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2日 星期六

孟嘗君

孟嘗君
維基百科介紹:
孟嘗君,名田文(?-前279年),中國戰國四公子之一,齊國宗室大臣。其父靖郭君田嬰死後,田文繼位薛公於薛城(今山東滕州東南),故亦稱薛文,號「孟嘗君」,以廣招賓客,食客三千聞名。


「孟嘗」重定向至此。關於東漢時期的地方官,詳見「孟嘗 (東漢)」。

Quick facts: 性別, 出生 …

孟嘗君 田文性別男出生?
齊國(田齊)逝世前279年
齊國(田齊)國籍戰國別名薛公、薛文職業政治人物活躍時期前3世紀親屬祖父 齊威王
父 靖郭君田嬰

Close

出身


其父靖郭君田嬰齊威王的兒子、齊宣王的異母弟弟,曾於齊威王時擔任要職,於齊宣王時擔任宰相,封於薛,人稱薛公,權傾一時。

田嬰有子四十餘人。一小妾生田文,出生之日是五月初五,根據齊國的風俗,這日出生的小孩若長高至門戶,會剋死父母[1],其父田嬰於是命令拋棄他;但田文的母親不忍心,於是暗中養他成人,還安排他認父。田文認父時說:「人生受命於天乎?將受命於戶邪?若必由門戶控制,只要加高門戶即可。」
田文找到機會,問父親靖郭君說「玄孫之孫為何?」,靖郭君答不出來。田文就說,家裏富貴非凡,對齊國無甚建樹,如今門下不見一賢者,而靖郭君卻一心累積財富,把金銀財寶留給連稱謂都不知的子孫,根本莫名其妙。田文的進言頗有道理,所以靖郭君開始器重他,使他主家政,接待賓客。而後賓客歸之如雲,田文名聞於諸侯,諸侯使者都請靖郭君立田文為薛太子。靖郭君死後,田文繼嗣薛公之爵,士多歸孟嘗君,孟嘗君捨業厚遇之,人人以為孟嘗君親己。

雞鳴狗盜


前299年,秦昭襄王聽說田文賢能,請他到秦國為相。前298年,有人遊說秦王,「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指擔心田文優先為齊國考慮,於是秦王想殺田文。田文使人找秦王寵姬求情,寵姬要他的狐白裘,但這件白狐毛皮袍已獻了給秦昭王,更無他裘。幸好,最下坐有一客扮狗潛入秦宮庫藏,盜取了狐白裘出來,於是寵姬向秦昭王求情,釋放了田文。但不久,秦昭王後悔了,派兵去追,田文夜半去到函谷關,關法規定要日出才開門,但時辰未到。幸好門客中有人會裝雞鳴,於是群雞齊鳴。守衛以為天曉,於是打開關口,田文一行人便乘機出關。路經趙國,趙國人取笑他身材短小,田文大怒,殺了一縣數百人才離去。齊湣王後悔遣孟嘗君往秦,聞其逃歸齊國,則用為齊相。孟嘗君怨秦,前298-296年,孟嘗君倡導、齊湣王主盟齊魏韓三國攻秦,聯軍勝,一度攻破函谷關。隨著田文名聲進一步提高,田文也進一步專權。

田文入相秦,《史記》指是齊湣王二十五年,《資治通鑒》指是齊湣王二年,兩書皆指周赧王十六年,即公元前299年。

狡兔三窟


主條目:馮驩


田文在,有門客三千,其中一客非常特別,此人是馮驩(史記作馮驩、戰國策作馮諼)。
馮驩拜託別人向孟嘗君推薦自己,以成為孟嘗君的門客。孟嘗君問推薦人:「馮驩有何嗜好?」對曰:「沒有嗜好。」再問:「馮驩有何技能?」對曰:「沒有技能。」但是孟嘗君還是接納了馮驩。
起初,孟嘗君的部下以為馮驩是個要飯的,於是給他很差的飲食。不久,馮驩倚柱彈著劍:「長劍啊!我們回家吧!這裡沒有魚可吃!」部下告訴孟嘗君,孟嘗君下令以馮驩同其他門下有魚可食之客。過不久,馮驩倚柱彈著劍:「長劍啊!我們回家吧!出門沒有車!」部下都在笑他,又告訴孟嘗君,孟嘗君下令以馮驩同其他門下有車可乘之客。又過了不久,馮驩倚柱彈著劍:「長劍啊!我們回家吧!這裡無法養家活口!」部下都以馮驩貪心不足,非常討厭他。孟嘗君問馮驩:「馮先生有親人嗎?」對曰:「家有老母!」孟嘗君派人供給馮驩的母親生活用品,於是馮驩不再彈劍。

焚券市義


某日,孟嘗君出布告,徵求可以替他至封邑薛城收債之人,馮驩自願前往。臨行前,馮驩問孟嘗君:「債收完了,要買何而返呢?」孟嘗君回答:「看我家缺少甚麼就買甚麼罷!」於是馮驩去了地,債券合同對完之後,矯造孟嘗君的命令,把債券合同燒毀,人民高呼「萬歲!」馮驩趕回去,一早便求見,孟嘗君奇怪他怎麼那麼快回來,問曰:「您買了甚麼回來呢?」馮答曰:「我看您家中豐衣足食,犬馬美女皆有,所以我買了『義』回來。」問曰:「甚麼是買『義』呢?」回答:「您不照顧、疼愛人民,而加以高利,人民苦不堪言。我於是偽造了您的命令,燒毀了所有的借據,民眾都歡呼萬歲,這就是買『義』。」孟嘗君聽完之後很不高興,説:「好了,別再說了,先生請去休息吧!」

過了一年,齊湣王惑於秦、楚之抵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就對孟嘗君說:「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為臣!」收孟嘗君相印,黜歸就國。孟嘗君回到封邑,人民「迎君道中」,孟嘗君才明白馮驩市義的用心。

挾外援以再登相位


馮驩之後又對孟嘗君說:「兔子狡猾而有三窟,才能免於一死。現在主公已經有一窟,還不能高枕無憂,臣懇請主上再讓臣為您鑿另外二窟。」

孟嘗君給了馮驩車輛五十,青銅五百斤,向西去梁國(史記曰秦,戰國策曰梁,即魏國),對梁惠王說:「齊國罷黜了重臣孟嘗君而讓他回到封邑,諸國之中誰若先一步迎他入國便能強盛!」於是梁惠王空出了大位,將原本的宰相調任為上將軍,派使臣攜帶車一百乗,青銅千斤,來往聘任。馮驩對孟嘗君說:「千金是相當貴重的利益,百乘是顯得使者目的的慎重,齊王這下一定會知道的!」梁國使者來求孟嘗君數次,孟嘗君都推辭。齊國朝臣聽見消息,朝野震撼,齊湣王寫了一封密函,派太傅攜帶佩劍和文車(是指繪有文彩的馬車)二乘,前往謝罪,並請孟嘗君回來再當宰相。於是孟嘗君風風光光的回朝就任宰相。

高枕為樂


馮驩再對孟嘗君說:「請主公向大王請求,將齊國宗廟設立於薛,這樣可以保證主公的官位,便可以高枕無憂。」於是齊湣王將宗廟立於薛地(立宗廟於薛)。

孟嘗君在齊擔任相邦數十年,沒有任何的大小災禍,都是出自於馮驩的計策和謀略。[2]

相魏


前286年,齊湣王滅了宋國,西侵三晉,欲以併周室,自立為天子,十分驕橫,要除去田文這權臣。田文恐懼被誅,於是逃到魏國,魏昭王任用他為相。前284年,魏相田文發兵響應燕國樂毅號召,五國聯軍在濟西擊敗齊國,幾乎滅了齊國。齊湣王逃到莒,後死去。

齊襄王即位復國,當時田文退居於薛,在諸侯國之間保持中立地位,不從屬於何君王。齊襄王由於新立,畏懼田文,於是與田文連和親好。田文去世,諡號稱孟嘗君。田文的兒子們爭奪繼承爵位,齊、魏兩國隨即共同滅掉了薛邑,分其地。田文因此絕嗣沒有後代。[3]

後世評價


荀子:「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卹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爲務,是篡臣者也。」「齊之孟嘗,可謂篡臣也。」[4]

司馬遷發現薛地多暴戾子弟:「吾嘗過薛,其俗閭里率多暴桀子弟,與鄒、魯殊。問其故,曰:『孟嘗君招致天下任俠,姦人入薛中蓋六萬餘家矣。』世之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名不虛矣。」
王安石:「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5]

廣瀨鈴

廣瀨鈴
維基百科介紹:
廣瀨鈴(日語:広瀬 すず/ひろせ すず Hirose Suzu */?,1998年6月19日-)是一位日本女演員以及時裝模特兒。出身靜岡縣靜岡市清水區,隸屬於FOSTER(日語:フォスター (芸能プロダクション))旗下。姐姐是同一經紀公司的廣瀨愛麗絲


Quick facts: 職業, 網站 …

廣瀨鈴
広瀬 すず女演員原文名広瀬 すず
(ひろせ すず)羅馬拼音Hirose Suzu國籍 日本出生1998年6月19日(19歲)
 日本靜岡縣靜岡市清水區職業演員模特兒親屬廣瀨愛麗絲(姐姐)、大石晃也(こうや)[1](哥哥)代表作品《海街日記
》活躍年代2012年至今經紀公司FOSTER(日語:フォスター (芸能プロダクション))網站官方網站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Close

經歷


2012年,當時中學二年級14歲的廣瀨參加了女性潮流雜誌《Seventeen》舉辦的「Miss Seventeen」模特兒甄選會,跟藤井Sachi(日語:藤井サチ)、岡崎紗繪(日語:岡崎紗絵)和高堰麗(日語:高堰うらら)一起從6,515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獲得大獎[2]。她因此跟在2009年加入《Seventeen》的姐姐廣瀨愛麗絲一起當上該雜誌的專屬模特兒[3]。其後除了模特兒的工作外,也有參與廣告演出[4]

2013年春季,廣瀨在《老師遇到鬼》之中初次出演電視戲劇[3]。2015年1月,於日本電視台土九時段的《學校的階梯》初次擔任連續劇主演[5][6]

2018年5月9日 星期三

走走

走走
https://www.kingstone.com.tw/mobile/product.asp?kmcode=2018560951265&LID=A602M0301P01&actid=bookPub00pub
走走
上海作家,專業文學編輯、業餘小說人。著有長篇小說《愛無還》、《房間之內欲望之外》、《怪獸》、《我快要碎掉了》;中短篇小說集《哀慟有時跳舞有時》、《961213與961312》、《天黑前》、《黃色評論家》、《棚戶區》……認為語言是文學最必要的條件,專注於人性和動機的複雜。

2018年5月3日 星期四

歐蜜瑞佩斯

歐蜜瑞佩斯
維基百科介紹:
歐蜜·瑞佩斯(Noomi Rapace,瑞典語發音:[ˈnuːmɪ raˈpasː] ,1979年12月28日-)是一名瑞典女演員[1]。她最知名的作品是根據史迪格·拉森所著的千禧年三部曲改編成的電影三部曲中飾演莉絲·莎蘭德:《龍紋身的女孩》、《玩火的女孩》和《直搗蜂窩的女孩[2]。之後她相繼出演了美國電影《福爾摩斯:詭影遊戲》和《普羅米修斯》。


Quick facts: 出生, 國籍 …

歐蜜·瑞佩斯
Noomi Rapace

慧柏絲在2017年聖地亞哥國際漫畫展

出生Noomi Norén
1979年12月28日(38歲)
瑞典胡迪克斯瓦爾國籍 瑞典語言英語丹麥語瑞典語挪威語冰島語職業女演員活躍時期1988年–現在配偶歐拉·拉波瑟(2001–2011; 離婚)兒女1子

Close

Quick facts: 中國大陸, 臺灣…

中國大陸勞米·拉佩斯臺灣歐蜜·瑞佩斯港澳露美·慧柏絲

Close

生平


她生於瑞典胡迪克斯瓦爾。她母親Nina Norén ( Kristina Norén; 1954年生) 是一位瑞典女演員,她父親Rogelio Durán (1953–2006)是來自西班牙巴達霍斯弗拉明戈歌手[3]。她曾說過她父親有可能具有羅姆人血統,因此她對羅姆人文化很感興趣[4][5]。她的妹妹 Særún Norén 是一位圖片攝影師[2]。她曾表示在她父親去世以前,她偶爾有機會見到他。5歲時,她與母親和繼父搬到了冰島南部區的Flúðir村居住。兩年後,她在電影 In the Shadow of the Raven 出演了一小部分。


事業


2009年電影《龍紋身的女孩》讓她獲得了許多最佳女主角獎,其中包括金甲蟲獎衛星獎紐約在線影評人協會獎、聖保羅國際影展和帝國獎。2017年,與奧蘭多布魯搭檔出演反恐電影《全面封鎖[6]及主演科幻驚悚電影《獵殺星期一[7]》。


2018年5月2日 星期三

孫越

孫越
維基百科介紹:
孫越(1930年10月26日-2018年5月1日),生於浙江省餘姚縣,本名孫鉞,為台灣男演員中華民國陸軍裝甲兵中華民國總統府國策顧問、知名志願工作者。曾參與多部電影的演出,主持公共電視節目《孫叔叔說故事》而被稱為「孫叔叔」。1989年宣布退出商業演出,全力投入慈善活動,只從事義務性、公益性演出,包括節目主持、宣導廣告等。


Quick facts: 墓地, 網站 …

孫越

孫越參與2011新光摩天大樓登高大賽

男演員本名孫鉞羅馬拼音Sun Yueh暱稱孫叔叔國籍 中華民國籍貫浙江餘姚出生1930年10月26日
 中華民國浙江省餘姚縣逝世2018年5月1日(87歲)
 臺灣臺北市中正區臺大醫院死因膽石症敗血症引發急性肺阻塞墓地 臺灣臺北市信義區慈恩園生命紀念館職業演員、公益事業工作者、拒菸終身義工語言漢語宗教信仰基督新教配偶尤晶瑩(1959年結婚)兒女兒子:孫向竹
女兒:孫向瑩父母孫秉衡(父;已歿)出道日期1950年活躍年代1962年-2018年簽名網站孫叔叔的部落格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獎項

1970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1983年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2008年金鐘獎綜合節目獎


2010年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Close

1959年與其妻結婚至今,兩人育有一子、一女(孫向瑩)。
座右銘:「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演藝生涯


孫越考進中國青年軍208師後,於1949年隨中華民國國軍到台灣,並加入裝甲兵「水牛劇團」,從此開始演藝生涯。1962年,參演首部電影作品《白雲故鄉》,之後多扮演反派角色。1969年《揚子江風雲》一片獲得第7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

除了電影演出,孫越也是台灣電視公司(台視)的基本演員,參演台視的多齣連續劇。自從與張小燕在台視綜藝節目《銀河璇宮》演出短劇後,改走諧星路線;其後更主持台視綜藝節目《錦繡年華》和主演台視短劇綜藝節目《小人物狂想曲》,造成轟動。1981年,孫越離開台視,專心於電影演出,並與陶大偉合唱〈朋友歌〉,讓演藝生涯又更上一層樓;同年,陶大偉帶孫越到教堂禮拜,孫越受到基督耶穌感召,受洗成為基督徒,成功戒去20多年的癮,並首度參加公益活動──即《宇宙光雜誌》發起的「送炭到泰北」、「送炭到蘭嶼」等活動。此後,孫越獻身於傳播福音以及公益活動,不遺餘力。
1983年,孫越以虞戡平導演的電影《搭錯車》獲得了第20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為其演藝事業顛峰時期。他在此時毅然宣誓永遠奉獻擔任義工,並且規定自己一年中有八個月必須用於社會慈善工作。1989年8月22日,孫越拍完電影《兩個油漆匠》後,召開「只見公益,不見孫越」記者會,宣布退出演藝界,只從事義務性演出。
1992年10月22日,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召開第一屆第一次理監事會議,孫越當選勸募委員會召集人。[1]
2000年,《天下雜誌》製作影響200專輯,孫越入選為「共生」類代表人物之一。
2007年1月,孫越被檢驗出罹患肺腺癌[2]第一期、慢性阻塞性肺病。孫越肺腺癌手術後恢復良好,並於數日之後出院。
2010年11月,孫越獲頒第47屆金馬獎特別貢獻獎。
2011年10月25日,榮獲總統馬英九贈勳、獲頒二等景星勳章
2018年5月1日晚間9點56分,孫越因敗血症合併多重器官衰竭,病逝於台大醫院[3][4],享壽87歲。

張儀

張儀
維基百科介紹:
張儀(-前310年),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提倡連橫,即秦國聯合其他諸侯國中的幾個,然後對抗其他的諸侯國,多次破壞了六國的合縱,為秦惠文王重用,卒於魏國


Quick facts: 出生, 逝世 …

張儀出生大約前370年年代
魏國安邑(今山西夏縣)逝世前310年國籍魏國

經歷

鬼谷子的徒弟
魏國相國
楚國相國昭陽門客
秦國的相國(主張連橫


代表作

《張子》


Close

生平


張儀是魏國公族支庶子弟[1],和蘇秦同為鬼谷子的徒弟。在學術方面,「蘇秦自以不及張儀」[2]。張儀學成之後遊說諸侯,任楚國相國昭陽的門下客。曾經同楚國的相國共飲。後來楚相丟了一塊璧(相傳為和氏璧),楚相下人認為張儀「儀貧無行」,必是張儀所為,打了他數百下。張儀不服,楚相放了他。張儀之妻悲憤道:「你要是不讀書、不遊說諸侯,怎麼會受到這樣的侮辱?」張儀回答:「你看看我的舌頭還在不在?」其妻笑道:「還在。」張儀說:「這樣就夠了。」[3]

公孫衍於前333年攻取魏上郡雕陰(今陝西甘泉南),俘魏主將龍賈,斬首八萬。蘇秦擔心秦國乘勝攻擊他所輔佐的趙國,遂決定用計讓張儀前往秦國。蘇秦先邀請不得志的張儀前來,但張儀抵達後,蘇秦卻故意冷淡以對。受到刺激的張儀便轉往秦國,但蘇秦暗中派人幫張儀打點一切,以利其晉見秦王。當張儀得知真相,便誓言在蘇秦相趙之日絕不策劃攻趙以報恩情。但前332年,秦國派公孫衍聯合齊魏一起征伐趙國,被趙王責備的蘇秦遂自請前往燕國說服後者攻齊,合縱還是瓦解了。後來秦國重用張儀,勸說各國幫助秦國進攻其它的弱國,史稱「連橫」。被張儀逼走的公孫衍入魏國,原本幫助秦國「連橫」的他轉為向魏王鼓吹「合縱」。
魏將公孫衍在前323年發起魏、韓、趙、燕、中山「五國相王」之事來對抗張儀的連橫策略。但張儀成功拉攏齊、楚等國,不久楚國就派兵伐魏,公孫衍和魏相惠施的合縱策略受到挫折。秦惠文王更元三年(周顯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張儀代表秦國遊說魏王,提出讓秦魏聯合攻韓,由秦得三川,魏得南陽,魏王同意,張儀為魏相。此時公孫衍遊說韓王,讓韓王直接把南陽割給魏國以瓦解攻韓聯盟,於是公孫衍奪得張儀的功勞,受魏惠王重金獎賞。前319年,魏國驅逐張儀回秦,並爭取各國合縱對付秦國,公孫衍由魏將升任魏相邦。
秦惠文王更元十四年(前311年),秦惠王卒,其子秦武王即位。武王素與張儀有隙。武王元年(前310年),張儀離開秦國,回到家鄉魏國,是年五月卒於魏[4]。張儀縱橫於戰國中期的外交舞台二十餘年,聲名顯赫,孟子的弟子景春稱:「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5]《漢書·藝文志》縱橫家類有《張子》十篇。
1973年在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戰國縱橫家書》中所載,蘇秦死於公元前284年,張儀死於公元前310年。與張儀的連橫同時對峙的可能為犀首,即公孫衍的合縱,而非蘇秦的合縱;蘇秦亦未用計入張儀於秦,這些都不同於《史記》與《資治通鑑》所言。

2018年5月1日 星期二

王守仁

王守仁
維基百科介紹: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諡文成。浙江餘姚縣(今浙江省寧波餘姚市)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書法家兼軍事家、教育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而封爵新建伯,隆慶時追贈侯爵。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不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本文介紹的是明代的思想家。關於台灣的男演員,請見「王陽明 (演員)」。

Quick facts: 出生, 王守仁 …

王守仁
王守仁朝服像

大明南京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左都御史

爵位新建伯籍貫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族裔漢族原名王雲字號字伯安,號陽明子諡號文成出生成化八年(1472年10月31日)
浙江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餘姚縣逝世嘉靖七年(1529年1月9日)
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南安縣墓葬王守仁墓配偶諸氏親屬王導(遠祖)
王綱(六世祖)、王彥達(五世祖)、王與準(高祖父)
王世傑(曾祖父)、王天敘(祖父)
王華(父)、諸養和(岳父)
王守文(弟)
王正憲、王正億(子)
王承勳、王承學、王承恩(孫)
王先進、王先達、王先通、王先鋐、王先鐸(曾孫)
王業弘、王業洵(玄孫)出身

弘治十二年己未科進士出身

著作

《王文成公全書》、《傳習錄》、《大學問》、《瘞旅文》、《教條示龍場諸生》、《朱子晚年定論》、《五經臆說》、《世德紀》

Close

因他曾在貴陽修文陽明洞天居住,自號「陽明子」,故被學者稱為「陽明先生」,後世一般稱王陽明,其學說世稱「陽明學」,在中國、日本、朝鮮半島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杜甫

杜甫
維基百科介紹: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子美,少陵野老,一號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現實主義詩人,其著作以弘大的社會寫實著稱。杜甫家族出於京兆杜氏的分支,唐朝時京兆杜氏都多自稱為杜陵人,所以杜甫晚號杜陵。因其曾任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又稱杜少陵、杜草堂(曾隱居於成都杜甫草堂)。

Quick facts: 祖籍, 祠廟 …


杜甫詩人、文學家國家唐姓名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
杜陵野客
杜陵布衣族裔漢族籍貫唐朝鞏縣(今河南鞏義市)祖籍杜陵(今陝西省西安市)通稱杜少陵
杜工部
杜拾遺出生712年2月12日
無記載逝世770年(57-58歲)墓葬杜甫陵園祠廟杜公祠親屬父親杜閒母親清河崔氏繼母盧氏妻楊氏妻之父楊怡異母兄弟杜穎
杜觀
杜豐
杜占異母姊妹杜氏杜宗文
杜宗武
杜氏 早夭(因安史之亂而餓死)女杜氏
杜氏其他親屬姑姑:萬年縣君杜氏(杜閒之妹)
舅父:崔頊著作《杜工部集》(後人編輯)

Close

文學文學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出版社文學期刊
文學獎作家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杜甫與李白並稱「李杜[1],為了與晚唐的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又稱作「大李杜」,明清以後也常被尊稱為「老杜」。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在身後,杜甫的作品最終對中國古典文學和日本近世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3]。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以風格渾樸沉鬱著稱。相對李白疏朗灑脫的「詩仙」,杜甫被後人奉為「詩聖」。他的詩也因其社會時代意義被譽為「詩史」[4]

李白

李白
維基百科介紹: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自言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先世西涼武昭王李嵩之後,與李唐皇室同宗。幼時內遷,寄籍劍南道綿州(今四川省江油昌隆縣)。另郭沫若考證李白出生於吉爾吉斯碎葉河上的碎葉城,屬唐安西都護府(今楚河州托克馬克市[1]。有「詩仙」、「詩俠」、「酒仙」、「謫仙人」等稱呼,活躍於盛唐[2],為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杜甫合稱「李杜[3]。被賀知章驚呼為「天上謫仙」。

本文介紹的是唐朝詩人李白。關於其他同名人物,請見「李白 (消歧義)」。


Quick facts: 姓, 名 …


文學文學各國文學
記事總覽出版社文學期刊
文學獎作家詩人小說家
其他作家

唐文宗御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稱為「三絕」[4]

李白的詩歌在唐朝已被選進殷璠編選的《河嶽英靈集》、於敦煌石室發現的《唐寫本唐人選唐詩》、韋莊編選的《又玄集》和韋縠編選的《才調集》。

其作品想像奇特豐富,風格雄奇浪漫,意境獨特,清新俊逸;善於利用誇飾與譬喻等手法、自然優美的詞句,表現出奔放的情感。詩句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李白詩篇傳誦千年,眾多詩句已成經典,清趙翼稱:「李杜詩篇萬口傳」(例如「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等,更被譜入曲)。李白在詩歌的藝術成就被認為是中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峰。詩作在全唐詩收錄於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傳世。

杜甫曾經這樣評價過李白的文章:「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2015年3月21日「世界詩歌日」,聯合國郵政發行一套郵票,分別選取英語、西班牙語、漢語、法語、阿拉伯語、俄語6種不同語言的代表性詩歌,於郵票畫面呈現。漢語詩歌選取李白的《靜夜思》。

李清照

李清照
維基百科介紹: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北宋齊州(今山東省濟南市)人,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1],與辛幼安並稱「濟南二安」;又因其有「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鳳凰臺上憶吹簫》、「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三句,故人稱「李三瘦」。


Quick facts: 姓, 父親 …

李清照清照易安居士出生宋神宗元豐七年二月初五,公曆1084年3月13日
濟南章丘逝世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四月初十,公曆1155年5月12日(71歲)
臨安親屬父親李格非母親王氏夫趙明誠(1101年結婚-1129年逝世)
張汝舟(1132年結婚)夫之父趙挺之兄弟李迒其他親屬外祖父王珪著作《漱玉詞》

Close

生平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北宋齊州章丘(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明水鎮(2004年,徐北文教授經過考證,撰文稱:李清照籍貫應該是齊州歷下人,即今濟南市歷城區人,但是其一生並未在濟南定居過)。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時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外曾祖父王準受封為漢國公,外祖父王珪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宋史·李格非傳》誤稱李清照母親王氏為懿恪公王拱辰孫女)。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是金石家,夫妻二人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如《一翦梅》:「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2]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
南渡後,詞人的生活困頓。建炎三年,趙明誠獨自前往就任湖州知事。[3]1129年丈夫於農曆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4]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因此後期經歷了國破家亡、暮年飄零後,感情基調轉為悽愴沉鬱,如《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悽慘慘戚戚」。[5]
李清照晚景頗為淒涼,一說曾改嫁張汝舟,但不久隨即離婚,甚至因此鬧上公堂。[6]約卒於1155年(此前另有1151年、1156年等不同說法)。陸游《夫人孫氏墓志銘》「夫人幼有淑質。故趙建康明誠之配李氏,以文辭名家,欲以其學傳夫人。時夫人始十餘歲,謝不可,曰:『才藻非女子事也。』孫氏十歲時即紹興二十一年(1151年)。由此可知,李清照當卒於1151年之後。
根據《宋史·藝文志》中說,李清照著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7],皆佚散。現有《漱玉詞》的輯本,存其作約五十首。