛青中華民國第13任內政部警政署署長任期
2006年6月20日-2008年6月20日部長李逸洋
廖了以前任謝銀黨繼任王卓鈞中央警察大學第17任校長任期
2008年6月21日-2010年12月24日前任謝銀黨繼任謝秀能個人資料性別男出生1957年6月7日(62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嘉義縣朴子鎮
(今嘉義縣朴子市)國籍 中華民國政黨 中國國民黨(1975年-)[1]配偶任美鈴兒女

侯乃維(長子,歿)

侯昱帆(長女)

侯乃嘉(次女)

侯又嘉(三女)

親屬

侯明鋒(二哥)

林郁智(藝名納豆,表外甥)

學歷

臺灣省立嘉義高級中學畢業

中央警官學校刑事警察學系畢業(1980年)

中央警察大學正科45期畢業

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

經歷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分隊長
(1980年-1985年)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除暴組偵查員
(1985年-1986年)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檢肅扒竊組組長
(1986年-1988年)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局刑事組組長
(1988年-1990年)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副大隊長
(1990年-1992年)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督導
(1992年-1994年)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偵查隊隊長
(1994年-1995年)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大隊長
(1995年-1998年)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副局長
(1998年-2001年2月)

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局長
(2001年2月-2003年6月)

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長
(2003年6月-2006年1月)

內政部警政署署長
(2006年1月-2008年5月)

中央警察大學校長
(2008年6月-2010年12月)

新北市第一任副市長
(2010年12月-2014年12月)

新北市第二任副市長
(2014年12月-2018年3月6日)

 新北市第3屆市長
(2018年12月25日-2022年12月24日)

Close

侯友宜 (1957年6月7日-),中華民國警政界及政治人物,中國國民黨籍,現任新北市市長。嘉義縣朴子市人,曾任內政部警政署署長、中央警察大學校長。在2018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勝於前台北縣長蘇貞昌而當選新北市長。[3]

家庭背景

侯友宜父親是軍人,被國民政府徵召,參加國共內戰,退伍後為豬肉販[4]。侯友宜1957年6月7日出生於嘉義朴子。家中四兄弟姊妹中,排行第三,次兄侯明鋒為知名醫師,有「南臺灣乳癌第一刀」之稱[5][6],曾任小港醫院院長。侯友宜與妻子任美鈴,育有三女一子[7]。1992年5月15日,兒子侯乃維在健康幼稚園火燒車事件中喪生[8]。侯友宜是藝人林郁智(納豆)表舅[9]。

學歷

侯友宜幼年時為棒球好手,曾為朴子少棒隊捕手[10]。侯友宜嘉義中學畢業後,同時考取國防醫學院、高雄師範學院與中央警官學校,家人希望他步入杏林或杏壇,但侯友宜看了《十大神探》一書之後,排名第一的主角就是會「壁虎功」的刑警[11],加上上大學後想放鬆,才會選擇自認為課業壓力較輕的警官學校,刑事警察系畢業。在擔任刑事局副局長任內,侯友宜於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進修[12],並於2005年拿到博士學位。[13]

從警生涯

擔任刑事警察

1980年,任職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臺北市刑大),歷任分隊長、除暴組偵查員、除暴組長,曾率隊成功圍捕梁國愷、王邦駒[14][15]、張瑞東等多名槍擊要犯[16],因偵破多起重大刑案及參與執行一清專案掃蕩黑幫而嶄露頭角[17][18]。

1985年,偵破林宗誠殺警奪槍案。

1986年,升為「檢肅扒竊組」組長,負責偵訊有1980年代最冷酷殺手之稱的劉煥榮[19],據侯友宜好友葉毓蘭所述,當時侯友宜天天帶著劉煥榮最愛吃的魚下巴、鴨舌去牢裡看他,又協助安排劉母到牢中會面,才突破劉煥榮心防,配合交代涉案情節,獄中還繪製一幅鍾馗圖致贈侯友宜。[20]

1988年,升中山分局刑事組長。

1989年,鄭南榕被依叛亂罪傳訊,侯友宜奉命帶隊到到自由時代雜誌社執行拘捕,鄭南榕以自備的三桶汽油桶自焚身亡,侯友宜也因此事件遭到批評[21][22][23]。對此,侯友宜表示,當年是接到高檢署簽發的限期拘票,奉各級長官命令辦事,基層無法抗命。情資顯示鄭南榕預備刀具、汽油,因此除依法拘提,也找消防隊協助救人,事發後警消將鄭南榕女兒在內的12人救出,但也有多名警消因此嚴重燒傷,對於鄭南榕的死,非常遺憾。[24][25]

1990年,擔任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副隊長,偵辦當年震驚社會的新光少東吳東亮1億元綁架案,親自逮捕主嫌胡關寶。[26][27][28]

1992年,擔任第一次獵龍專案指揮官,圍捕犯下50多起綁架殺人案,綽號「宜蘭龍」的頭號槍擊要犯陳新發,於吳興街發動強力攻堅,擊發約2千顆子彈,最後引發公寓爆炸,陳新發和黨羽陳根龍、張耀天一起燒死於屋內,當年創下台灣警匪槍戰開槍次數最多的紀錄。[29][30][31]

1994年,擔任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督導,參與調查發生於中國大陸境內的千島湖事件。[32]

1995年,擔任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偵查隊隊長,後轉任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隊長。1996年偵辦宋七力宗教斂財案,讓宋七力坦承詐騙。[33][34]

1997年,擔任臺北市刑警大隊隊長與臺北市警察局和0414專案小組共同偵辦白曉燕命案,於臺北市龍江路、五常街圍捕兇嫌林春生、陳進興和高天民,並於臺北市石牌路緝拿高天民,高天民飲彈自盡。在南非武官卓懋棋挾持事件中,當時的刑事局長楊子敬主張攻堅,侯友宜則認為可先嘗試談判,因此單獨爬入官邸斡旋,帶出受傷的卓懋棋、大女兒梅蘭妮。經過媒體連續七個小時對陳進興電話連番轟炸後,侯友宜用陳進興妻子張素貞作為交換,抱出卓懋棋領養的七個月大的男嬰,其後陳進興指名要與謝長廷談判,謝長廷在侯友宜陪同下進入官邸談判,承諾為陳進興妻子張素貞辯護,成功安撫陳進興情緒,帶出卓懋棋的小女兒克莉絲汀,並請來監察委員葉耀鵬當面接受陳進興夫婦陳情,陳進興終於棄械投降。[35][36] [37][38]

1998年,升任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副局長。

2001年,升為桃園縣政府警察局局長。

2003年,任刑事局局長,瓦解吳俊卿(番薯)犯罪集團。另因侯友宜認為中、南部地區出現重大暴力犯罪集團,或是有民意代表涉案時,地方警力有時難以突破,因此成立中部與南部打擊犯罪中心,由位處中央的刑事局派員南下支援,在台中市與高雄市分別成立刑事局中部與南部打擊犯罪中心,派遣數十名菁英警力進駐台中與高雄,為中部及南部打擊犯罪部隊注入強心針。[39][40] [41]

2004年,參與調查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的319槍擊案。

2004年,成立「165防詐騙諮詢專線」,成為全球首個防詐專責機構,165從最初功能定位為提供民眾反詐騙諮詢管道,到現在任務轉趨更多元化,除受理諮詢、檢舉及100%輔介被害人至各地警局報案外,陸續整合電信[42][43]、金融與網路業者,執行詐騙電話、被害款項攔阻等工作[44],有效降低詐騙案件。[45]。

2005年,偵破王柏忠和王柏英兄弟所犯之汐止殺警奪槍案。

2005年,偵破毒蠻牛事件、破獲林明樺犯罪集團。並於第三次獵龍專案,於臺中縣沙鹿鎮(現臺中市沙鹿區)槍戰中逮捕張錫銘。

2003年-2005年擔任刑事局長間,設立駐外警察聯絡官建築全球情報網,過去警察沒有派駐外國的編制,但考量犯罪國際化,我國警方應主動到外國蒐集情報、跨國警方合作打擊犯罪。因此侯友宜積極向外交部爭取,希望能撥出外館名額,讓警方派遣刑事駐外聯絡官,擴大調查犯罪的情報網,2004年8月間,外交部同意在菲律賓等3國實施這項制度,並於2005年5月15日正式派遣駐外刑事聯絡官。2006年8月日本東京、馬來西亞吉隆坡與印尼雅加達等3地,亦派遣駐外刑事聯絡官,強化跨國刑事合作、追緝跨國犯罪、保護台僑安全。[46]

警政署長

2006年1月,以不到50歲的年齡升任警政署署長[47],是臺灣警界的代表人物,傳媒常稱「侯探長」 [48][49][50]。

2006年4月,因應科技犯罪日益增加的趨勢,成立科技犯罪防治中心,將資訊、通訊科技應用於犯罪偵防,整合資通資源與相關單位聯手打擊犯罪。[51] [52]

2006年8月,施明德發起倒扁集會,為防止黑幫介入聚眾活動製造動亂,警政署長侯友宜啟動「祥和專案」,動員全國刑警對轄區內黑幫份子展開監控[53]。以「事前全面約制」、「現場立即處理」、「事後法辦追訴」三策略,全面防制黑幫假借各項名義製造暴力衝突。[54]

2007年,署長任內將基層員警之年功俸由原來的450元級提高兩級到500元級,每人每月增加3875元。

轉任警大校長

2008年,馬英九政府執政,原臺北市警察局局長王卓鈞升任為警政署長,侯友宜轉任中央警察大學校長[47]。

政治經歷

新北市副市長(2010-2018)

2010年,受新北市市長朱立倫之邀擔任副市長。後擔任新北市副市長七年多,故傳媒通稱為「侯副」[55],2015年10月19日,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受國民黨徵召,取代洪秀柱,參與總統大選因而請假三個月,侯友宜代理新北市長。侯友宜2018年2月28日提出辭呈,參選新北市市長[56],朱立倫於3月6日任命原財政局長呂衛青接任副市長。4月6日,侯友宜初選民調勝出,擊敗周錫瑋等人,正式代表國民黨參選新北市市長。

2018年11月24日擊敗對手蘇貞昌,當選新北市第三任市長。

新北市市長(2018-)


新北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2018年11月24日擊敗對手蘇貞昌,當選新北市第三任市長。

新北市市長(2018-)


新北市長選舉得票分布。

More information: 2018年新北市市長選舉結果, 號次 …


爭議事件

文化大學宿舍

2018年,競選新北市長過程中爆出文化大學宿舍出租爭議,此案涉及文化大學是否違反台北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定而將位於住二特使用分區之建物作為學生宿舍使用[57][58],文化大學嚴正抗議不實指控[59]。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長林洲民說「都發局102年的公文也未提及該處可當成住宿住宅」,並未認定可以當作宿舍住宅使用,後續處理仍在研議[60]。然而有家長代表認為,台北市政府的回答並無解決學生的問題,為什麼大群館違法,今年選舉前才提出來,前幾年是不是市府團隊裡的公務人員有包庇行為?希望台北市政府對於宿舍問題的解決有一個正確回應,不要讓學生住宿權益成為選舉下的犧牲品[註 1][61]。由於此爭議涉及侯友宜家族市價新台幣5億元的房地產,遭質疑利用99張門牌避稅[62][63][64][65],侯友宜回應此事一切合法[66]。
蘇貞昌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黃韋鈞表示,在與文大簽訂15年租金合約時,整棟建物又變成在侯友宜兩個女兒名字組合的「又昱公司」名下。這樣擁有2500萬元資本額的公司,並且年年得以收取2000萬以上的租金的公司突然出現在自己女兒名下,侯友宜竟然稱不知情?[67]
簡舒培稱侯規避法律漏洞,簡舒培稱侯公開整面牆的資料找不到繳納房屋稅的資料。[68]

高雄氣爆

2015年八仙樂園派對粉塵爆炸事故後,壹電視節目《正晶限時批》曾公布一段錄音檔,當中新北市副市長侯友宜提到最近愛心捐款的熱度冷下來了,「熱度沒有了,這是不對的」、「今天是500個,不像高雄氣爆才40幾個」,遭到網友批評[69]。對此,侯友宜表示,那是他先前和八仙氣爆的傷患家屬座談時,其中有一句話被網友曲解為他不關心高雄氣爆的受災者,完全不是他的本意,他只是向家屬說明兩場氣爆不同規模的受災人數[70][71]。

岳父

侯友宜出訪中國大陸時,說自己是道地的「上海女婿」,還分享從上海籍的岳父身上「耳濡目染」不少,但網友質疑侯友宜岳父在1980年已過世下葬,侯友宜和妻子任美鈴是1982年才認識,不可能見過岳父[72][73],後侯友宜改口說「見過1次面,與岳父不熟。」[74][75]。

顧問

2018年10月,侯友宜與國民黨中和市議員參選人陳錦錠、邱烽堯及金瑞龍的中和聯合競選總部聘任前竹聯幫堂主劉振南擔任顧問團副團長,引發爭議。[76][77]中和聯合競選總部主委邱垂益表示,侯友宜跟劉振南不認識,劉振南是前中和市長呂芳煙外甥,是自己考量地方生態平衡而邀請劉振南加入。[78][79]侯友宜則表示,分區總部安排誰當顧問團成員,原則上都尊重,他不會去作深入的了解,一個人難免有過去,最重要要改過。[80][81][82]。

反深澳電廠影片

侯友宜19日公布反深澳電廠影片,影片中出現發電廠煙囪冒黑煙的片段,被台灣電力公司批評造假。[83]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表示該影片,內容來自以色列阿什杜德海灣漏油畫面、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輪船漏油畫面、以及俄羅斯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中心。[83] 侯友宜表示影片是示意圖,因為諸多研究都呈現出燃煤電廠所造成的空汙問題,希望藉由影像的方式強調若真的興建深澳電廠,會破壞整個大自然及人體健康[84];侯辦也表示經濟部離岸風電宣傳影片,也是用國外風力發電機組作為示意畫面,難道也是執政黨在騙選民嗎? [85] 另侯友宜也呼籲,pm2.5的傷害不容忽視,若執政黨真的顧慮民眾健康安全,應該理解影片意義、跟民眾站在一起,共同反深澳電廠才對。[86]

鄭南榕事件

鄭南榕,在臺灣仍處於動員戡亂時期,人權及言論自由未受到充分保障之時,多次表態支持台灣獨立等不為當局所容的的理念、創辦黨外刊物。被依涉嫌叛亂的罪名遭法院通緝逮捕。侯友宜時任中山分局刑事組長,帶隊攻堅自由時代雜誌社,而致鄭南榕自焚身亡。[87]二十九年後侯在面對質問時,表示當時他擔任基層的刑事組長,接到高檢署簽發的限期拘票,「若抗命就是瀆職,警察能抗命嗎?」,當時情資顯示鄭南榕預備刀具、汽油,極可能自殺,因此也有找消防隊協助,最後雖將雜誌社內其他12人救出、但多名警消因此受傷,鄭南榕仍不幸自焚而亡,「這是不成功的救援」[88]。對此,鄭南榕遺孀葉菊蘭批評侯友宜是漢娜鄂蘭筆下「平庸的邪惡」[89],賴清德、蘇貞昌等多位政治人物也有嚴厲批評[90][91]。但也有評論認為,這是民進黨為選舉而操作議題[92][93][94],亞洲警察學會祕書長葉毓蘭便質疑,如果要究責,應該從當時的總統李登輝開始,先逐級追究當時下命令的人,而非現場執行任務的基層員警。[95]
此事連帶引發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促轉會)爭議事件,2018年9月,有媒體掌握錄音檔,指出促轉會副主委張天欽在內部會議中自詡為「東廠」,點名侯友宜是轉型正義最惡劣的例子,並說「這個如果沒有操作,很可惜!」[96][97]。造成輿論譁然,並引發促轉會是否淪為鬥爭工具的爭議,副主委張天欽、主委黃煌雄為此相繼請辭。[98][99][100][101]

相關條目

侯友宜市府

新北市市長

新北市政府

文字註釋

^ 他強調,為什麼大群館違法,今年選舉前才提出來,前幾年是不是市府團隊裡的公務人員有包庇行為,他希望台北市政府對於宿舍問題的解決有一個正確回應,不要犧牲學生住的權益,讓學生成為選舉下的犧牲品。

參考文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侯友宜

新北市政府

侯友宜的Facebook專頁

More information: 中華民國政府職務, 教育職務 …


2020年3月5日 星期四

潘嘉麗

潘嘉麗
網路資料:
潘嘉麗簡介檔案
姓名:潘嘉麗
英文名:Kelly Poon

身高:160 cm
體重:40 kg
血型:O型
星座:巨蟹座
生日:1983年7月11日
學歷:新加坡理工學院海運管理商科
語言:華語、英語、粵語、馬來語、客家話
潘嘉麗
維基百科介紹:
潘嘉麗女歌手本名潘嘉麗英文名Kelly Poon國籍 新加坡出生1983年7月11日(36歲)
 新加坡語言華語、英語、粵語、馬來語、客家話教育程度新加坡理工學院配偶游政豪(2020年結婚)音樂類型華語流行音樂出道作品《Love me, Kelly》活躍年代2005年至今唱片公司環球唱片(2006年-2007年)
大國大熊星娛樂 (台灣)(2007年-2010年)
滾石唱片 (台灣) (2011年)
宇宙娛樂 / 太陽娛樂文化 (台灣) (2014年-至今)經紀公司環球唱片(2006年-2007年)
大國大熊星娛樂 (台灣)(2007年-2010年)
滾石唱片 (台灣) (2011年)
摩得娛樂 (新加坡) / 宇宙娛樂 (台灣)(2014年-至今)網站潘嘉麗臉書專頁

Close

潘嘉麗(英文名:Kelly,1983年7月11日-),新加坡歌手。
潘嘉麗過去曾是新航空姐,於新加坡參加絕對SuperStar脫穎而出,獲得女子組第一名,比賽結束後,與環球音樂簽下了唱片合約。在學時期也曾因擅長模仿孫燕姿而贏得她的演唱會門票。
於2006年2月14日發行第一張個人專輯《Love me, Kelly》,且收錄了她自創的兩首歌曲《December》和《計時炸彈》,此張專輯在新加坡創下白金銷量。
2007年潘嘉麗受姚謙賞識,來台發行專輯《在世界中心》。
2008年10月發行專輯《Smiling Kelly》,此張專輯潘嘉麗剪去長髮,造型上偏向中性。
2011年7月發行專輯《超給麗》,當中大部分的歌曲都是由潘嘉麗自己創作。
2013年參與新加坡版女人我最大節目,為節目主持人之一。
2013-2014年參加台視Super Star 我要當歌手,獲得出個人EP的機會。
2014年7月發行專輯《情人嘉麗》,造型上不同以往,首次嘗試性感路線。
2014年潘嘉麗獲得第19屆新加坡金曲獎區域傑出歌手。同年也獲得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區域傑出歌手以及魅力歌聲大獎。
2017年參與了微電影《結婚倒數180天》的演出(與黃騰浩合演)。
2015至今Kelly也開啟了網路平台分享他的音樂,翻唱了許多特製歌曲,也把《太陽的後裔》主題曲之一《Always》翻譯成中文歌曲,受到很多的關注。
對於創作,Kelly一向喜歡和不同的音樂人合作。一起玩音樂常常也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帶來了很多驚喜。

音樂作品

單曲

2017年7月 《還能擁抱》 - 電視劇<鐘樓愛人>插曲

專輯

More information: 專輯資料, 曲目 …

合輯

More information: 專輯資料, 曲目 …

榮耀

首張國語專輯創下白金銷量

上海:雪必榜-新人獎

香港:新城國語力-新勢利新人獎

第19屆新加坡金曲獎(2014): 區域傑出歌手(新加坡)

全球華語排行榜(2014): 區域傑出歌手(新加坡)

全球華語排行榜(2014): 魅力歌聲大獎

電影

2010年 《愛情鬥陣》

2017年 《結婚倒數180天》

節目通告

爸媽囧很大 (公視)

外部連結

潘嘉麗臉書專頁

潘嘉麗Youtube頻道

潘嘉麗Youtube頻道(2014年建立)

潘嘉麗Twitter

Rock Records 滾石

潘嘉麗的部落格

潘嘉麗的部落格

潘嘉麗微博

參考來源

潘嘉麗專區 - 明星 - udn聯合追星網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潘嘉麗

2020年3月1日 星期日

學生情人人名錄

學生情人人名錄
H:20140430壹周刊調查。
韓國:文根英2000國民妹妹恩熙、尹恩惠2006申采靜、朴信惠2013恩尚、全智賢2001、韓彩英2005成春香、具惠善2009金絲草。
台版:陳姸希2014沈佳宜、方季韋1988。

2020年2月29日 星期六

嚴正嵐

嚴正嵐
維基百科介紹:
嚴正嵐

出席2018年東京國際戲劇節授賞式

女演員本名嚴正嵐羅馬拼音Cheng Lan, Yen英文名Vera Yen國籍 中華民國出生1989年5月16日(30歲)
 臺灣高雄縣職業創作歌手、演員語言華語、日語教育程度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五專部應用外語科親屬嚴振欽(兄)[1]音樂類型創作音樂、獨立音樂演奏樂器吉他、鍵盤、鋼琴代表作品屍憶、花甲男孩轉大人、花甲大人轉男孩、大三元活躍年代2015年-至今唱片公司海蝶音樂(2018年-)經紀公司氧氣電影有限公司網站嚴正嵐 Vera Yen的Facebook專頁嚴正嵐的Instagram帳戶相關團體南拳媽媽(2016年離隊)[2]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獎項

以作品《直線七秒》獲得第39屆金穗獎最佳女演員

關閉

嚴正嵐(1989年5月16日-),是一位台灣的女演員與創作歌手。曾為南拳媽媽第四代成員,現已退團。 2015年通過由王小棣、蔡明亮、瞿友寧等八位導演共同創辦的「Q Place表演教室」[3][4][5]好演員班甄選,並進行戲劇課程訓練,以第一期學員身分結業[6]。隨後2016年亦參與《植劇場》的拍攝。2017年藉由公視學生劇展短片《直線七秒》[7]獲得第39屆金穗獎「一般作品類:單項表現獎(最佳女演員)」[8][9][10]。2018年以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中的阿瑋(方瑋琪)一角,入圍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11][12]。

演出作品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嚴正嵐

嚴正嵐的Facebook專頁

嚴正嵐的新浪微博 

嚴正嵐的Instagram帳戶

YouTube上的嚴正嵐頻道

影劇資料庫

嚴正嵐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嚴正嵐. @movies【開眼電影網】.

嚴正嵐Vera Yen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台灣電影網Taiwan Cinema】上嚴正嵐的頁面


江沂宸

江沂宸
H:花甲轉大人飾演劇中的雅婷。
維基百科介紹:
江沂宸女演員英文名
Cammy國籍 中華民國
 加拿大出生1992年5月23日(27歲)職業演員語言國語、英語、臺語教育程度加拿大McMaster_University 經濟學學士代表作品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活躍年代2016年-至今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Close

江沂宸(1992年5月23日-),本名江宜蓉,台灣新生代女演員。
2016首度演出電視劇《植劇場-戀愛沙塵暴》以楊敏霓一角初試啼聲,入圍第52屆金鐘獎「戲劇節目新進演員獎」。
2017年演出《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李雅婷一角受到矚目,入圍第53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
2018年再次因演出《20之後》張品妤,入圍第54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主角獎」。

個人經歷

江沂宸15歲留學加拿大,大學就讀經濟系,畢業後回台曾做過臨時演員一段時間。
2014年甄選上北藝大電影碩士班導演組演員培訓課程,開始參與許多短片作品演出。
2015年甄選上王小棣等八位導演共同創辦的「Q Place表演教室」戲劇課程訓練。
2016年以短片《神愛世人》、《無名卒》雙入圍「MOD微電影暨金片子創作大賽」個人獎項「最佳女演員獎」,同年正式開始參與電視劇、電影演出。

戲劇作品

電視劇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作品名稱 …

電影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作品名稱 …

電視電影/新創電影/短片/微電影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作品名稱 …

廣告

2016年 YOKU MOKU《最好的媽媽》- 導演 翁詩蕙

2017年 全能狗S《生命是一團毛茸茸的謎》- 導演 龍希武

2018 LANEIGE《怦然心動萌萌眼操預備!》

2019 全國電子《我的百變爸爸》- 導演 羅景壬

音樂錄影帶

2015年 宇宙人《不孤島Islands》孤獨版

2015年 宇宙人《不孤島Islands》不孤獨版

2016年 五月天 -《溫柔》

2016年 戴佩妮 -《賊》

2017年 海裕芬 -《咕咾小姐》

2017年 曾沛慈 -《偏愛》

2017年 Vast & Hazy -《與浪之間 Waves》

2017年 告五人 -《迷霧之子》

2017年 陳明 -《再見的另一面》

2018年 莊鵑瑛 -《何必記念》

2019年 八三夭 -《蠢蛋》

獎項紀錄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頒獎典禮 …

外部連結

江沂宸 Cammy的Facebook專頁

江沂宸 Cammy的Instagram帳戶}


阿雷奧拉

阿雷奧拉
維基百科介紹:
阿爾馮斯·阿雷奧拉
Alphonse Areola

2011年,效力巴黎聖日耳曼時的阿雷奧拉

個人資訊出生日期1993年2月27日(26歲)出生地點法國巴黎身高1.95米(6英尺5英寸)[1]位置門將球隊資訊現在所屬皇家馬德里(巴黎聖日耳曼外借)球衣號碼1青年隊1999–2006小天使(Petits Anges)2006–2012巴黎聖日耳曼2008–2009→ 法國國家足球培訓基地(英語:INF Clairefontaine)(外借)職業球隊*年份球隊出場(進球)2010–2013巴黎聖日耳曼學院(英語:Paris Saint-Germain Academy)57(0)2012–巴黎聖日耳曼75(0)2013–2014→ 朗斯(外借)35(0)2014–2015→ 巴斯提亞(外借)35(0)2015–2016→ 比利亞雷阿爾(外借)32(0)2019–→ 皇家馬德里(外借)2(0)國家代表隊‡2008–2009法國 U-1614(0)2009–2010法國 U-1710(0)2010–2011法國 U-184(0)2011–2012法國 U-198(0)2012–2013法國 U-2016(0)2013–2014法國 U-219(0)2018–法國3(0)

榮譽

男子足球代表  法國國際足總世界盃冠軍2018 俄羅斯

* 職業球隊出場次數與進球數僅計算國內聯賽部份
最後更新於:2017-08-05
‡ 國家代表隊出場次數和進球數
最後更新於:2019-6-2

Close

阿爾馮斯·阿雷奧拉(Alphonse Areola,1993年2月27日-),是一名法國職業足球員,現時由法甲球隊巴黎聖日耳曼租借至西甲球隊皇家馬德里。司職門將。
阿雷奧拉為巴黎聖日耳曼的青訓球員。於職業生涯初期,他曾被外借至法乙的朗斯、法甲的巴斯提亞,以及西甲的比利亞雷阿爾。效力比利亞雷阿爾時,阿雷奧拉曾創下俱樂部連續最長不失球時間,時間為620分鐘。
阿雷奧拉在具備驚人爆發力的同時又有出色的身高;被當代知名守門員教練,任職於切爾西的Christophe Lollichon認為是比法國當前國門洛里斯更優秀的球員[2],並且表示原本曾打算將其簽下以代替罷訓的庫爾圖瓦,但最後沒能成功。[3]
在國家隊方面,阿雷奧拉曾代表法國各階青年國家隊上場。其中,他曾先後跟隨法國 U20隊與成年隊參加2013年國際足總U-20世界盃和2018年國際足總世界盃,並雙雙贏得冠軍。

球會生涯

巴黎聖日耳門

早期生涯

阿雷奧拉6歲時,加入了小天使(Petits Anges)的青年軍,效力了7年,其後轉投巴黎聖日耳曼的青年軍。當他15歲時,球隊教練建議他加入法國國家足球培訓基地(英語:INF Clairefontaine),以促進他進步。1年後,阿雷奧拉返回球隊,並於2009年7月簽下首份職業合同,簽約3年[4][5]。
2013年5月18日,阿雷奧拉首次代表巴黎聖日耳曼一線隊上場。他在對陣比斯特的聯賽中,於第48分鐘後備替補先發門將薩爾瓦多·施尼古,最終球隊以3比1勝出。巴黎聖日耳曼和比斯特在此輪聯賽舉行前,已經分別成為該屆法甲聯賽冠軍和降級隊伍[6]。阿雷奧拉於聯賽煞科戰對陣洛里昂的比賽中先發上場,於第61分鐘被球隊的第四門將羅南·拿哥姆(英語:Ronan Le Crom)替補,但拿哥姆其後因侵犯朱利恩·奎爾西亞(英語:Julien Quercia)而被逐離場[7]。


2014年,效力朗斯時期的阿雷奧拉

2013-16賽季:外借至朗斯、巴斯蒂亞和維拉利爾

2013年7月23日,阿雷奧拉被外借至法國乙級足球聯賽俱樂部朗斯,為期1個賽季,時任總教練為前巴黎聖日耳曼總教練安東尼·孔鮑爾(英語:Antoine Kombouaré)[8]。他立刻取代魯迪·利奧(英語:Rudy Riou),成為球隊的先發門將,全季於各項賽事為球隊上場36次,包括首次於法國盃上場。他亦協助球隊於該季聯賽排名第2,並升級至法國甲級足球聯賽[9]。阿雷奧拉全季出色的表現令他入選法國乙級足球聯賽最佳陣容和成為當季法國乙級足球聯賽最佳門將[10]。

2016-17賽季:回歸巴黎聖日耳門

國家隊生涯


為法國 U19上場時的阿雷奧拉

阿雷奧拉曾代表法國各階青年國家隊上場。他亦有資格代表菲律賓國家足球隊上場,因其父母擁有菲律賓的血統。於2011年,菲律賓國家足球隊總教練丹·柏拉米(英語:Dan Palami)曾邀請阿雷奧拉考慮代表菲律賓隊上場[11]。

青年隊

於2008年至2014年間,阿雷奧拉代表法國 U16至法國 U21上場。於2013年國際足總U-20世界盃決賽,他成為球隊勝出的功臣。比賽進行延長賽後仍未能分出勝負,需以PK大戰決定冠軍,阿雷奧拉連續撲出委拉斯凱兹和阿拉斯卡埃塔(英語:Giorgian De Arrascaeta)主射的十二碼,最終球隊PK大戰以4比1擊敗烏拉圭 U20,奪得冠軍[12]。阿雷奧拉亦曾代表法國青年國家隊出戰2010年U17歐洲國家盃(英語:2010 UEFA European Under-17 Championship)、2012年U19歐洲國家盃(英語:2012 UEFA European Under-19 Championship)和2015年U21歐洲國家盃的比賽。

法國國家足球隊

2015年10月1日,法國國家足球隊總教練迪迪埃·德尚首次徵召阿雷奧拉,參加對陣亞美尼亞和丹麥的友誼賽,以備戰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可是,他於2場比賽中皆沒有上場[13]。於2016年9月至11月,法國隊隨後3次在友誼戰平2018年國際足總世界盃外圍賽的徵召中,阿雷奧拉均能入選,但他扭傷腳踝而被迫退出世界盃外圍賽的大軍名單[14]。
儘管如此,阿雷奧拉仍入選2018年國際足總世界盃的法國隊23人大名單,並且成為了僅有的兩名未上場球員之一(另一位是後衛Adil Rami);有趣的是,法國奪冠時阿雷奧拉代表成年國家隊的上場次數仍然是0。
法國隊在世界盃結束後的首個國際賽事是歐洲國家聯賽,然而開賽前夕法國的兩名資深門將洛里斯與曼丹達均遭遇傷勢無法參加,阿雷奧拉終於在2018年9月6日於慕尼黑安聯競技場面對德國的比賽迎來自己的成年國家隊首秀。阿雷奧拉在這場比賽技驚四座:不僅一球未失,且單場六次成功撲救為法國隊球員十年來的新高[15],出色的發揮並不遜於對面的傳奇名將諾伊爾,成功幫助高盧雄雞在客場守住0-0的平局。隨後9月9日面對荷蘭的比賽中阿雷奧拉依然首發,法國則以2-1的比數勝出,阿雷奧拉獲得了在成年國家隊的首勝。

生涯統計
生涯統計

球會

截至2017年8月25日 [16]

More information: 俱樂部, 賽季 …

1包括法國盃和西班牙國王盃。
2包括法國聯賽盃。
3包括歐足總歐洲聯賽和歐洲冠軍聯賽。
4包括法國超級盃。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榮譽

球會

 巴黎聖日耳曼

法國足球甲級聯賽:2012-13賽季

法國聯賽盃:2016-17賽季(英語:2016–17 Coupe de la Ligue)

法國盃:2016-17賽季(英語:2016–17 Coupe de France)

法國超級盃:2016年(英語:2016 Trophée des Champions)、2017年(英語:2017 Trophée des Champions)

國家隊

 法國 U20

國際足總U-20世界盃:2013年

 法國

國際足總世界盃:2018年

個人

法國乙級足球聯賽最佳門將:2014年

法國乙級足球聯賽最佳陣容:2014年

歐洲冠軍聯賽最佳進步陣容:2016年

參考資料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外部連結

阿爾馮斯·阿雷奧拉於比利亞雷阿爾官方網站上的資料 (西班牙文)

阿爾馮斯·阿雷奧拉於巴黎聖日耳曼官方網站上的資料

Soccerway 資料庫:阿爾馮斯·阿雷奧拉

阿爾馮斯·阿雷奧拉 – UEFA國際賽競賽紀錄

阿爾馮斯·阿雷奧拉 FIFA 國際賽競賽紀錄

阿爾馮斯·阿雷奧拉於FFF網站上的資料 (法文)




2020年2月28日 星期五

詹森

詹森
H:詹森總統19080827至19730122 
維基百科介紹:
林登·B·詹森
Lyndon B. Johnson
第36任美國總統任期
1963年11月22日-1969年1月20日副總統

(空缺)(1963–1965)

休伯特·漢弗萊(1965–1969)

前任約翰·F·甘迺迪繼任理察·尼克森第37任美國副總統任期
1961年1月20日-1963年11月22日總統約翰·F·甘迺迪前任理察·尼克森繼任休伯特·漢弗萊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任期
1955年1月3日-1961年1月3日黨鞭

厄爾·C·克萊門茨(英語:Earle C. Clements)

邁克·曼斯菲爾德

前任威廉·F·諾蘭(英語:William F. Knowland)繼任邁克·曼斯菲爾德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任期
1953年1月3日-1955年1月3日黨鞭厄爾·C·克萊門茨前任史泰爾·布里奇斯(英語:Styles Bridges)繼任威廉·F·諾蘭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黨鞭任期
1951年1月3日-1953年1月3日領袖厄內斯特·麥可法蘭(英語:Ernest McFarland)前任法蘭西斯·J·邁爾斯(英語:Francis J. Myers)繼任列夫雷特·薩爾頓斯塔爾(英語:Leverett Saltonstall)德克薩斯州聯邦參議員任期
1949年1月3日-1961年1月3日前任W·李·奧丹尼爾(英語:W. Lee O'Daniel)繼任威廉·A·布拉克利(英語:William A. Blakley)美國眾議院議員
來自德克薩斯州第10選區任期
1937年4月10日-1949年1月3日前任詹姆士·P·布坎南繼任霍莫·索恩貝里個人資料出生林登·貝恩斯·詹森
Lyndon Baines Johnson
1908年8月27日
 美國德克薩斯州斯通沃爾(英語:Stonewall, Texas)逝世1973年1月22日(64歲)
美國德克薩斯州斯通沃爾墓地德克薩斯州斯通沃爾詹森家族墓園(英語:Lyndon B. Johnson National Historical Park)政黨民主黨配偶小瓢蟲·泰勒(1934年-2007年結婚)兒女琳達·伯德(英語:Lynda Bird Johnson Robb)
露西·貝恩斯(英語:Luci Baines Johnson)母校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專業教師宗教信仰基督會獲獎 總統自由勳章(逝後;1980年)簽名軍事背景效忠 美利堅合眾國服役 美國海軍預備役(英語:United States Navy Reserve)服役時間

1940年–1941年(非活躍)

1941年–1942年(活躍)

1942年–1964年(非活躍)

軍階 中校參戰第二次世界大戰軍事獎勵 銀星勳章

Close

林登·貝恩斯·詹森(英語:Lyndon Baines Johnson,1908年8月27日-1973年1月22日),時常縮寫稱LBJ,美國政治人物,1963年至1969年擔任第36任美國總統,1961年至1963年於約翰·甘迺迪任下為第37任美國副總統。詹森為民主黨人,來自德克薩斯州,1937年至1949年任眾議員,1949年至1961年任參議員。在參議院中他六年任多數黨領袖,兩年任少數黨領袖,兩年任多數黨黨鞭。
詹森於1960年參加美國總統選舉,未獲成功,但此後民主黨候選人兼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約翰·甘迺迪選定其為競選夥伴。兩人在大選中險勝共和黨候選人理察·尼克森,詹森亦於1961年1月20日就職為美國副總統。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遇刺身亡,詹森接任美國總統一職,並於1964年總統選舉中橫掃共和黨候選人兼亞利桑那州參議員巴里·戈德華特,連任總統職位。詹森以其專橫粗暴性格聞名,不時通過「詹森待遇」(Johnson treatment)迫使有權勢的政客支持推動其立法。
詹森提出了「偉大社會」這一立法舉措,推動維護民權、公共廣播、聯邦醫保、醫療補助(英語:Medicaid)、教育援助、藝術、城市及鄉村發展、公共服務及「向貧窮宣戰(英語:War on Poverty)」。在詹森任內,向貧窮宣戰政策及經濟的發展使數百萬美國人脫離了貧困階層[1]。詹森同時簽署了一系列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設施、跨州貿易、工作場所及住房領域進行種族歧視,《選舉權法案》則取締了南方一些州對非裔美國人選舉權進行的限制。《1965年移民及國籍法案(英語: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65)》則改革了美國的移民體系,以種族為尺度的移民配額制度終結,以國籍為尺度的制度開始實施。
在詹森任內,美國在越南戰爭中的參與程度逐漸升級。1964年,美國國會通過《東京灣決議(英語:Gulf of Tonkin Resolution)》,賦予詹森在不經宣戰許可的情況下即可在東南亞使用武力的權力。在越美國軍事人員數量大幅度上升,自1963年的16,000名非戰鬥顧問[2]增加至1968年年初的550,000人,大量軍事人員直接參與戰鬥。美軍損失數額亦大幅上升,和平進程逐漸陷入僵局,對於戰事的不滿情緒導致大規模反戰運動在美國大學校園及海外地區集中爆發[3]。
1965年起,多數大城市爆發夏季騷亂,犯罪率大幅提升,其政敵開始呼籲施行「法律與秩序」政策。詹森上任初期廣受民眾歡迎,但越南戰爭及國內社會不穩定導致其支持率逐漸下跌。1968年民主黨內部發生分裂,其反戰派系對詹森進行批判。1968年詹森在新罕布夏州民主黨總統初選中慘敗,由此亦宣布放棄競選連任。共和黨候選人理察·尼克森在大選中勝出,統治美國總統政治長達36年的新政聯盟就此崩潰。1969年1月詹森離職,返回其德克薩斯州牧場度過餘生,1973年1月22日因心臟病過世,享年64歲。
史學家稱新政時期後的美國現代自由主義在詹森任內達到了頂峰。由於其在國內政績優異,推動立法對民權、槍枝管制、原野保護(英語:Wilderness Act)及社會保險等有重大影響,許多史學家對其評價仍舊頗為積極,在美國總統排名中依舊較為靠前[4][5]。

早年歷程


七歲的林登·貝恩斯·詹森

林登·貝恩斯·詹森出生於美國德克薩斯州吉萊斯皮郡斯通沃爾(英語:Stonewall, Texas)的小農莊,他是五個孩子中最大的。
他的父母小山繆·伊利·詹森(英語:Samuel Ealy Johnson Jr.)和利百加·貝恩斯育有三個女孩和兩個男孩:詹森和他的兄弟,山姆·休斯頓·詹森(1914年至1978年) ,和姐妹利百加(1910年至1978年),約瑟法(1912年至1961年)和聖露西亞(1916年至1997年) 。附近的城鎮詹森城是以詹森的父親的表弟,詹姆士·波爾克·詹森命名。詹森有英格蘭,阿爾斯特蘇格蘭和德國血統。


詹森的祖父老山繆·伊利·詹森(英語:Samuel Ealy Johnson Sr.)(1838-1915)。

詹森的祖父老山繆·伊利·詹森,是一名生意人和政治家。
1930年畢業於德克薩斯州立大學。1930年至1932年於休斯頓某學校教授演說和辯論。1931年受聘於克萊伯格議員,擔任祕書工作。
1935年被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任命為全國學生事務管理局德克薩斯州負責人。任職期間他成績卓著。
1936年當選為國會眾議員,其後連任五屆。1948年當選為國會參議員。
1951年擔任參議院議員一職僅3年即成為參議院多數黨領袖,並於1954年成功連任。

軍事生涯


海軍少校詹森,1942年

在二次大戰時擔任海軍少校。在某次視察途中座機被日本海軍王牌飛行員坂井三郎擊傷,幸無大礙。

副總統生涯

1963年11月,詹森在空軍一號的機艙內宣誓繼任美國總統

1960年,詹森未能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轉而接受甘迺迪提名為副總統的建議。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總統在德克薩斯州達拉斯遇刺身亡,副總統詹森隨即在達拉斯機場的空軍一號總統專機的機艙裡宣誓就職,成為美國第36任總統。
詹森曾被列為暗殺甘迺迪主要懷疑對象,以致於美國政府1979年重新組織了美國眾議院暗殺調查專責委員會(英語:United States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Select Committee on Assassinations)(HSCA)進行調查並否定了一些陰謀論說法。現在華倫報告和HSCA報告都已經全文在網路上公開。

總統生涯

在繼任總統一職後,1964年詹森以相當大的差距擊敗共和黨候選人高華德當選美國總統。

內政

在內政上,詹森總統提出了與「新政」、「公平施政」、「新邊疆」一脈相承的改革計劃,即「偉大社會」施政綱領。
在位期間,他不遺餘力地推行各項福利法案、簽署民權法案、消滅貧窮法案和減稅法,他的著名的「向貧窮開戰」的口號,引導全國在生活富裕時考慮到飢餓和匱乏的棘手問題。

外交

外交上,奉行前任總統約翰·甘迺迪的既訂政策,積極介入越戰,由於美軍在越戰中傷亡慘重,其政策遭到了國內外普遍反對,當時就一句諷刺性口號「嘿!嘿!臭詹森!今天你害死多少人?」(Hey, hey, LBJ, how many kids did you kill today?)表達對他在越戰政策的不滿,他也因而賠上政治前途。

被迫放棄連任

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依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由於繼任原總統任期不超過兩年,因此詹森有資格再度競選連任,但因為國內反越戰聲音,詹森在新罕布夏州初選中僅以49%對42%微弱優勢取勝,加上他在黨的權力及地位日益受到挑戰,黨內多位候選人勞勃·甘迺迪參選,他最終被迫以雪曼式聲明宣布不再參選,放棄連任,轉而支持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漢弗萊在當年充滿血腥暴力的黨大會取得提名,最終仍敗給前副總統、共和黨的尼克森。

逝世和葬禮


前總統詹森的靈柩停置在國會大廈的狀態。

度過四年卸任生活後,1973年1月22日,因心肌梗塞於德克薩斯州自營牧場內逝世,享年65歲。假如成功連任,他便是於卸任後兩天過世。他被特勤局特工發現在他的床上逝世,使用他手上的電話。在這之前有三次心臟病發,他去世前一天傳來了在越南簽署的停火協議,而近一個月前,前總統哈瑞·S·杜魯門逝世,而杜魯門的葬禮是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
他多年來大量吸菸侵害他的健康(平均抽三包煙),不良飲食習慣和壓力,一直有嚴重的心臟病。第一次是在1955年7月引發幾乎致命的心臟病,這導致他戒菸,直至1969年離開橢圓形辦公室後再吸菸,此後一直戒不了煙,因而第二次是在1972年4月再患嚴重的心臟病。詹森逝世後不久,他的新聞秘書湯姆·詹森(Tom Johnson)通知CBS的華特·克朗凱,克朗凱當時在CBS晚間新聞直播一份關於越南的報告。克朗凱中斷直播以連線湯姆,隨後向觀眾宣布了前總統逝世的消息。詹森的國葬在國會大廈舉行,時任總統尼克森出席。

參考來源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延伸閱讀

Andrew, John A. Lyndon Johnson and the Great Society. Chicago, IL: Ivan R. Dee. 1999. ISBN 978-1566631853. OCLC 37884743.

Berman, Larry. Lyndon Johnson's War: The Road to Stalemate in Vietnam (1991)

Bernstein, Irving. Guns or Butter: The Presidency of Lyndon Johnson.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ISBN 978-0195063127.

Bornet, Vaughn Davis. The Presidency of Lyndon B. Johnson.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3. ISBN 978-0700602421.

More information: 美國政治職務 …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林申

林申
維基百科介紹:
林申

林申於2016年表演《夢幻演出》

出生1991年9月25日(28歲)
 加拿大卑詩省溫哥華國籍 加拿大
 美國職業近景魔術師活躍時期2009年至今知名於

《潘恩與泰勒:魔術大比拼》

《美國達人 (第十三季)》冠軍

《美國達人冠軍戰》冠軍

《2015FISM》冠軍

家鄉 加拿大
 新加坡
 美國麻省阿克頓

Close

林申(英語:Shin Lim,音譯:申林,1991年9月25日-)是一位新加坡華裔加拿大與美國籍魔術師,擅長利用撲克牌和靈敏手法,以精心製作的近景魔術而聞名。[1]他表演魔術時常保持沉默,而以音樂配合魔術為特色。林申自學成才,通過觀看YouTube了解了大部分的技巧,並在YouTube上分享成果。
林申初期學習的目標是想成為一位鋼琴家,但在診斷後確定患有腕管綜合症,改以魔術作為職業生涯。 林申於2012年開始國際巡迴演出而知名,之後贏得了2015年國際魔術組織聯盟近景撲克牌魔術獎。他曾參與《潘恩與泰勒:魔術大比拼》(英語:Penn & Teller: Fool Us),並在美國達人第13季和美國達人冠軍戰(英語:America's Got Talent: The Champions)中贏得冠軍寶座而聞名世界。[2]

早期生活

林申的父母都是新加坡人,育有三個孩子,而林申排名老二。他的父親之前在溫哥華完成研究生課程,他因此在溫哥華出生。林申兩歲時隨同父母回到新加坡,直到他11歲時,父母帶著他搬遷至美國麻薩諸塞州的阿克頓,讓他就讀阿克頓-巴克斯柏路地區高中。早在9歲時,林申就對音樂感到興趣。他的祖母最初給了他一把小提琴,但他對此感到氣餒,在練習後將其砸碎而轉用鋼琴。高中畢業後,他就讀於田納西州李大學(英語:Lee University)音樂學院,繼續學習音樂。[3][1]

個人生活

林申住在美國麻薩諸塞州波士頓附近,擁有加拿大和美國公民身份,他的未婚妻是澳大利亞舞蹈演員凱西·托馬斯(Casey Thomas)。[4][5]

獎項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題目 …

電視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題目 …

參考文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外部連結

官方網站1:Shin Lim Magic

官方網站2:Tune To Shin Lim - The Mozart of Magic


2020年2月23日 星期日

林意箴

林意箴
維基百科介紹:
林意箴女演員英文名Diane Lin暱稱酪梨女神🥑國籍 中華民國出生1990年9月16日(29歲)
 臺灣職業演員語言國語、英語、台語、義大利語教育程度

輔仁大學義大利文系

代表作品《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活躍年代2016年-至今經紀公司好妙娛樂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Close

林意箴(Diane Lin,1990年9月16日-),台灣女演員。畢業於桃園市立南崁高級中等學校、輔仁大學義大利語文學系,2015年甄選入由王小棣等八位導演共同創辦的「Q Place表演教室」[1][2]戲劇課程訓練,以第二期學員身分結業[3]。
2016年參與《植劇場》系列的演出,在愛情成長系列列《荼蘼》[4]中飾演任性、自私且有公主病湯有珊角色讓觀眾印象深刻,而嶄露頭角,接者2017年在原著改編系列《花甲男孩轉大人》[5]中飾演為愛叛逆刺青女鄭花慧角色而順利打開知名度。2018年參與《艾蜜麗的五件事》戲劇的演出,並在劇中戴芊惠角色。
2019年以電視電影《海吉拉》入圍第54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配角獎」。

影視作品

電視劇

林珈安

林珈安
維基百科介紹:
林珈安女歌手本名林靜如羅馬拼音[原名] Lin Ching Ju
[現名] Lin Chia An英文名Lyla Lin暱稱萊菈、珈安國籍 中華民國出生1990年12月13日(29歲)
 臺灣台北職業歌手、演員、設計師、作家語言國語、英語教育程度復興高中戲劇班
中國文化大學戲劇系
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配偶Freddy(2019年結婚)兒女兒子 2019年3月(0歲)出道日期Roomie:2011年出道作品Roomie時期:《So Long》代表作品個人:《帶我回家》
就是要你愛上我(2013年)
軍官·情人(2015年)
Roomie:《愛我像從前一樣》活躍年代2011年7月25日至今唱片公司華研國際音樂(2006年)
AVEX(2011年-2012年)
種子音樂(2012年-2013年)經紀公司C.Y Studio網站http://www.facebook.com/LylaWildAndFree 林珈安Lyla FB專頁相關團體Roomie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Close

林珈安(Lyla Lin,1990年12月13日-),原名林靜如,舊藝名萊菈,為臺灣女歌手及演員,復興高中戲劇班、文化大學戲劇系、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畢業,曾為女子團體Roomie一員,現為演員、歌手、設計師。其後,自創品牌LYLA Silver&Accessories飾品(2017年更名為Loved)[1]。2018年,以C.Y.Studio練習生身分參加《創造101》選秀節目[2]。 2018年和設計師男友登記結婚並育有一子[3]。10月6日在台北美軍俱樂部補辦婚宴。

音樂作品

花園精靈 Garden Sister時期音樂作品

吳艾倫和林珈安在2006年組成花園精靈Garden Sister

More information: 戲劇, 曲目 …

Roomie時期音樂作品

數位單曲

More information: 單曲資料, 曲目 …

EP

More information: 專輯資料, 曲目 …

電視原聲帶

More information: 電視劇, 原聲帶資料 …

個人時期

單曲

More information: 曲目, 單曲資料 …

詞曲創作

註:僅註明林珈安創作部分

More information: 曲名, 作詞 …

MV

主唱者歌名收錄唱片發行日期備註RoomieSo LongSo Long2011年8月12日為Roomie首支數位單曲;Rap詞由團員安柏兒創作妳懂妳懂2011年9月9日為Roomie第二支數位單曲;詞、曲皆由團員林采欣創作Super LoverSuper Lover2012年5月3日為Roomie首張EP的首波主打愛我像從前一樣Super Lover2012年5月3日為Roomie首張EP的第二波主打,林珈安為MV女主角;韓劇擁抱太陽的月亮片頭曲熱帶氣旋Super Lover2012年5月3日收錄在Roomie首張EP裡。李玟能不能盛開2013年6月11日首次為其他歌手拍攝MV;與李玟、周湯豪合作。陳志朋他和她他和她2016年4月20日陳志朋2016回歸樂壇首波主打歌。王野親愛的親愛的2016年12月20日庾澄慶錯到底西哈遊記–庾澄慶的音樂奇幻之旅2017年12月5日

書籍作品

More information: 年份, 書名 …

綜藝節目

2018年騰訊視頻創造101

戲劇作品

電視劇

首播日期播出頻道劇名飾演性質2013年2月24日華視K歌·情人·夢萊菈客串2013年6月21日三立都會台就是要你愛上我丁嘉愉第三女主角2015年7月23日三立都會台軍官·情人艾美心女配角

電影

2016年7月 《風雲高手》

網絡劇

首播年份劇名飾演性質2016《青春自拍團:愛上她的他》品葭第二女主角《啟動愛情這件事》宋紫萱第二女主角

廣告代言

2008年擔任少女流行雜誌〈NANA娜娜〉平面模特兒

2012年擔任Panasonic Beauty攜帶美容系列─睫毛捲翹梳代言人[7]

2013年華流雜誌8月號(2013第8期)模特兒

2013年9月擔任GIORDANO 佐丹奴Puchi Babie聯名系列模特兒

2013年11月 臺北富邦馬拉松廣告

2014年7月中華電信009國際電話廣告-只想讓你聽見思念【東京篇】[8]

2014年8月中國SAMSUNG三星GalaxyNOTE4【一起旅行篇】[9]

2017年6月中國麥當勞形象廣告,與吳亦凡一同拍。

2017年7月和宋柏緯一同拍攝中國可口可樂密語瓶形象廣告。

2017年10月和趙又廷合作黑人牙膏《笑容公寓》系列廣告。

資料來源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外部連結

林珈安 Lyla的Facebook專頁

林珈安Lyla的新浪微博 

香月明美

香月明美
H:王子的移動城堡,與錦榮共同主持。
維基百科介紹:
香月明美女藝人本名香月明美羅馬拼音Katsuki Akemi英文名Akemi Barbara Katsuki國籍 巴西
 日本出生1987年5月16日(32歲)
 巴西職業模特兒、主持人、演員語言葡萄牙語、日語、中文、英語日語名稱日語原文香月 明美假名かつき あけみ平文式羅馬字Katsuki Akemi

Close

香月明美(英語:Akemi Barbara Katsuki,1987年5月16日-) ,出生於巴西,巴西與日本混血模特兒,曾獲得《亞洲超級名模生死鬥》第三季第四名[1]。

感情生活

曾與華裔混血紐西蘭籍藝人錦榮於2019年交往五個月。[2]。

電視劇

《黑糖瑪奇朵》(2007年)

《愛情ATM》(2013年)


主持節目

《王子的移動城堡II》(2018年)

音樂錄影帶

2006年:林俊傑《熟能生巧》

2011年:蘇見信《遠得要命的愛情》

2014年:魏晨《你身邊的》

雜誌

曾拍攝《質男幫》、《瀟灑》、《Next》、《Men's Uno》、《時尚》、《Elle》、《哈潑時尚》、《費加羅》、《柯夢波丹》、《儂儂》、《唯妳時尚》、《茉莉》。

廣告

曾拍攝伯布森牛仔服飾、華歌爾內衣、微風廣場、Ed Hardy、味之素Vono濃湯、愛鮮家水果醋方、愛之味雙健茶王、美麗爾診所、諾貝爾眼科、露得清、小白鯊、D&D Jewelry、La Felino、奇蹟、美國西北櫻桃、詩德登牛仔、雅芳、芭比布朗、三陽機車、伏可艾碧斯、麥當勞麥香魚、遠傳電信大雙網、卡尼爾Body Light、美琪生技、華碩ZenFone 3 Deluxe、健身工廠。

參考資料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 Akemi 絕美視角裡的絕美自己.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2019-06-02] (中文(台灣)‎).

^ 錦榮和Akemi宣告分手!認愛才5個月情斷原因曝光.

Close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香月明美

香月明美的Facebook專頁

香月明美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香月明美在時光網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周海媚

周海媚

维基百科介紹:

Kathy Chow

女藝人本名周海媚羅馬拼音Chau Hoi Mei英文名Kathy Chau暱稱

海味

凍齡女神

國籍 中國(香港)民族滿族瓜爾佳氏籍貫廣東省出生1966年12月6日(53歲)
 英屬香港居住地 中國北京職業影視演員、歌手語言

粵語

普通話

英語

教育程度麗澤譚肇康紀念學校
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畢業宗教信仰佛教配偶呂良偉(1988年結婚;1989年離婚)音樂類型粵語流行音樂演奏樂器歌唱出道地點 英屬香港出道日期1985年,​34年前出道作品《楊家將》代表作品《義不容情》
《回到未嫁時》
《今生無悔》
《倚天屠龍記》
《情濃大地》
《大鬧廣昌隆》
《天地豪情》
《學警狙擊》
《武媚娘傳奇》著名角色《義不容情》- 李華
《回到未嫁時》- 楊八妹
《今生無悔》- 沈文薏
《情濃大地》- 劉亞彩
《大鬧廣昌隆》- 小芙蓉
《天地豪情》- 程嘉慧
《學警狙擊》- 程若芯
《蔡鍔與小鳳仙》- 小鳳仙
《神鎗狙擊》- 王若玲
《武媚娘傳奇》 - 楊淑妃
《倚天屠龍記》- 周芷若、滅絕師太活躍年代1985年至今經紀公司無綫電視
(1985年-1998年、2008年-2009年、2012年)
亞洲電視
(1998年-2001年)
星美(香港)國際影業有限公司
(2014年至今)
周海媚工作室
(2015年至今)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獎項

最佳感人戀情演繹大獎 – 1997年度萬千星輝賀台慶
1997年 《大鬧廣昌隆》

Close

周海媚(英文名:Kathy Chau Hoi Mei;1966年12月6日-),香港女演員,她於1985年香港小姐選美出道,也是無綫電視(TVB)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末的當紅花旦。

個人生平

早年生活

周海媚生於香港,祖先是滿洲鑲白旗滿族人,在廣州做五品官,統管清朝廣東省級事務。[1]小時她去廣東周家村祖家,全村還是姓周的人,全是滿族人居住。因周海媚是滿洲貴族,其父親從小到大都對她管教甚嚴,不管是讀書還是生活儀態都保留滿族規則。她與知名演員關之琳和關寶慧皆為滿清八大姓氏之一的瓜爾佳後裔,曾就讀於麗澤譚肇康紀念學校及畢業於屯門順德聯誼總會譚伯羽中學。

演藝歷程

1985年,周海媚首度參選無綫電視的香港小姐競選而開始演藝事業,雖未能晉身決賽,但周海媚進入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第1期藝員進修班卻獲得無綫電視合約成旗下藝員,其後參與多齣劇集演出。其中演出的電視劇有《流氓大亨》和《生命之旅》等,直至演出《義不容情》而紅極一時,迅速成為無綫電視當紅花旦。
1988年,當時出道不久的周海媚與呂良偉在美國拉斯維加斯秘密註冊結婚,但結婚僅一年便提出離婚。不過多年後受訪表示與呂良偉秘婚一事不後悔,「那時才出道三年,還是新人,他很保護我,我也尊重他的意見。」也曾說到「雖然那時完全沒有戀愛和婚姻經驗,但結婚的決定並不草率,彼此都認真,只是有點糊塗而已。生活在一起後,大家才發現對方有很多東西跟想像不一樣。[2]」並笑說當時根本沒結婚成功,「25年前與呂良偉以為結婚了,但幫忙辦手續的朋友沒說清楚,在美國舊金山申請結婚,要在一年內結婚才有效,所以申請失效了。」[3]
而周海媚在台灣與中國大陸最知名的戲劇角色為臺灣電視公司於1993年至1994年拍攝播放的電視戲劇《倚天屠龍記》中的周芷若。在該劇中 ,周海媚所飾演的周芷若無論是外在容貌與裝扮、臉部表情與眼神、個性和行為舉止、內心的感情戲,都宛如周芷若活生生的從書中走出來,迄今依然是他人無法超越的演藝成就。而由於周海媚完美的演出詮釋了前後個性差異極大,而且心理狀態十分複雜,被公認為極難表演的周芷若一角,憑藉此劇便奠定了她在華人演藝圈中不可動搖的演藝地位。周海媚本人也在該劇播出後,獲得金庸所贈,有金庸親筆簽名的倚天屠龍記小說一書。

復出無綫

2008年,周海媚以外援身份回巢無綫拍攝《向世界出發》第三輯,並首次遠赴非洲摩洛哥;踏足撒哈拉沙漠,同年拍攝《學警狙擊》及《蔡鍔與小鳳仙》,再度活躍無綫電視螢光幕。
2010年,周海媚接受節目《非常靜距離》訪問時提及自己早在2004年便移居北京,並講述她與建築師男友間的戀情,但表示暫沒生育計劃,決定不婚不育,享受自由樂趣。[4] 而周海媚在2015年在台北接受訪問時,對外表示已與男友分手。
2012年再度以外援身份回巢無綫拍攝劇集《神鎗狙擊》,劇中飾演悲慘人物王若玲一角,再度擔任第一女主角,並憑此劇獲提名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3「最佳女主角」,更鮮有地出席頒獎禮。拍畢此劇後,周海媚繼續轉戰中國大陸電視圈發展,並接拍范冰冰主演的電視劇《武媚娘傳奇》。

近年發展

2014年12月周海媚所參演的《武媚娘傳奇》在中國各大家衛視隆重播出,她在劇中飾演的楊淑妃一角備受好評,人氣再度攀升。她的演技亦被大陸觀眾接受,演技無疑備受好評。此劇她在劇中的角色因展現「事業線」而令不少網民觀注以及嘩然,網民紛紛說道「昔日女神仍然保養有道」,被傳媒封為「凍齡女神」[5]。
2015年,周海媚接受報刊訪問,表示在拍攝《神鎗狙擊》時覺得工作環境及劇本均較以前遜色,加上近年無綫人才流失,工作態度又不認真,暫時無意再為無綫電視拍劇[6]。
2017年11月,無綫電視的清談節目《最佳拍檔》請來當年《大鬧廣昌隆》內可歌可泣的「人鬼戀」故事主角林家棟和周海媚作分享,當中周海媚分享了多個「撞鬼」經歷[7]。此外周海媚也經常在節目中演唱她所參與演出的1994年馬景濤版的《倚天屠龍記》的片尾曲〈愛江山更愛美人〉。
2018年,周海媚在新版《倚天屠龍記》中飾演滅絕師太,有別於24年前她在1994年版同名電視劇中飾演周芷若。在新版中她被評為「最美滅絕師太」[8][9]。此外,她曾三度推演滅絕師太[10]。同年10月6日,受邀參加台灣第53屆電視金鐘獎頒獎典禮,與張軒睿搭檔擔任頒獎嘉賓。

影視作品

電視劇

2020 Count Your Lucky Stars 交換吧!運氣 (Youku)

2019 Heavenly Sword and Dragon Slaying Sabre 倚天屠龍記 (Tencent)

2018 Ashes of Love 香蜜沉沉燼如霜 (JSTV)

2017 As Flowers Fade And Fly Across The Sky 花謝花飛花滿天 (ZJTV)

2017 Xuan-Yuan Sword Legend: The Clouds of Han 軒轅劍之漢之雲 (Dragon TV)

2015 The Cage of Love 抓住彩虹的男人 (ZJTV)

2014 The Empress of China 武媚娘傳奇 (Hunan TV)

2013 Sniper Standoff 神槍狙擊 (TVB)

2012 Wang Yang Ming 王陽明 (韓國CHING TV)

2009 In The Chamber Of Bliss 蔡鍔與小鳳仙 (TVB)

2009 E.U. (Emergency Unit) 學警狙擊 (TVB)

2008 The Legend of the Condor Heroes 射鵰英雄傳 (KMTV-1)

2007 Ao Jian Jiang Hu 傲劍江湖 (CTV)

2003 Asian Heroes 亞洲英雄 亞洲英雄 (ATV)

2001 To Where He Belongs 縱橫天下 / 縱橫天下 (ATV)

2000 Showbiz Tycoon 影城大亨 (ATV)

1999 Flaming Brothers 縱橫四海 (ATV)

1998 Secret of the Heart 天地豪情 (TVB)

1997 Time Before Time 大鬧廣昌隆 (TVB)

1996 今生今世 (TVS-4「黃金劇場」)

1995 Plain Love 情濃大地 (TVB)

1994 The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 倚天屠龍記 (TTV)

1991 The Breaking Point 今生無悔 (TVB)

1991 The Sword Of Conquest 怒劍嘯狂沙 (TVB)

1990 Cherished Moments 回到未嫁時 (TVB)

1990 Rain in the Heart 成功路上 (TVB)

1990 Where I Belong 笑傲在明天 (TVB)

1989 Looking Back in Anger 義不容情 (TVB)

1989 The Legend of Master Chan 吉星報喜 (TVB)

1988 The Saga of the Lost Kingdom 贏單傳奇 (TVB)

1987 The Price of Growing Up 生命之旅 (TVB)

1987 Fate Takes A Hand 杜心五 (TVB)

1986 The Superlative Affections 赤腳紳士 (TVB)

1986 The Upheaval 小島風雲 (TVB)

1986 Heir to the Throne Is... 真命天子 (TVB)

1986 The Feud of Two Brothers 流氓大亨 (TVB)

1985 The Yang's Saga 楊家將 (TVB)

電影

2020 Returning from Armor (卸甲歸來)

2019 Bone China (骨瓷)

2019 The Rookies (素人特工)

2019 The Magic School (捉妖學院)

2019 The Incredible Monk 3 (濟公之降龍有悔)

2017 Mr.Pride VS Miss Prejudice (傲嬌與偏見)

2015 Hot Blood Band (熱血男人幫)

2013 The Legend of Dunhuang (敦煌傳奇)

2011 Legendary Amazons (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

2011 To Love or Not (一夜未了情)

2007 Crazy Money & Funny Men (大話股神)

2004 A Decisive Move (同步凶間)

2004 City Crisis (中年危機)

2003 We're Not the Worst (五個墮落的男女)

2002 Memento (35米厘兇心人)

2001 Vampire Controller (趕屍先生)

2000 A Game of No Rule (無法無天)

2000 Sound from the Dark (陰風耳)

1998 Nude Fear (追兇20年)

1998 The Sleepless Town (不夜城)

1998 Beast Cops (野獸刑警)

1998 Cheap Killers (愈墮落愈英雄)

1998 The Love and Sex of the Eastern Hollywood (愛在娛樂圈的日子)

1997 Cause We Are So Young (求戀期)

1996 First Option (飛虎)

1995 Don't Give a Damn (冇面俾)

1994 Love Recipe (愛情色香味)

1994 The Private Eye Blues (非常偵探)

1993 Fight Back to School III (逃學威龍Ⅲ之龍過雞年)

1993 Insanity (觸目驚心)

1992 James Wong in Japan & Korea (帶你嫖韓日)

1991 
1991 The Holy Virgin Versus the Evil Dead (魔唇劫)

1990 King of Gambler (賭王)

1990 The Wildgoose Chase (不文小丈夫)

1989 My Dear Son (我要富貴)

1989 Nobody's Hero (情義我心知)

1988 The Truth (法內情)

1988 How to Pick Girls Up! (求愛敢死隊)

1986 Cadets on the Beat (豬仔出更)

節目主持/司儀(無綫電視)

年代節目名1990年寰宇風情(荷蘭特輯)1992年香港健康家庭競選1993年星晨寰宇奇觀大挑戰(法國、荷蘭)1993年食物衛生 名人勁鬥星輝夜1994年無限愛心獻關懷演唱會1995年美妙新旅程(印度特輯)1995年杜雷斯無限關懷演唱會1997年歡樂滿東華1998年清潔香港稱王稱霸頒獎禮2008年向世界出發(第三輯)

節目主持(亞洲電視)

年代節目名2000年星光伴我行

MV演出

1986年:《Mr Cool》(與彭健新合演)

1987年:《每段路》(與呂方合演)

1987年:《愛得好緊要》(與許冠傑合演)

1988年:《半夢半醒》(與譚詠麟合演)

1989年:《冬雨》(與齊秦合演)

1993年:《吻別》(與張學友合演)

1995年:《日出愛情》(與黃家諾合演)

1997年:《迷戀你》(與陳豪合演)

音樂作品

唱片

More information: 專輯, 語言 …

電視劇歌曲

年份歌曲名字劇名性質2009年無愧於心《學警狙擊》插曲2009年傷愛一生《蔡鍔與小鳳仙》主題曲

曾獲得之獎項

年份.獎項2019THE THIRD INTERNET FILM FESTIVAL 20192015TV World 2015 "รางวัลศิลปะ2011第二屆中國社工年會 2010年度榮譽社工證書2010隱形的翅膀 助殘公益晚會頒發助殘愛心大使獎榮譽獎杯2010中法電影榜中榜上世紀90年代最具風尚獎2010風尚盛典 年度最佳風尚影視女演員獎2002魅力非凡大獎 (君子雜志主辦2002人車盟大獎 (車王雜志主辦)1997萬千星輝賀台慶 - 最佳感人演繹獎《大鬧廣昌隆1994臺灣 - 夢中情人 第四名1994臺灣 - 最具人氣香港電視女藝員 第一位1993民生報 - 臺灣最受歡迎香港電視女藝員第二名1991民生報主辦91年無線港劇十大巨星最受歡迎的電視女藝員第三名1991壹周刊主辦的十大最受歡迎的電視藝員第四名1990壹周刊主辦的十大最受歡迎的電視女藝員第二名1988臺灣金龍獎香港傑出電視女演員獎

呼籲用選票向暴力說不

2019年11月23日,即2019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前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Facebook專頁上載了一條由40多位藝人拍攝的片段,內容主要目的是呼籲用選票向暴力說不。周海媚為其中一員,其餘藝人為成龍、王祖藍、惠英紅、陳小春、容祖兒、陳雅倫、莫華倫、肥媽、洪祖星、吳啟華、陳浩民、翁虹、關禮傑、林俊賢、劉錫明、李國祥、梁烈唯(梁競徽)、黃子楊、洪天照、莫鎮賢、梁家仁、湯寶如、李霖恩、李耀景、楊明、張柏文、歐靄玲、彭敬慈、文佩玲、蔡淇俊、陳國坤、林漪娸、李美慧、吳毅將、黎瑞恩、何婉盈、黃銘健、莊思敏、莊思明、陳秀麗、顏光興、顏仟汶、林迪安、黃竣鋒、鍾少雄。[11][12]

參考資料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外部連結

周海媚在香港網絡大典上的條目(繁體中文)

周海媚在中文電影資料庫的頁面

周海媚的騰訊微博

周海媚的新浪微博 

周海媚 - 新浪BLOG

周海媚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周海媚在香港影庫上的簡介

周海媚在時光網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周海媚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香月明美

香月明美
H:王子的移動城堡,與錦榮共同主持。
維基百科介紹:
香月明美女藝人本名香月明美羅馬拼音Katsuki Akemi英文名Akemi Barbara Katsuki國籍 巴西
 日本出生1987年5月16日(32歲)
 巴西職業模特兒、主持人、演員語言葡萄牙語、日語、中文、英語日語名稱日語原文香月 明美假名かつき あけみ平文式羅馬字Katsuki Akemi

Close

香月明美(英語:Akemi Barbara Katsuki,1987年5月16日-) ,出生於巴西,巴西與日本混血模特兒,曾獲得《亞洲超級名模生死鬥》第三季第四名[1]。

感情生活

曾與華裔混血紐西蘭籍藝人錦榮於2019年交往五個月。[2]。

電視劇

《黑糖瑪奇朵》(2007年)

《愛情ATM》(2013年)


主持節目

《王子的移動城堡II》(2018年)

音樂錄影帶

2006年:林俊傑《熟能生巧》

2011年:蘇見信《遠得要命的愛情》

2014年:魏晨《你身邊的》

雜誌

曾拍攝《質男幫》、《瀟灑》、《Next》、《Men's Uno》、《時尚》、《Elle》、《哈潑時尚》、《費加羅》、《柯夢波丹》、《儂儂》、《唯妳時尚》、《茉莉》。

廣告

曾拍攝伯布森牛仔服飾、華歌爾內衣、微風廣場、Ed Hardy、味之素Vono濃湯、愛鮮家水果醋方、愛之味雙健茶王、美麗爾診所、諾貝爾眼科、露得清、小白鯊、D&D Jewelry、La Felino、奇蹟、美國西北櫻桃、詩德登牛仔、雅芳、芭比布朗、三陽機車、伏可艾碧斯、麥當勞麥香魚、遠傳電信大雙網、卡尼爾Body Light、美琪生技、華碩ZenFone 3 Deluxe、健身工廠。

參考資料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 Akemi 絕美視角裡的絕美自己. Marie Claire 美麗佳人. [2019-06-02] (中文(台灣)‎).

^ 錦榮和Akemi宣告分手!認愛才5個月情斷原因曝光.

Close

外部連結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香月明美

香月明美的Facebook專頁

香月明美在豆瓣電影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香月明美在時光網上的簡介(簡體中文)


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陳雲卿

陳雲卿點傳師傳
H:天密堂的導師,一貫道的推銷。
陳雲卿
出生:民23年,卒於民85年農曆正月九日。
家庭:父陳鍊,母陳簡旦。弟妹共三男五女。
學歷:國小。
經歷:新莊紡織姑娘,販賣高麗蔘。
創設:陳錬先生於么兒陳逢山三歲時(1958年11月1日),在樹林山佳的山上開設「陳氏佛堂」。開設佛堂後,顯化很多,當時林嬌點傳師、趙曉點傳師……等,常常到山上佛堂慈悲賜導,這就是天密堂的前身。陳氏佛堂將不敷使用的空間向上增建,於1973年增建三樓,完工後把佛堂移至三樓,並恭請張老前人重新安堂,承蒙張老前人慈悲賜名「天密堂」。19581223創立天密堂,後學於2018年12月23日舉辦感恩60週年慶。
生平:民44年21歲其母親引領至堂伯父家求道。
民47年24歲,聽邱點傳師禮囑,啟發求道,勤讀善書,背熟佛規禮節,追隨大伯父及點傳師求道。與母販賣高麗蔘工作,拓展人際關係,渡化眾生,赢得蔘仔小姐,御史大人。自勉:代天宣化為宗旨,超生了死為目的。
民60年37歲,赴中部坐機車後,脚跟傷,仍以大無畏感動道親,開設申堂百餘間。對直屬前輩敬重有加。如對鶯歌蕭點傳師。
推手:一貫道的推銷員,成全道親的能手。天密堂道務擴展到澳大利亞。
手提包的寶物:簡單葯品,如感冒、頭痛、腹痛等葯,以及錄音帶、善書。
民85年62歲,病危仍關切道親及院務舆沙鹿慈興講堂與張老前人慈悲開示,最後於農曆正月初九日,與世長辭,也完成了心願安設百間佛堂,並繼師生前志向:代天宣化為宗旨,超生了死為目的,作為天密人指標。<摘錄自不畏風霜雨露重,一心兄為救塵凡。作者李西川,陳秀卿。>
母親陳簡旦歷程:
http://www.1-kuan-tao.org.tw/zongsu/culture/9902/magzine_subject.asp?isession=226&iorder=25&subject=%A4%D1%B1K%A4j%AEa%AA%F8%20%A1%D0%20%B3%AF%C2%B2%A5%B9%A6%D1%BE%C2%A5D%AD%D7%BF%EC%BE%FA%B5%7B
陳簡旦
天密大家長 - 陳簡旦老壇主修辦歷程 /張尚瑩採訪 淨慈整理

2020年2月20日 星期四

羅一鈞

羅一鈞

花蓮人, 台大醫學系畢業, 曾服馬拉威醫療團外交役, 台大醫院內科與感染科訓練, 曾在美國疾病管制局接受流病訓練, 為內科與感染科專科醫師, 現任疾病管制局防疫醫師、 台大醫院內科兼任主治醫師

羅一鈞
20160831資料9月2日接任副署長
羅一鈞則是台大醫學系畢業,曾服馬拉威醫療團外交役,2014年伊波拉在非洲引發嚴重疫情時,他也不顧疾病威脅,前往當地為台灣帶回第一手的疫情消息,並且守護僑胞的健康;他的長官郭旭崧就曾觀察說過「他對防疫工作,真的是全心投入。」

周志浩

周志浩
20160813網路資料9月2日接任:
疾管署新任署長周志浩畢業於台北醫學院牙醫系,為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環境毒物學碩士,曾任衛生署防疫處技士、衛生署檢疫總所科長、台北巿政府衛生局技術室主任、台北縣政府衛生局局長、疾管署副署長等職。
疾病管制署署長
第4任署長周志浩 Chou,Jih-Haw學歷
‧1984 臺北醫學院牙醫學系
‧1992 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碩士
‧1992 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生物醫學研究所碩士
證照(書)‧1984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檢覈牙醫師
‧1985 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牙醫師
‧1987 全國性公務人員高等考試衛生行政人員行政組經歷‧1984-1986彰化縣芳苑鄉衛生所牙醫師‧1986-1987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住院醫師‧1987-1989行政院衛生署科員‧1989-1997行政院衛生署檢疫總所科長‧1997-1999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主任‧1999-2000臺北縣政府衛生局技正‧2000-2003臺北縣政府衛生局副局長‧2003臺北縣政府衛生局局長‧2003-2013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副局長‧2013-2014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2014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代理署長‧2014-2016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2016-迄今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署長專長
疾病管制、公共衛生
歷任首長
歷任首長

更多資訊: 任別, 姓名 …

任別姓名就職時間卸任時間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局長代理張鴻仁1999年7月1日2000年5月28日1涂醒哲2000年5月29日2002年6月30日代理江英隆2002年7月1日2002年9月15日2陳再晉2002年9月16日2003年5月18日3蘇益仁2003年5月19日2004年5月19日代理施文儀2004年5月20日2004年10月17日4郭旭崧2004年10月18日2010年4月30日5張峰義2010年5月1日2013年7月22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署長1張峰義2013年7月23日2014年4月30日代理周志浩2014年5月1日2014年6月16日2郭旭崧2014年6月17日2016年9月1日3周志浩2016年9月2日現任

2020年2月16日 星期日

維多利亞巴特曼

維多利亞巴特曼
維基百科介紹:
譯自英文-維多利亞·巴特曼(Victoria N. Bateman)是英國女性主義經濟學家和學者,專門研究經濟史。她是劍橋岡維爾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經濟學研究員。她是岡維爾凱斯學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的《經濟榮譽學士》研究主任。

維基百科(英文)
Victoria N. Bateman (née Powell, born 1979) is a British feminist economist and academic, specialising in economic history. She is a fellow in economics at 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 She is Director of Studies for the Economics Tripos at 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Quick facts: Born, Nationality …
Victoria N. Bateman
Born
Victoria N. Powell
2 December 1979 (age 40)
Oldham, Greater Manchester, England
Nationality
British
Occupation
Academic, economist
Spouse(s)
James Bateman
Academic background
Alma mater
Saddleworth School
Oldham Sixth Form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BA)
University of Oxford (MSc, DPhil)
Academic work
Institutions
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
Main interests
British economic history, macroeconomics, feminism
Website
vnbateman.com
Close
Brought up in Lees, Oldham, Victoria Bateman attended Saddleworth School, Uppermill. She then studied for her A-levels at Oldham Sixth Form College where she was President of the Student Union. She read economics at 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Cambridge, and went on to receive her masters and doctoral degree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economic history, including the role of marke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role of women's rights and freedoms in stimulating economic growth.

She is well known for her public protests against Brexit and in favour of women's rights, occasionally appearing naked.

Early life
Bateman grew up with two younger sisters in Lees, Oldham. Her father worked in the sheet metal industry, installing ductwork; her mother worked for the same company in their payroll department. When both parents lost their jobs, her father started a new business of his own, which foundered when clients were unable to pay. Her mother worked several jobs, and the family struggled to pay its debts. Bateman's parents divorced when she was 14 years old, and their economic straits worsened. Her sisters dropped out of school, and one became pregnant as a teenager. Bateman attributes her interest in economics to witnessing first-hand the effects of the boom-bust cycle and economic disparity. With the encouragement of her father and a history teacher, she studied economics at Cambridge as an undergraduate, followed by master's degrees in economics and economic history as well as a doctoral degree in economics at Oxford.

Research
Bateman's academic research focuses on economic history. Her 2019 book The Sex Factor: How Women Made the West Rich argues that women's rights and freedoms were a key factor enabling the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by boosting wages, skills, saving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helping to produce a democratic and capable state.

Her earlier work focused on the role of market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urope. Her paper The evolution of markets in early modern Europe, 1350–1800: a study of wheat prices  uses data on European wheat prices to study trends in market development from the early medieval period to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demonstrating that markets were as well-integrated across Europe in the early 16th century as they wer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Her book Markets and growth in early modern Europe builds on this research, examining several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ket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Feminism and protest
Bateman identifies as a feminist, and writes: "I believe passionately in freedom for women, and whilst many battles have been won in the past century, there is still a long way for society to move until women enjoy the levels of freedom that they should be able to. I am not afraid to use my body as well as my brain to deliver important messages."

In 2014, Bateman commissioned and posed nude for a life-size portrait by Anthony Connolly, which subsequently appeared in the Mall Galleries. Bateman said that the purpose of the painting was to ask questions about the sexualisation of women in modern society. In June 2018, Bateman attended the 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 end of term supervisor dinner wearing a see through body suit, with the words "my body my choice" written on her body. Bateman is an advocate of the recognition by economists of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 sex trade and the right of women to earn their living by prostitution. In July 2018, Bateman posted a video on Twitter in which she appeared naked and discussed inequality in economics.

Brexit and protest
Bateman is a frequent critic of Brexit, arguing that "Brexit leaves Britain naked", and that leaving the EU would hurt low-income families, damage British scientific research, would reduce trade and investment, and would place freedom for the nation state ahead of freedom for the individual.

In 2016, Bateman attended a Cambridge University Faculty of Economics meeting naked, as a protest against Brexit. She had the words "Brexit leaves Britain naked" written across her torso. On 14 January 2019, Bateman delivered an hour-long lecture against Brexit at the Cambridge Junction while naked, then asked the audience to sign her body as a petition. She was subsequently invited to appear on the Today programme on BBC Radio 4, in which she also stripped naked. This led to a naked appearance on Good Morning Britain, although her body was pixelated before broadcast.

Media
Bateman has written regular economics commentary for Unherd, Bloomberg View and CapX, has contributed articles to The Guardian,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Conversation and The Telegraph and has appeared on a number of BBC Radio 4 programmes.

Personal life
Bateman is married to James Bateman, who works for an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They met at Cambridge University.

Books
Bateman, Victoria (2019). The Sex Factor: How Women Made the West Rich. Polity.
Bateman, Victoria (2016). Markets and growth in early modern Europe. Routledge
References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李秀彬

李秀彬
H:20200216W7錄。
百度百科介紹:
韩国女主播李秀彬(Lee Soo Bin)
李秀彬[1][2][3][4](Lee Soo Bin)女,出生于1991年,韩国女主播,2016年1月,因修长美腿和超大胸围的不科学身材而爆红。[2]

中文名

李秀彬[2]  

外文名

Lee Soo Bin[2]  

国籍

韩国

出生日期

1991年

职业

主播[3]  

人物介绍

李秀彬,[3] [4] 女,韩国女主播,2016年1月,因为不科学身材而爆红。[4] 韩国“真人洋娃娃”李秀彬,美的惊人。出生于1991年的她,是一位网络女主播。[3]



共8张

李秀彬

外貌特征

她有一张陶瓷般美丽的脸蛋,吹弹可破的皮肤和水汪汪的大眼睛,与所有女生都梦寐以求的修长美腿和超大胸围,完美模样令人百看不厌。

家庭情况

她还有一位双胞胎姐姐李惠静,与其容貌也十分相似。[1] [3]

所属平台

现为龙珠直播平台主播。[5]

网友评论

李秀彬的照片遭到许多网友吐槽:这到底是怎么长的。[4]

韩国女主播李秀彬(Lee Soo Bin)因为拥有十分像娜美(漫画《海贼王》中的女主角)的不科学身材而爆红。盈盈一握的小蛮腰加上傲视群胸的上围十分的吸引眼球,而且姑娘从来都是将好身材晒出来给大家看,毫不吝惜~[2]

参考资料

[1]  “李秀彬”性感私密照(组图) ... [引用日期2016-06-23]

[2]  韩国“网红”李秀彬身材比例夸张 似漫画人物.中国经济网 [引用日期2016-06-23]

[3]  韩国“真人洋娃娃”李秀彬:修长美腿超大胸围【组图】.人民网 [引用日期2016-06-23]

雷戉白

雷戊白
誠品介紹:
雷戊白
雷戊白

民國三十七年出生於南京
初中及高中就讀北一女
臺大歷史系畢業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歷史/圖書館雙碩士

海外中文學校董事/校長/老師/家長
聖路易社區大學任教──中華文化
國際婦女崇她社(Zonta International)聖路易分社社長及社刊編輯
並曾主持1996年全球年會開幕式
參與並主持當地僑社各種團體及活動
大陸經商工作20年
熱愛寫作,筆耕30年

2020年2月15日 星期六

鍾南山

鍾南山
鍾南山1936年10月20日生,現任中華醫學會會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亞太地區執委會理事。
鍾南山
維基百科介紹:
鍾南山出生1936年10月20日(83歲)
 中華民國南京市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程度北京醫學院醫學士知名於支氣管哮喘防治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研究
SARS、H1N1、H7N9防治研究醫療生涯行業臨床醫學研究領域呼吸醫學機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研究內容呼吸系統疾病著名榮譽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華醫學會會長
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Close

鍾南山(1936年10月20日[1]-),福建省廈門市人,生於江蘇南京、長於貴州貴陽及廣東廣州。中國醫學家、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1996年),專長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呼吸道病,2003年起中國歷次呼吸道傳染病(SARS、H1N1、H5N6、H7N9、MERS、新型(2019)冠狀病毒)的防治領軍人[2],尤以在廣東省防治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傳染病聞名,他領導的廣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主動接收SARS患者,並找出了皮質激素療法。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傳染病爆發,83歲的鍾南山「出山」任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主理。防治傳染病之外,鍾南山自2004年起關注肺炎與霧霾的關連[3],2012年3月、2013年3月全國人大會期期間積極向媒體宣傳霧霾議題[4][5]。其他職銜包括:1992-2002年廣州醫學院院長(今廣州醫科大學校長)[6]、2006-2011年中華醫學會會長;1993-2008年任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2008-2018年任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7];1997年中共十五大代表。

生平

家世

鍾南山的父母為福建廈門人,鍾南山從未成長或工作於福建,10歲前舉家住在貴陽,10歲起定居廣州,鍾南山與其父母三人的事業都在廣州。
父親鍾世藩(1901-1987),是福建廈門的一個貧農,由養父的五弟養育[8],9歲入上海當僕人,北京協和醫學院醫療系本科,紐約州立大學醫學博士,曾公派辛辛那堤醫院研究,中山醫學院兒科教授[9];母親廖月琴,福建廈門人,北京協和護理學本科[9],護士,曾公派波士頓學習,華南腫瘤醫院副院長[10],文革時自殺,終年56歲[10]。

早年學習

1936年10月20日,出生於父親任職兒科醫生的南京中央醫院,因醫院在鍾山之南,取名鍾南山[9]。抗日戰爭時其父調任貴陽中央醫院院長,由此鍾南山在1938年9月—1946年7月的童年成長於貴陽貴州[8],自譽「算是半個貴州人」[11]。
1946年貴陽中央醫院遷址廣州,鍾南山由此定居廣州。1949年入嶺南大學附小(現中山大學附小),升入今廣州華南師大附中[10]。1955年考入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1960年畢業。
1959年8月在第一屆全國運動會的北京市集訓隊的一次測試,400米跨欄跑出54.2秒(手動計時,比當時中國紀錄更快),但正式選拔時不在狀態,未能出賽[12]。1960年北京市運動會男子十項全能亞軍[12][13]。
1960年畢業至1971年被分配留校講授放射生物化學,這11年間沒當醫生[9]。1964-1966年下鄉到山東乳山搞「四清運動」[9]。1969年下鄉到河北寬城[9]。
1979-81年到英國任研究員。頭一年半先到愛丁堡大學轄下愛丁堡皇家醫院,師從David Caton Flenley教授。Flenley專長是慢性阻塞性肺病與睡眠窒息的關係,鍾南山跟他學習的是吸菸吸入的一氧化碳如何影響血紅蛋白的帶氧量,期間亦有在急診室研習在人工呼吸時導致的肺部分流(shunt)。餘下半年在倫敦聖巴多羅買醫院的實驗室裡研究組織胺與前列腺素。[14]
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5年後被指定為中央領導保健醫生,受聘為世界衛生組織醫學顧問、國際胸科協會特別會員、亞太分會理事。
1992年至2002年擔任廣州醫學院(今廣州醫科大學)院長,1993年當選全國政協委員。1996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5年4月當選中華醫學會第23任會長。

SARS時期

從2003年初,廣東等地開始爆發不明肺炎的時候起,鍾南山就在密切注視著疫情的發展情況。
2003年2月,鍾南山否定了衛生部所屬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關於「典型衣原體是非典型肺炎病因」的觀點,為廣東衛生行政部門及時制定救治方案提供了決策論據。
鍾南山領導的課題組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大大提高了廣東地區「非典」危重病人的成功搶救率,降低了死亡率,且明顯縮短了病人的治療時間。憑著多年經驗,鍾南山採用面罩通氣方式維持病人生命,再使用適當劑量的皮質激素遏止病人肺部囊性纖維化。事實證明他的判斷和嘗試正確,世界衛生組織派出的專家組認為:以鍾南山為首的廣東專家摸索出來的治療經驗,對世界抗擊非典型肺炎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激素的使用造成了後遺症使得康復者終身需要治療其他症狀。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鍾南山院士任高級專家組組長對自武漢爆發的新型(2019)冠狀病毒進行調研考察,鍾院士赴武漢研究後指出此病毒具備人傳人的可能[15][16]。

性格與言行

鍾南山以對疫情敢說真話見稱,2003年4月11日在國台辦的記者會說「從醫學方面的角度來看,這個病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因為這個病的病原都沒搞清,不可能控制它......(記者:中國醫護人員的防護有沒有到位?)沒有!」[17][18][19],與4月3日中國衛生部長張文康「我在這兒以部長的名義說中國局部地區已經有效地控制了非典型肺炎的疫情......到中國來工作、旅遊、開會也是安全的」說法大異[20]。又,2003年2月18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錯誤指SARS病原是衣原體,當天鍾南山在廣東省衛生廳緊急會議上糾正SARS是病毒[21][22]。

家庭及個人生活


1963年,鍾南山與李少芬的合影。

鍾南山於1959年全運會上與籃球運動員李少芬相識,1963年結婚。兩人育有一兒一女,兒子鍾帷德是一名醫生,也是一名業餘籃球運動員,曾擔任所在醫院籃球隊主力隊員;女兒鍾帷月也曾是一名游泳運動員,得過世界短池游泳賽冠軍,打破50米蝶泳世界紀錄,現為廣東省游泳協會理事[23]。

評價

鍾南山為抗擊SARS所做的一切為他贏得了「抗擊非典第一功臣」的美譽。2003年6月,廣東省舉行「抗擊非典表彰先進大會」,鍾南山被授予唯一的特等功。他還榮獲了2003年中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醫學基金會華源醫德風範獎」 2005年鍾南山當選中華醫學會第23屆會長。2008年當選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2003年4月中國社會調查所做的一項電話民意調查顯示,在北京、上海、

2020年2月9日 星期日

王淑平

王淑平
維基百科介紹:
王淑平出生1959年10月20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扶溝縣逝世2019年9月21日(59歲)
 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死因心臟病國籍 美國職業醫生、研究員知名於曝光河南血禍

Close

王淑平(1959年10月20日-2019年9月21日),河南扶溝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生。在幫助曝光河南血禍之後的幾年中失業、離婚,後移居美國。

生平

在河南血禍事件後,王淑平被開除公職,並與丈夫離婚。2001年與子女告別後獨自一人移民美國。她後來與美國人蓋瑞·克里斯滕森(Gary Christensen)結婚,居住於猶他州鹽湖城,並在猶他大學擔任研究員。[1]
2019年9月21日,王淑平家人對外宣布,王與丈夫在鹽湖城附近的峽谷登山途中,因心臟病突發而逝世。[1]

參考文獻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外部連結

Shuping Wang: Whistleblower who exposed HIV scandal in China dies


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王永慶

王永慶
維基百科介紹:
王永慶個人資料性別男出生1917年1月18日
 日治臺灣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莊逝世2008年10月15日(91歲)
 美國紐澤西州墓地 臺灣新北市泰山區長永紀念福園國籍 大日本帝國(1917年-1945年)
 中華民國(1945年-2008年10月15日)配偶郭月蘭(元配)、楊嬌(二房)
李寶珠(三房)兒女
二房長子:王文洋
1951年4月2日(68歲)
次子:王文祥
1965年3月25日(54歲)
二房長女:王貴雲
次女:王雪齡
三女:王雪紅
1958年9月14日(61歲)
三房長女:王瑞紀
次女:王瑞華
三女:王瑞瑜
1961年6月1日(58歲)
四女:王瑞慧
五女:王瑞容
父母王長庚、王詹樣親屬高祖母 :許雪娘
曾祖父母:王天來(清朝光緒年間歿)、林謹
伯祖父:王清純、王秀木、王瑞吉
祖父母:王添泉、蔡富(元配)、蘇好(生母)
叔祖父:王福山、王清江
伯父:王東平
叔父:王水源
姑姑:王辛
3兄弟、6姐妹,一共9個小孩;王永成(大弟,1944年歿)、王永在(小弟,2014年歿)、大姊王罔市、大妹王銀燕、二妹王銀尾、三妹謝王銀桂、四妹王銀英[1]。職業企業家、台塑企業創辦人漢語名稱正體字王永慶簡化字王永庆漢語拼音Wáng Yǒngqìng閩南語白話字Ông Éng-khèng

Close

王永慶(1917年1月18日-2008年10月15日),祖籍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生於日治臺灣臺北廳新店支廳新店區直潭莊、逝世於美國紐澤西州,臺灣企業家、台塑集團創辦人,被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與「臺灣的松下幸之助」。

生平

王永慶出身於窮苦的茶農之家。清朝道光年間,故鄉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因土地貧瘠不利農作,其高祖母許雪娘寡母攜子(其曾祖父王天來)渡海來臺另覓出路,後仍操故里舊業,以茶為生。曾祖母林謹生六子為王清純、王秀木、王瑞吉、王添泉、王福山、王清江。王天來於清朝光緒年間歿。
其祖父王添泉開私塾教書,元配蔡富無子嗣,再娶蘇好為王永慶父親之生母;三子一女分別為王東平、王長庚、王水源、王辛。
王長庚的妻子王詹樣生了八個孩子。可是因為家境清寒,除了么妹之外,其他三位妹妹全部都被送養。王永慶不惜一切,努力工作籌錢,就是為了贖回姊妹,讓她們能以王家人的身分出嫁,甚至賣鐵櫃換錢,給姊妹當嫁妝。六歲時,父親王長庚身染重病,生活重擔全落在母親詹樣肩上。王永慶曾撰文回憶,母親除了張羅三餐,還要種菜、挑茶、賣茶,甚至連吃飯都是全家吃完以後才以菜屑殘湯裹腹,生活極其困頓。
王永慶10歲時,祖父王添泉告誡「茶山是無根柢的,將來終究成為石頭山,依靠茶葉維生,註定失敗。」王永慶謹記在心。15歲自新店公學校(今新店國小)畢業後,先到茶園當雜工,後來因為當時商業重鎮在於南部,尤其嘉義又是稻米與木材集散地,所以一年後到嘉義一間米店當學徒。16歲時用父親所借的200日圓(已歸還)(註:小學教師月薪17圓,故200圓當時約為中產階級十數倍的月薪;[2])自己開辦米店,大弟王永成與王永在南下嘉義幫忙。初期為了開發客源,挨家挨戶拜訪推銷,首開送米到府服務,比其他米店多出四個小時營業時間,以及當時農業技術不發達,米粒常有米糠、砂礫夾雜,為了提升米的賣相品質,王永慶事先就將雜質篩選出來,送米到顧客家中也會先將舊米倒出,把米缸擦拭乾淨後先放入新米再把舊米放上面;另外,還用表單記錄每戶人口數、買米時間及數量,在顧客快吃完米之前主動送米過去,不但顧客覺得貼心也能保住客源;另外還會記錄顧客的發薪日,在發薪日後兩三天到府收款,幾乎都收得到錢。因為品質好,服務又佳,慢慢做出口碑,顧客也愈來愈多,之後生意很快的越作越大,日後種種經營策略也自此時打下基礎;後來經營碾米廠,不料此時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吃緊,吃米必靠配給,王永慶也結束十年來米行生意。1944年,王永成因肺結核過世,年約25歲。[3] 因二次大戰末期,各地日軍敗退,糧食不足,日本政府採取配給米政策,米店經營不利,王永慶開始經營木材事業;日本投降後,改以木材事業為主,但違法採伐林木觸「盜伐山木罪」。王永在替兄長承擔責任入獄,可是這個民間傳聞一直缺乏官方入獄紀錄。 1954年7月,在美國援助與國民政府計劃經濟的背景下,王永慶獲得了79.8萬美元的貸款,並配合政府規劃投資生產PVC塑膠粉,於同年籌設福懋塑膠公司。1957年4月,「福懋」開始生產PVC,由每日僅4公噸的PVC廠起家,並將公司改名為「台灣塑膠公司」,開始一路向上游發展,並完成垂直整合的石化供應鏈,事業版圖也從石化擴及電子、醫療等範疇。台塑集團被譽為台灣經濟的象徵,王永慶也被各界譽為「臺灣的經營之神」[4]。
1961年8月8日74歲王長庚死於台大醫院,1976年底財團法人長庚紀念醫院臺北門診、急診中心落成。
第六套輕油裂解廠的設立為台塑發展的分水嶺,也是帶動臺塑營收成倍增長的火車頭。六輕籌設過程一波三折,自申請到量產,前後耗費30年,其中以陳定南與王永慶於1987年的六輕石化電視公開辯論最為有名。當年,陳定南曾說:「如果我同意台塑,我會是宜蘭的千古罪人」。六輕約六成的產品出口,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臺灣的總排放量的1/4,每年產生1萬6000噸的硫氧化物與3340噸的懸浮微粒(更正:依環保署最新的空氣污染排放量查詢系統,排放清冊TEDS9.0版[5]的2013年排放資料,六輕排放量為6848噸硫氧化物與1241噸懸浮微粒,全台灣排放量為116,943噸硫氧化物與385,308噸懸浮微粒,六輕僅佔全國的5.86%及0.3%。)為臺灣最大的污染源。王永慶自評「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一己的努力」而塑膠和石化相關產業在帶動經濟發展和促進就業的同時亦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影響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與健康,而使王永慶成為備受人們爭議的人物。
生於1888年的王詹樣於1995年5月辭世,享嵩壽約108歲;2014年11月27日小弟王永在於臺灣家中辭世,享耆壽93歲。

辭世


長庚大學王永慶銅像

2008年10月11日因非常擔憂金融風暴對臺塑企業獲利上所產生的衝擊,偕同三房夫人李寶珠與女兒王瑞華前往美國視察公司,在美東時間10月15日早上王永慶在紐澤西州短丘市(Short Hills)的家裡被發現一睡不醒,送往附近聖巴拿伯醫院搶救無效,院方於上午9時38分宣告不治,享耆壽九十一歲。
2008年10月17日早上5點52分,王永慶的遺體在法師誦經鈴聲以及家人陪伴下搭乘長榮航空BR031班機返國,靈堂設置於長庚大學,當時首選墓園地點以在明志科技大學後方的長永紀念福園為第一優先,但由於長永紀念福園當時仍未完成且法律程序變更地目費,而安葬事宜迫在眉睫,台塑集團曾考慮安厝的替代方案,包括桃園龜山或是鄰近台北的陽明山的王氏家族墓園等地,後由臺北縣政府允諾全力協助治喪事宜,王永慶最後於2009年7月正式下葬泰山鄉(今泰山區)長永紀念福園。
王永慶的告別式於2008年11月8日舉行。王永慶家族宗教歧異,元配夫人王郭月蘭、二房夫人楊嬌信仰基督教。長子王文洋早年信基督教,現信奉佛教[6]亦喜好道教[7];王文祥、王貴雲、王雪紅等人尊崇基督教[6]。三房夫人李寶珠與其子女,則多半篤信佛教[7]。因家族成員信仰各有不同,而王永慶本人身處妻妾子女之中,又忙於公司事務,也無暇宗教信仰,因此告別式當日並不以宗教儀式展現,而是簡單隆重之追思、鞠躬、與祭文朗誦,悼念王永慶艱辛創業的一生。[8]
中華民國政府通過總統馬英九頒布褒揚令給予褒揚,褒揚令原文為:
“臺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勤勞樸實,堅苦卓絕。崢嶸歲月,砥礪操持,始創臺塑企業,睿智顯其嘉猷,進取成其懋績。嗣推動六輕計畫,根留本土,踐履綠色環保理念;精研醫療生技,高掌遠蹠,跨足全球先進產業,見證臺灣蛻變永續發展歷程。開辦長庚醫院,矜恤疾貧,籌建養生村案,因應人口老化趨勢;興學明志長庚,關懷弱勢,提供資助就學,點燃原民部落明燈。經綸遐布寰宇,勛華馳騁海甸,計議碩擘,雄識淵略。復盡瘁管理哲學,追根究柢,攸宜穩健;悉力社會公益,絜矩匡濟,蹈義詠仁,曾獲頒二等景星勳章暨特頒匾額等殊榮。縈繫兩岸交流,尋求和諧雙贏,民族大愛,斯人有之。綜其生平,肇基石化產銷版圖,樹立企業倫理典範;嚴守誠信負責箴規,弘宣普世核心價值,經營傳奇,頌聲遐舉;盛德遺風,亙古馨垂。遽聞松喬殂落,震悼逾恆,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崇禮邦賢之至意。總  統 馬英九行政院長 劉兆玄”

養生之道

王永慶雖然工作繁忙,但更重視自己個人的養生,中年以後堅持每天跑步一個小時, 風雨無阻,數十年如一日。他曾說:「跑步很辛苦,也很枯燥,但是為了長壽,就必須持之以恆地跑下去,久而久之,像是日常工作之一,而不覺得辛苦了。」然後再用朋友教導的「毛巾操」做體操,天天如此,即使出差在外也不例外。70多歲以後,才在醫生的建議之下,改以步行養生。

慈善事業

王永慶律己甚嚴,對自我要求很高,對人念舊而不矯情,生活簡樸之外,並長年熱心於慈善事業,對象更不分台海兩岸。除了在重大天災如台灣921大地震、汶川大地震捐款救災以外,其創辦的明志工專、長庚護專與長庚醫學院(先後都已經升格為大學)都有免費名額供清寒原住民學生就讀,除免學雜費外並且提供膳宿與零用金,並且輔導就業。王永慶也長期透過旗下長庚醫院推動台灣器官捐贈,凡捐贈者醫療費用均有減免優惠,即使不在長庚醫院捐贈者也有喪葬補助金。此外,王永慶也捐款提供兩岸1700多位聽障人士安裝電子耳,近年來更捐資30億人民幣,推動在中國大陸興建一萬所希望小學。
2004年王永慶、王永在兄弟,將持有的台塑三寶股票與股利,以雙親之名,設立公益信託基金,從事社會慈善事業照顧弱勢,並將遺產捐給公益信託基金,希望王家不分家,子子孫孫、長長遠遠對社會盡一份責任。
2004年8月20日,由王永慶先生捐資約5500多萬元的漳州市華陽體育館開始投建。歷經1年零7個月的施工,於2006年3月基本完成,並於4月分正式投入使用。現今已成為漳州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9]
2008年5月12日,中國四川發生汶川大地震,王永慶的公司臺塑集團解囊一億元人民幣來協助四川成都與汶川等地區的震後重建工作。

財產

依據《富比世》雜誌2004年的統計資料,臺塑的王永慶,和鴻海的郭台銘,以身價都是28億美元,並列臺灣第一富豪,世界排名188名。事實上,王永慶最大的財產並非來自於國內,而是在美國。但一般認為王永慶個人財富被嚴重低估,其在全球財富排名應該在95名之前。
2005年臺塑集團獲利近70億美金(2100億新台幣),2006年5月台塑集團市值高達1.8兆新臺幣,王永慶個人財產54億美元。2007年臺灣百大企業當中,臺塑集團名列最會賺錢的臺灣企業集團,稅後純益高達新臺幣2190億7700萬元。2008年6月,《富比世》公布王永慶身價為68億美元,位居是年臺灣第二[10]。
臺灣「經營之神」王永慶臺灣申報遺產約17億美元,另外香港超過40億美元,而更大部份的財產則轉至美國,其總資產預估近兩百億美元(約6000億新台幣),臺灣實際首富。

家庭

王永慶有四位妻妾,分別是王郭月蘭、楊嬌、李寶珠、林明珠。
配偶子女備注元配 王郭月蘭(1919-2012):信仰基督新教,於2012年7月1日辭世。膝下無子是一位童養媳,父親郭粗皮,兄長郭耀霖。一直以來都居住在台塑集團位於台北市錦州街的房舍,視二房長子王文洋為子,並立明遺囑稱之為「我子」,將所有遺產盡予之[11]。晚年因輕微的失智症,長住長庚醫院VIP病房。二房 楊嬌(1923-2011):信仰基督新教,於2011年3月3日辭世。王文洋(1951-)信奉佛教亦喜好道教,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物理博士,1995年因呂安妮事件而選擇離開台塑集團,之後前往香港自創宏仁集團(Grace T.H.W. Group)。現任宏仁集團總裁。妻子陳靜文於2007年病逝。長子為王泉仁,長女為王思涵。王貴雲
(1947-)
夫婿陳徹。兒子為陳主望,現為威望國際董事長。致力於教會反同。王雪齡
(1949-)
大眾電腦董事長特別助理,與夫婿簡明仁共創大眾電腦集團。兒子簡民一為KKBOX的創辦人。王雪紅(1958-)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經濟碩士,與陳文琦共創威盛電子,後來結為夫妻;又與卓火土、周永明共創宏達電。現任宏達電董事長(威盛電子交由陳文琦管理)。王文祥(1965-)台塑關係企業美國J-M公司總經理,畢業於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三房 李寶珠(1935-):信仰佛教。王瑞紀李寶珠與其前夫所生。夫婿汪隆已病逝。王瑞華
(1959-)
台塑集團副總裁,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已離婚(1988-2018),前夫楊定一。王瑞瑜
(1962-)
台塑生醫董座,畢業於臺灣大學EMBA。已離婚(1993-2008),前夫李宗昌。王瑞慧
(1965-)
長庚醫院董事長。已離婚(1989-2004),前夫劉培森。王瑞容
(1967-)
長庚醫院特別助理,夫婿方國強(1997年—)。
王永慶在和李寶珠組成家庭之前,另外和林明珠(1935-2002)有非婚生子女2女1子,林明珠讓子女從繼父的羅姓。
子女備注羅雪貞羅文源長子羅念祖(1979-),在台北市東區經營茶飲店。長女羅愛名(1990-)羅雪映
台塑集團已故創辦人王永慶的四房子女的糾紛不斷。羅文源爆料,王永慶大房兒子王文洋曾要求羅雪映、羅雪貞驗DNA證明與王永慶的血緣,但兩人認為母親遭受污辱,因此與王家之間和解才破局。

接班問題

隨著王永慶逐漸邁向高齡,接班問題一直是臺塑集團最大的隱憂。1995年發生呂安妮事件,王文洋因婚外情打亂了王永慶接班部署,王文洋選擇離開臺塑集團。在王永慶的接班布局中,他很低調地進行接班作業。2001年為確保臺塑企業的永續經營,王永慶開始進行退休交棒計畫。以5年的時間,默默進行交棒布局,過程從成立決策小組、拔擢新的專業經理人、成立信託基金到轉變由長庚醫院持股組合。2002年4月,王永慶在臺塑集團總管理處下成立「五人決策小組」。2003年,王瑞華進入此決策小組,臺塑集團集體領導團隊變成「六人決策小組」,成員有楊兆麟、王瑞華、王文淵、王文潮、吳欽仁、李志村六人,作為集團接班的過渡平臺。其中王文淵與王文潮是王永慶弟弟王永在的兒子。2006年6月王瑞瑜加入六人決策小組,成為「七人決策小組」。2006年6月5日王永慶以90歲高齡正式宣布交棒,由胞弟王永在長子王文淵擔任集團行政中心總裁,王永慶女兒王瑞華出任集團行政中心副總裁,臺塑集團正式步入第二代經營。
王永慶在生前已經辭去長庚大學、長庚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三校董事長,由其三房之女婿楊定一接棒。

著作

談經營管理正篇 (洪建全教育基金會,1972)

談經營管理續篇 (洪建全教育基金會,1981)

談經營管理 (天下出版社,1984)

革心、革新 (台北:聯經出版社,1985)

走自己的路 (台北:聯經出版社,1989)

生根、深耕 (台北:遠景出版社,1993)

王永慶觀點 (遠景出版社,1996)

王永慶把脈台灣 (台灣日報社,1997)

台灣活水 (台灣日報社,1997)

台灣願景 (台灣日報社,1999)

王永慶談話集(一)(台灣日報社, 2001)

王永慶談話集(二)(台灣日報社, 2001)

王永慶談話集(三)(台灣日報社, 2001)

王永慶談話集(四)(台灣日報社, 2001)

台灣社會改造理念(上)(台灣日報社, 2001)

台灣社會改造理念(下)(台灣日報社, 2001)

另見

台塑十寶

注釋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外部連結


維基新聞相關報導:
經營之神王永慶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年92歲

台塑關係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